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陈为廷脸书

楼主: zoosleep (王者)   2019-06-27 23:20:52
1.转录标题︰
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 请写名称
1.转录网址︰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
y_fbid=2703178016365000&id=100000184845613
2.转录来源︰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
陈为廷
3.转录内容︰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征服宇宙”不该是政治口水!
太空产业值得更全面的政策支持!
 
福卫七号已经升空两天,六颗卫星全数顺利取得通联。科技部也在昨天说明,未来将每年
发射一颗卫星,我自己在工研院时参与计划的“猎风者号”卫星,预计将在2021年升空。
 
看着直播画面,最让我感动的是当卫星顺利与太空中心通联,萤幕上秀出各种指标、数据
、大小值,确定接收到讯号的那一刻。过去几年,我定期要带着团队做好的电路到太空中
心量测,看到这些数值,就代表自己做的东西成功了,辛苦都值得。更何况现在还是从那
么远的地方打下来的讯号,还能有那么明显的频谱。
 
看着直播镜头上,我的合作伙伴笑颜逐开的表情,我清楚知道:这背后不知是多少人失眠
多少夜,所盼来的成功。
 
我相信:太空产业是台湾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不只是一小群科学家的“研究计画
”,而是可以整合台湾精密机械、光学、半导体等优势产业,带领台湾产业转型的关键。
 
但我们到底还能为这个产业做些什么?这个产业还需要怎样的协助?
 
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些想法,也回应一些朋友们的提问。
 

第一,台湾什么时候能用自己的火箭发射卫星?
 
在福卫七号的发射过程中,大家最惊艳的莫属美国公司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的先进技术

 
但看着火箭升空的那一幕,还是不禁让人想问:台湾的火箭呢?
 
透过五月天的“顽固”MV,许多人都曾看过台湾的“火箭大叔”坚持自制台湾火箭的故事
。(https://reurl.cc/9kG6X)
 
台湾的太空科技,让我们足以打造出福卫七号的全自主研发卫星操控系统,那什么时候,
我们有可能以自主研发的火箭,搭载我们的卫星升空,而不用再委外发射?
 
这样的期待不是痴人说梦。
 
去年十一月,韩国自主研发的“Nuri”火箭,就已经试射成功,未来能搭载卫星升空。
 
早在2008年时,时任国科会主委的陈建仁副总统,也曾在立法院备询时回应说:2012年时
,台湾就可望自主发射卫星。但七年过去,这个梦想仍未达成。
 
事实上,一个完整的太空产业链,至少包括卫星、控制与发射。2005年前后,民进党政府
就是为了补足“发射”技术的不足而启动“小型发射载具”研发计画,但后来计画却因为
政党轮替,遭到马政府中止。
 
曾在NASA担任工程师,专门为了这个计画而回台的陈彦升教授,曾经完整回忆这段过程(
https://reurl.cc/RVrDZ),言语中充满无奈。
 
如今陈彦升教授独立开设公司,持续在民间进行火箭研发计画。因为在NASA的工作经验中
,令他相信:“火箭载具是唯一能带动一个国家太空产业的火车头,没有火箭载具的技术
,就等于太空计画永远要仰人鼻息及受制于人,无法建立民间投资与产业化的动能”。
 
另一名“火箭大叔”吴宗信教授所领导的交大“ARRC前瞻火箭”团队,则是必须透过民间
募资才能延续火箭研发计画,在募资页面上坦承自己已“弹尽援绝”,但他们说:
 
“长久以来把台湾科技研发人才绑向特定的产业链位置,无限的想像能力慢慢失去,如果
所谓的研发只是优化别人的系统、只是无止尽的追求效率与降低成本,我们产业的未来在
哪?台湾本来订定 2012年底发射小型卫星载具的目标几年前因不明原因夭折,如果官方
不能进行卫星载具技术研发,支持民间计画就是个选项。”
 
大叔们唐吉轲德式的热血,其实隐含许多政策上的无奈。
 

第二,政策上的限制,要如何解决?
 
一个关键问题是资源。
 
这个资源不单指开发火箭,而是包括维系太空中心现有的卫星研发计画。
 
福卫七号升空后,媒体聚焦太空中心的资源问题,纷纷指出未来“每年发射一卫星”计画
的最大阻力,恐怕来自人才断层。因为即便计画负担加重,200名太空中心的员额却未增
加,如何让更多研发人才投入,是相当严峻的考验。(https://reurl.cc/gA2K4)。
 
若与周边国家相比,台湾的太空预算约是如何?
 
根据科技部在2014年时的统计,台湾的太空预算约每年0.5亿美元,全球排名第36,而南
韩则是4.6亿美元,约是我国的十倍,排名第11。
 
当时连科技部都承认,以台湾一个全球排名第26的经济体,太空预算规模“实属偏低”。
(https://reurl.cc/keEN9)
 
2019年1月,苏贞昌院长核定的“第三期太空科技发展计画”,未来十年预计投入251亿台
币。但这金额与过去十年其实相差不大。
 
如果台湾想要扩大太空产业,我们势必还要增加预算规模。
 

第三,有了预算,还必须要维持政策方向的稳定。十年前这种换了政府就中止计画的状况
,我们不应重蹈覆辙。
 
要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学界其实一再呼吁政府比照欧美日韩等国,订定“太空法”,明确
定位我国的太空产业发展方向,也给予产业界必要的资源。
 
这个计画也曾经过郑丽君委员在立法院内的呼吁,科技部也曾在2014年时请专家草拟过法
案,但至今没有任何进度。这也是我未来进入立院,希望推动的方向。
 
有一部“太空法”能够处理什么问题?
 
根据科技部自己草拟的法案,内文就明订太空发展方向,包括“发射载具”、“人造卫星
”与“太空飞行器”,避免发展方向的任意变更。
 
同时,现在的“国家太空中心”,还只是一个隶属于科技部的国研院的机关,“太空法”
草案则是明定必须筹设“国家太空总署”,由总统来召开“国家太空政策会议”,核定相
关计画,确保太空研发机构有更多的自主性,与部会统合能力。
 
(科技部2017年对立法院的说明见此:https://reurl.cc/LOMbe)
 

参选之初,我曾经在参选声明中提过:作为一个工程师,我参选的原因,就是看不下去台
湾的政治人物嘴上说要救台湾经济,实际上却对台湾基层技术专业者的努力视而不见。“
征服宇宙”在他们眼里,似乎只是一句廉价的口号。
 
一个半月过去,在福卫七号升空后的隔天,国民党举办总统候选人政见发表会。这次他们
不提“发大财”,甚至也甚少论述什么“未来产业”,改成讨论“塞子”或“外挂”。
 
仅仅一天前发射的福卫七号,及背后众多基层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心血结晶,以及这对台湾
产业未来的意义,在他们眼中仿佛发生在平行时空,从未提及。
 
在一场被政治口号淹没的选战中,我们如何将政治拉回正轨?
 
我想恐怕只有:我们持续讨论实际的议题。
 
台湾的太空路一路走来已经三十年。三十年来,有无数科学家放弃原本的生活与待遇,无
数工程师投入未知领域的研发,只为了为台湾建造起一个自主的太空产业。
 
这条太空路,我们要勇敢大步前行。

【高钰婷募款专户】
109年立法委员拟参选人高钰婷政治献金专户
线上捐款网址:
https://reurl.cc/2eV7n
 
若要线下捐款,也可以直接汇款:
银行代码:005台湾土地银行东新竹分行
帐号:103-0010-18888
若需收据,请私讯至粉专,谢谢您。
 

高钰婷资历:
 
【学历】
台湾科技大学电子工程所硕士 
国立虎尾科技大学
大安高工
 
【经历】
工业技术研究院工程师
岛国前进干部
2016年邱显智立委选战工程师后援会成员
 
加Line分享讯息:http://nav.cx/fspuJHt
追踪instagram当我粉丝:https://www.instagram.com/kaofornpp
4.附注、心得、想法︰
陈为廷分享时代参选人脸书
说明
台湾需要投入更多在外太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