[转录] 中国官方意识形态的天下观

楼主: vikk33 (陈V)   2019-07-29 15:51:07
1.转录标题︰
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请写名称
中国官方意识形态的天下观
1.转录网址︰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4KKAX
2.转录来源︰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
报呱
3.转录内容︰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BY 张东和
2019-07-29
天下体系作为全球化的治理视野?
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下文简称《天下体系》)一书于 2005 年 4
月出版,赵氏宣称:现今的政治理论基于主权国家,由此构成国际关系。然而,国家终究
是国家,由国家与国家间所形成的全球政治,仍然侷限于国家的眼光,实际上未及“全球
”。赵氏认为,现代政治因而从来不存在一个“全球”等级的政治领域,而这一点,在时
代将每一个区域都急速卷入全球化的现代世界,政治理论的困难更显得凸出。原因在于:
西方主流现代政治理论从未以“全球”为对象,属于全球化时代的政治问题,因而从未在
以国家为向度的政治下被看见。
据此,赵汀阳认为现代的政治理论需要一个全新的视野,这个视野要能够直以“全球”为
政治对象。那么,这个全新的视野从哪里来?赵氏提出了他的中国方案:他指出,解决之
道就存在于中国古老的智慧中,也即中国古代的天下观。他认为,中国古代的天下观不侷
限于国家视角,而能够越出国家,找到更高于国家的存在,也就是“天下”。基于此,赵
氏设想“一个”单一政治权力所构成的“世界政府”,其以“一个”世界作为政治治理的
对象。
借中国古代的天下观来做现代政治学论述,赵汀阳并非第一个。但自 2005 年赵氏出版了
《天下体系》以来,赵氏在书中凸出中国本位、对现代西方普世价值加以批判,再加上中
国崛起、中国威胁在世界上愈来愈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成为其著作鲜明的特色。无独
有偶,2005 年这一年中国公布了《反分裂法》,并且将澳洲设定为中国大周边的首要目
标,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全面影响澳洲。这种种因素,使得《天下体系》甫出版即
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许多学者业已指出赵氏的天下观其理论上显而易见的内在困难,更不说其对中国经典片面
的挪用与误读;只是,考虑到赵氏的天下体系与中共官方意识形态间的紧密联系,我们认
为:此刻当中国在对内方面,极欲借由新疆的“再教育营”,或是即将普遍化的“社会信
用评比制度”,以数位极权主义来增强对人民的控制;而对外方面,则透过“一带一路”
、“亚洲投资银行”,以及主导各式国际组织,在“全球”扩张其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同时
,不能不指出这种结合官方意识形态的天下观荒谬之所在。它不是一种包容平等、充满关
怀的民胞物与,而是对内控制、对外扩张的中国民族主义之延伸。
问题所在
事实上,言“天下”前应先言明“天”之意义何在,因为“天下”是从“天之下”而言的
。然而,赵氏并未对“天”之内容做清楚的论述。就此而言,“天下”体系无异于失去了
“天”的理论脉络及其基础。
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
其次,“天下”即“天下”,“世界”即“世界”。后者为汉译佛经用词,涉及印度佛教
之宇宙观。前者若从经典的意义言,随言说脉络之不同,或意指人类,或意指人民。不论
何者,“天下”的观念,始终不脱人性这一向度,此与随汉译佛经而来的“世界”所指涉
的宇宙,始终相差很远。虽然赵氏的著作一开始即言明了是对古代经典的现代政治哲学之
理论建构,因而未对这一背景有所交代,但反过来说,若赵氏不断重申此一理论建构是基
于中国古代智慧,那么删去了人性论的天下能否仍为天下?这一点不无疑问。
撇开这些问题,赵汀阳的天下体系内容为何?
何谓天下体系?
赵汀阳从三个方面对“天下”加以定义:
一、相当于全人类所居住的整片大地;
二、相当于一切人民之“民心”;
三、相当于四海一家所构成的“世界政府”。
这世界政府,同时具有伦理意义与政治制度的意义。这三点,其重要性不只在于定义,更
在于意向,也就是说,这三个定义,皆以全球范围为对象,基于中国特色而提出的。换言
之,赵氏意在以此中国特色的治理观取代现今以西方为主流的国际关系学说。
那么,其中国特色何在?
在前述的三点定义中,第一点援用了中国古代典籍中“天地人”三才的观点,以三才观论
述现代“世界”、突出人类性,以对比赵氏在《天下体系》中多所批驳的基督宗教神学政
治观。赵氏所强调、推广的中国文化特色,于此是明显可见的。
而在第二点中,赵氏援引“民心”,认为民心才是政治治理的对象。相反,他认为现代民
主所诉求的“民意”,往往易被操作 —— 例如被政党、媒体所操作与形塑。相比之下,
“民心”代表着人民原本自己的样貌、不被现实世界所牵引,直就是“天下为公”本身。
赵汀阳由此结论:“民心”是比“民意”及其据以建立的“民主”更加根本、更加深入政
治的。
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民心与民意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是并存的,只是面向不同:心是从人之内在性的角
度说的,并且强调良知良能与道德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中国古代也并非不重视民意,
例如《论语》就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民意在此是反映为政者有道还是无道的
重要指标,因而亦开拓了一种自下而上的、透过民意而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再者,民心指
向“天下为公”,则默认了民心应该具有良知之自觉性、反思性,甚至是一种普世性公义
存在,但是这样的民心在哪里呢?而如果默认了普世性公义,就不应该根据是否具有中国
特色而有所差别。
至于第三点的“世界制度”或“世界政府”,为赵氏的《天下体系》全书论述主轴,亦我
们本文想要讨论的主题。简单来说,现代的政治制度基于主权国家,并以主权国家之利益
为目的,国际关系亦由此形成。然而,一来,以主权国家之利益为目的时,同时也就忽略
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二来,以存在等级来说,终究还缺乏一个比国家更高等级的存在,亦
即天下,也就是今天我们所惯称的世界。
这世界是一个广大无垠的存在,赵汀阳由此推导出世界政府的第一原则:“无外”。什么
是无外原则?它是如何推衍出来的?
何谓无外原则?
赵氏所设想这一制度性的“世界政府”,与之相应的政治哲学原则,赵氏将它称之为“无
外原则”。依照赵氏的说法:由于未有比“天”更大、外在于“天”的存在,因而,与之
相匹的,“天下”也就应当同样是“无外的”。也就是说,作为政治原则,“世界政府”
在政治治理上也就应当“无外”,换言之,其治理应当涵盖一切存在。这样的政治治理是
无所不包的。因而,我们也就很容易明白:“无外”从治理对象之涵盖一切存在来说,其
另一面未说出的,正是惠施所说的“至大无外”。不过惠施所说的是逻辑概念,但当无外
被挪用到政治上全球一体之治理时,将导致一种扩张主义的危险:是否为了达成“无外”
,所以要“至大”?要扩张到最大,以至于“至大”才能“无外”?
这样的“无外”,它的内容会是什么样子?这在本书的导论中清楚可见。在导论中,赵氏
为他的“天下体系”开出的思想基调是这样的:“中国问题开始重新成为世界问题。”也
就是说,不论“世界政府”及其“无外”原则如何,其根本的出发点与思考框架,乃是基
于“中国文化在世界中之优位”,其意图明显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智慧”、“中国
方案”一模一样。何以故?
图片撷取自《学习强国》网站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称:“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
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另一个例子,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
网站在推荐“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也不断强调这一“中国本位”,说:“睿智运用‘中
国智慧’、合理提出‘中国方案’、正确使用‘中国力量’”;赵氏的天下体系与之说辞
一致:“要对世界负责任,就不能对世界无话可说”、 “对于世界来说,中国所能够贡
献的积极意义是成为一个新型大国,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大国”、 “对世界负责任,而
不是仅仅对自己的国家负责任,这在理论上是一个中国哲学视界,在实践上则是全新的可
能性,即以‘天下’作为关于政治/经济利益的优先分析单位”。
立足中国,影响力涵括全球,二者的中国特色不很相像?
无外原则的危险
赵氏称天下制度的唯一先验原则是“无外”。然而,其理论上的困难以及危险,也正在于
“无外”。怎么说呢?
首先,赵汀阳的所谓“无外”,不单指涉公共事务的领域,亦包括了“思想无外”。换言
之,思想不再有自身之独立性,亦不再有真理自身之独立性。思想不再思想自身,这意味
著思想缺乏反思性,而只有单一向度。另方面,在政治实践上,我们可以联想到的是目前
中共官方在中国所主导的单一意识形态。因此,思想亦在“天下无外”中丧失自己的真实
品格了。作为“无外”的“世界政府”,可以想见它对民主、对思想的伤害会到什么地步
去。
其次,“无外”所设想的原则及其政治制度有两个特色,一是如前所述“天下无外”,二
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制度。赵氏称这一制度其“治理次序是自上而下的”,并基于这由上而
下之治理层次,始保证了政治层次的唯一秩序。换言之,“无外”所表现出的独一性,加
上由上而下、全面涵盖的政治治理,正是这样的形式,给予政治专制独裁暴力最有力的理
论基础,亦与民主自下而上、以人民为主体与目的的普世价值背道而驰。
最后,无外原则与世界政府并非如赵氏所说的那样不再存有边界。无外看似取消边界,却
也将一切存在都放置在“无外”的边界之中,创造了一个无所不包的边界,就如同赵氏所
说的:“再也没有能够逍遥‘在外’的存在。”这样笼罩一切的新边界,难道不是一种更
大的危险?如果以之来推动这全球一体无外的政治治理,其对现有主权国家边界的取消,
正能够说明中国如何透过资本的全球扩张,并在现有的主权国家中发挥影响力,从而创造
出一个臣服于中国朝贡体制下的无外边界。
小结
“政者正也”,政治直是对着人之自觉性而有。而在“政”之外,也并非一切泛政治地“
无外”,否则,“微子去之”作为经义如何可能?古诗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
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又如何可能?可见,赵氏所谓的中国智慧,实是一个被
绑架而片面的中国智慧,更多的仍是中共的官方意识形态。“天下体系”作为中国所极力
输出的政治思想,用“无外”的形上学语言所包装的,其内里则以暴力为实。当天下观不
是提供一个更普世意义,而是结合官方意识形态时,就成为一种取消个人自由、对内全面
控制,并以“天下无外”实行对外扩张的中国特色之全球治理模式。
4.附注、心得、想法︰
这样一个泯灭人性的体制
不可能让牠出现
唯一解决知道
是将自称中国人或中华民族的费拉与其附庸
带头的杀光
没带头的
置于如同理奥波德二世的国际刚果协会那般的统治下
才是王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