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苏起透露 两国论来自蔡英文

楼主: geordie (Geordie)   2019-06-27 10:02:15
原来GRC早就承认阿共独立啦!
老李的修宪也是绝妙,一中宪法的问题早已经被破解惹
https://reurl.cc/pNd5x
总统接受德国之声专访
中华民国88年07月09日
  李总统登辉先生今天接受“德国之声”录影专访。总统分别就两岸关系、港澳问题、我
国对外关系及未来发展等,作深入而明确的答复。
  “德国之声”总裁魏里希(Dieter Weirich)偕该台亚洲部主任克纳伯(Gunter Knabe
)及记者西蒙嫚索(Simone de Manso Cabral)下午由行政院新闻局局长程建人陪同,到总
统府专访总统。
  “德国之声”是世界第三大广播公司,下午的访问内容将于德国当地时间今年七月廿五
日晚间九时在该台的英语卫星频道向全球播放,随后将陆续以其他语言,在该台的广播频道
向全球播送。此外,专访内容也将在德国“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刊登。
  总统答问内容为:
  问:台湾的经济成就为举世所钦羡,另一项印象深刻的成就则是近年来台湾成功的民主
化。然而北京政府却视台湾为“叛离的一省”,这也正是两岸关系长期紧张以及中共对台造
成严重威胁的主因。您如何因应这项危机?
  答:我要就历史及法律两方面来答复。中共当局不顾两岸分权、分治的事实,持续对我
们进行武力恫吓,的确是两岸关系无法获得根本改善的主要原因。
历史的事实是,
一九四九年中共成立以后,从未统治过中华民国所辖的台、澎、金、马。
我国并在一九九一年的修宪,增修条文第十条(现在为第十一条)将宪法的地域效力限缩在
台湾,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统治权的合法性;
增修条文第一、四条明定立法院与国民大会民意机关成员仅从台湾人民中选出,
一九九二年的宪改更进一步于增修条文第二条规定总统、副总统由台湾人民直接选举,
使所建构出来的国家机关只代表台湾人民,国家权力统治的正当性也只来自台湾人民的授权
,与中国大陆人民完全无关。
一九九一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而非
一合法政府,一叛乱团体,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个中国”的内部关系。
所以,您提到北京政府将台湾视为“叛离的一省”,这完全昧于历史与法律上的事实。
面对台海两岸的情势发展,我们将持续慎重推动两岸间的交流,积极促成彼此对话与协商;
并继续促进我们民主制度的完善,追求稳定的经济成长;同时积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接触,
以保障我们的生存发展。
  我们相信从交流中凝聚互信,从互信中营造稳定的关系,是化解危机的最有效途径。台
湾与大陆应当发展出互惠与互利的双赢关系。
  问:宣布台湾独立似乎并非实际可行,而北京“一国两制”模式则不为台湾大多数人民
所接受。在以上两种路线间,是否有折中的方案?如果有,其内涵为何?
  答: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
中华民国从一九一二年建立以来,一直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
又在一九九一年的修宪后,两岸关系定位在特殊的国与国关系,
所以并没有再宣布台湾独立的必要。
  解决两岸问题不能仅从统一或独立的观点来探讨,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制度”的不
同。从制度上的统合,逐步推演到政治上的统合,才是最自然、也是最符合中国人福祉的选
择。
现在,中华民国可说是华人社会中首先实现民主化的国家,我们正努力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
过程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因此,我们也希望中共当局能早日进行民主改革,为民主统一创造更有利条件,这是我们努
力的方向,我们要维持现状,在现状的基础上与中共维持和平的情况。
  问:香港在回归中国大陆后,成为一“特别行政区”的处理模式,以及今年十二月澳门
由葡萄牙交还中国大陆,都可能被中共视为是和平接收台湾问题的预演。就世界其他国家观
点看来,这似乎不失为一个可解决中国问题,以避免区域危机的可行方案。您认为如何?
  答:中国问题影响区域安全的根本原因,
不在于港澳的回归,也不在于台湾是否回到中国,
中华民国在台湾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殖民地,这是与港澳不一样的地方,关键的问题是,
大陆过份强调民族主义,在制度上没有施行民主。大陆不仅曾对我文攻武吓,且从未放弃以
武力犯台,并在国际上处处打压我方,此种蛮横霸道的作风,无助于推动和谐的两岸关系,
也不利于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
一个强调民族主义的大陆又在军事上不断扩张,很自然的引起其他邻近国家的疑虑。长久的
解决之道应该是以民主取代极权,这样才能化解地区的紧张。
  大陆对港澳所承诺的“一国两制”模式,对台湾并无丝毫的吸引力。
主要原因是“一国两制”互相矛盾,违反民主的基本原则,又否定中华民国的存在。
大陆虽想将“一国两制”的港澳模式套用于我方,但台湾不是港澳,港澳原为殖民地,中华
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两者有根本的不同。未来两岸只有分别施行自由、民主,才能真正
确保亚洲的安全与和平。
  问:海峡两岸的紧张关系倘不慎导致双方采取军事行动,您将以何种方式,以及依靠台
湾本身之外之何国,以为防御?
  答:两岸之间的问题,我们强调应当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不要用武力。这是我们一直努
力的目标与坚持的立场,也是国际社会的期望,中华民国在一九九一年已宣布终止动员戡乱
时期,不再以武力方式来达成国家统一的目标,我们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大陆当局
始终不愿放弃以武力解决的企图及准备,这是造成两岸紧张,区域安全受到威胁的关键所在
。国际社会应当督促中共放弃对台使用武力,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共同维护这个地区的稳
定。
  台海情势与亚太地区安全及和平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本人于今年四月八日在国家统一
委员会中提出“建构两岸和平稳定机制”的理念,希望两岸透过协商及交流方式,达到良性
互动,并推展双方关系,进而确保两岸及区域间的和平与安全。
  除了强调台海安定与亚太和平不可分的关系外,我国也非常重视与美国的合作。这些年
来,美国一直提供台湾防卫所需要的军事装备,两国在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的交流也不断
成长。在可见将来,台湾与美国的安全合作关系仍然是维持台海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问: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都十分垂涎于中国大陆的广大市场,也因此无可避免的降低他
们对台湾的支持。这是否代表台湾的未来将因此而更加黯淡?
  答:近年来世界各国基于本身的利益考量,而与中共加强建立经贸往来的关系,我们可
以理解。但台湾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经贸关系,也十分密切,不容忽视。如以美国为例
,台湾是美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也是美国第七大出口市场。截至目前为止,台湾向美国购买
的商品总额,是大陆向美国进口总额的一.三倍到一.六倍。此外,从大陆内部的发展来看
,也有很多问题存在,内部结构性的经济问题接连发生,因此,其未来整体发展仍具有相当
的不确定性,值得注意。
  相对于大陆的不确定性,台湾的发展相当稳健。
台湾的重要性在于两方面:
一是对民主与人权的维护;
二是西太平洋的重要战略地位。
现在大家普遍重视民主与人权,对大陆的期望也是如此。而“民主”、“人权”是世界各国
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国际社会对大陆的普遍期望。近年来我们推动民主政治、积极参与国际
社会、努力改善两岸关系,赢得国际的肯定。
因此,台湾经验在催化大陆现代化、民主化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的功能。
此外,台湾的地理位置正好控制西太平洋的海线交通,对于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非常重
要。所以,台湾不论在两岸关系或区域稳定上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问:虽然台北和北京双方在政治上存在巨大鸿沟,但台湾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却有数十亿
美元之谱。如此多的投资将使台湾有被北京在经济上勒索的可能。您如何避免北京领导阶层
采取此种行动?
  答:我国企业在大陆的投资正逐渐形成上、中、下游的体系,对我国经济确已造成若干
竞争压力。因此,如何在发展两岸经贸的过程中,维持台湾经济的优势与自主性是一个值得
重视的问题。
  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台湾与大陆的经济不是竞争性的,而是互补的。本人曾经提出两岸
关系应“戒急用忍、行稳致远”的政策方向,主要以理性且温和的态度,针对大陆投资做合
理的规范,包括限制高科技、基础建设等项目的投资,以及对五千万美元以上的大型投资做
更谨慎的评估审查。
  另一方面,我们也加强科学园区的硬件建设,促进台湾内部产业的升级。目前,我国出
口品中,高科技产品已占百分之四十以上。同时,政府更进行国营事业民营化,及鼓励民间
参与公共建设,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希望能使企业“根留台湾”,以壮大台湾的经
济发展。
  问:中共正为大量失业人口所导致的经济及社会问题所苦,因此北京政府可能被迫必须
将人民币贬值,以解决其经济困难及社会问题。人民币贬值是否会严重影响台湾经济?
  答:在中共对外汇仍有各种管制的情况下,即使人民币贬值,应不致出现失控的现象。
因为两岸的经济关系,处在互补关系并不是竞争关系,虽然人民币贬值可能会使大陆某些产
品与台湾低价竞争,但整体而言,由于大陆出口增加后,对台湾中间产品的需求会增加,因
此,对我出口的影响并不会很显著。
  此外,人民币贬值可能引起台币将跟着贬值的预期心理,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汇市及股
市的安定。对于这一点,我们将积极加强宣导,使民众了解,人民币的贬值与否,对台湾的
经济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台币与人民币的走势并无必然的关连性。不过有一点值得担心的问
题是,人民币的贬值是否会影响大陆台商的财务问题,连带的影响到台湾,对此我们也有充
分的准备。
  问:贵国是否仍有意愿购买德国的潜艇?
  答:这个问题已经和贵国政府讨论很久,不过,贵国政府考虑到中共的态度始终不敢批
准售予我国潜艇。中共在东海布署了一百多艘新旧潜艇,在这广大的海域中,我们如果采取
潜艇对潜艇的方式来防御台湾,所购买的潜艇数量是否足够是一个问题;同时,潜艇对潜艇
的防卫策略是相当辛苦的,是否能够充分发挥效用,需要再作检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