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美国“知中派”已对中共幻灭

楼主: vikk33 (陈V)   2019-06-20 19:40:05
1.转录标题︰
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请写名称
美国“知中派”已对中共幻灭
1.转录网址︰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7679
2.转录来源︰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
想想论坛
3.转录内容︰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美国联邦参议院院会在6月13日以94票赞成、3票反对通过美国国务院亚太助理国务卿史达
伟(David Stilwell)的人事案,结束国务院长达近一年无人主责亚太事务的窘境。今年
三月,史达伟在参院外委会提名听证会书面声明中曾表示,中国应停止对台施压或胁迫,
并恢复与台湾民主政府对话。
美国空军准将退役的史达伟曾经担任驻中国武官,精通中文,对亚太事务十分熟稔。但作
为一个“知中派”,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共主义者。
2017年川普政府上台后,逐步“洗掉”行政体系里头亲华的官员(这也是川普口中〝
drain the swamp〞策略的一环),改对中共较为鹰派的人士担任要职。其中,曾在北京
担任过八年驻华记者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博明(Matt Pottinger)就
是一个。
博明是一个标准的知中派人士。麻省大学中国研究系毕业的他,能够说得上一口流利的中
文。但他在驻京期间,目睹和亲身经历过中国政府透过警察势力,威吓外国记者的荒唐行
径,因而对中共的威权印象十分恶劣,并对维护民主自由价值的意志更坚定。
除了博明外,今年2 月 14 日,美国史丹佛大学的胡佛研究所举办了一场以“中国影响力
与美国利益”为题的研讨会,探讨胡佛研究所团队花费一年研究、撰写的此一主题报告。
值得留意的是,报告引述的32名中美关系专家小组成员,以往多主张与中国保持良好沟通
和互动,但这些人士态度却明显变得审慎和怀疑。这份报告揭橥了一项当今美国对中国的
态度:美国主流社会对崛起中国的极度不安。
这不仅是美国主流社会如何解读近年中国内部与对外的发展,更反映美国近两年突然由和
缓亲善中国,剧烈转变为紧盯对抗的情绪背景。
撰述者之一的史丹佛大学教授 Larry Diamond即强调,近年中国领导阶层巩固权力、 急
遽限缩公民权利的种种举措,加上中国撒下 70 亿美元意图积极在海外扩张,为中国政策
发声的话语权与影响力等等动作,更让美国对这个更极权、也更技术先进的红色中国感觉
芒刺在背。因此他主张,“美国国会、行政机构、教育机构、商界等都必需采取措施,防
堵中国以直接、间接手段提高对美国的影响力”。
为什么这些原先主张和中国交往的“知中派”,态度180度大转弯,从鸽派变鹰派?
原因还是出在中共本身。去年3月,中国为习近平量身订做的修宪,取消国家主席任期制
,就是一个转折点。对中共而言,这是习近平强化自身权力的手段。在整个修宪的过程中
,中共丝毫未嗅觉,或意料到国际社会如何看待修宪的动作。
但看待美国人眼中,这无疑打破了原本美国对中国积极交往的幻影:希望透过积极交往,
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结构。这在原本对中国就抱持鹰派者的眼中,只是一再验证了他们
原本“中共专制威权难以撼动”的认知;但对美国的“熊猫拥抱者”而言,无疑是打了一
记难堪的耳光。
先前被中国称为“知中派”的美国学者沈大伟(David Shambaugh)2017年11月就曾表示
,中共19大后,中共领导人习近平高度集权,家长式的专制统治重新在中国抬头。由于反
腐败运动,中国的政治氛围中弥漫着一种恐惧文化,中国以前的“专家治国”模式不再,
体制处于僵化。他认为,习近平正走向“硬威权主义路线”。
尤其,当中国对美国技术与知识产权的窃取、商业专利的剽窃、间谍行为对美国国安的威
胁等等问题开始浮上台面后,无论是原先的“屠龙手”或“熊猫拥抱者”,对中国的观感
只剩下一种共识:中国已是美国最大的威胁和竞争对手。
今年三月生效的《台湾旅行法》,其原始倡议者中就不乏几个原本主张对中积极交往的国
会议员。但他们的态度在过去一年半来,完全改观。
这些“熊猫拥抱者”对中国的态度会再转回鸽派吗?吾人认为,只要中共高层决定继续“
向左走”,不断强化监控中国社会、压制异议人士、压迫宗教自由和人权、刺激民粹爱国
主义,以图加强巩固政权的稳定性,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就不可能好转。
只要中共高层继续采行“硬威权主义”手段,美国人只会一再感受到,和中国积极交往是
无法改变中共的,甚至导致中国政治更走向专制集权的回头路。美国人对中共的期待当然
也只能换来幻灭的结果。
4.附注、心得、想法︰
然而
我就是不懂
中国魅力到底何在
可以让深入研究中国的人都幻想这么多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