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网址︰https://pse.is/FLRK6
2.新闻来源︰信传媒
3.新闻内容︰
高雄气爆案大逆转? 美专家科学鉴定管线破口时间非8点46分
高雄气爆案一审中检方以民众报案纪录与中油、华运、荣化的压力与流量纪录异常,认定当晚8点46分丙烯管线就发生破口,但美国化工专家梁仲明以数据证明破口应该到当晚11点40分左右才发生。(摄影/ 李彦谋)
高雄气爆案一审所做的推论遭到专家严重挑战!高雄高等法院在12日针对高雄气爆案进行二审辩论庭,法官特别传唤来自美国化工事件调查专家梁仲明博士出庭担任鉴定专家,他以英国BP石油经典泄压模型为基础,搭配在台实验数据计算出“管线破裂的时间不是在晚上8点46分而是在11点40分左右”,推翻一审判决的认定基础。
2014年7月31日晚间11点55分高雄发生气爆案,造成32人死亡、321人轻重伤,高雄检方认定李长荣化工地下管线外泄丙烯导致爆炸,起诉荣化前董事长李谋伟、高雄市府秘书长赵建乔等12人,2018年5月11日一审宣判,被告12人全数有罪,刑期由4年到4年10月不等,被告不服提起上诉,而当时被告的上诉理由之一就是“未以科学方法调查证据”。
一审认定,当晚8点多管线就破洞
在一审中,检方的主张是:晚上8点46分李长荣化工地下管线发生破口,导致丙烯外泄,而李长荣与华运工作人员已知外泄却仍继续作业,应负过失责任。关键的争点在于,控方认为即使管线已发生破口,但在华运的加压之下,李长荣端当然能继续接收到丙烯,然而12日梁仲明博士的实证分析却指出,若已经发生破口,李长荣端是不可能接收到丙烯!
控方引用证人的说法,认为在华运的加压之下,破口犹如大水管中的小破洞,只要压力够大,李长荣端仍继续收到丙烯,因此当晚8点46分破口发生后,李长荣与华运公司仍继续运作导致11点55分发生爆炸后灾害严重,然而,此一“破一小洞仍可以继续输送至27公里外”的说法,遭到梁仲明直言“完全违背科学原理”。
在法院上的资料显示,梁仲明具有美国化学工程学院(AIChE)院士的身分,也是紧急泄压委员会成员、参与过美国多起化工事故调查,也曾受美国国土安全部委托调查案件,他还是化学物质特殊质态两相流(two-phase flow)计算方程式“Leung-omega” method的发明人,在化工专长领域有40年的经验,二审他以鉴定专家身分出席。
他指出,当管线出现破口,破口处压力远小于李长荣与华运两端(破口外只有一大气压),会像水库破了一个小洞一样,整个丙烯会先以液态喷出,由于低于饱和蒸汽压,再以两相流(液态开始出现气泡蒸发)型态大量溢出,由于压力最小的地方就是破口,李长荣端根本不可能接受到华运端传送的丙烯;换句话说,在当晚8点46分到11点40分之间,李长荣端仍接受到丙烯,表示当时管线根本没有破口,且在11点40分前的爆炸应与该管线无关。
美专家鉴定,推翻一审判定基础
再者,控方以破口只有7乘以4公分面积大小,占整个全长27公里的管线表面积不到万分之一,“正如水管上只破了一个极小的洞,水能继续传递”,但再度遭到梁仲明否定,他表示,在科学上是以破口占截面积的比例来判断,只要大于2.8%,李长荣端根本无法接收到华运传送之丙烯,更何况这个管线破口是一次性形成、且比例达到34%,既然李长荣端一直到晚上11点半仍可以接收到丙烯,意味着当时还没有破口。
控方认为当晚8点46分发生破口的重要依据,就是距离破口4公里的关键压力传送器PT-708之数据,它是中油前镇储运所设置位在与华运、李长荣这条长途管线上的相连通管线内,被检方用以做为起诉被告的重大证据。PT-708数据在当晚8点46分骤降,被控方解读为“突然发生了破口,导致压力瞬间大降”、“但因为破洞很小,所以李长荣端仍收得到来自华运的丙烯”。
整个推论的关键就在PT-708之数据解读,而梁仲明以英国BP和Shell两大石油公司1980年
代在无人岛测试而成的公用模型为基础,在李长荣化工公司的7公里丙烯管线重建破口模
型,将预测值和实际值比对确认模型的解释力与稳定性,模型建立后,再把7月31日当晚
参数带进模型,就会知道应有的数据,从压力变化来回答“8点46分就有破口了吗?”
控方指控的“PT-708之压力骤降”证明管线已有破口,违背了由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丙烯特性所建立出来应有物理特性,梁仲明根据工程模型结果指出,“若有破口,根据当时的距离,压力是缓缓的降下去”。
科学模型计算,专家指11点40分才有破口
梁仲明在法庭上以模型数据及图表解释,当发生破口后,压力下降导致丙烯汽化转成两相流接口(又有汽态又有液态),并从破口往管线两端移动,当两相流接口碰到PT-708时,其压力数据就开始缓缓的下降,破口端压力下降很快,闭口端(李长荣或者华运端)压力下降很慢,而两相流接口到PT-708约花20分钟。
“工程模型指出,当破口约于晚上11点40分形成时,压力下降曲线与PT-708数据一致。”梁仲明说,这也吻合李长荣化工最后收到丙烯的时间约在晚上11点30分。因此,他在法庭上回答检察官或法官的询问,都很确定的回应“破口大约在当晚11点40分形成,而不是当晚8点46分。”语毕,现场一阵譁然。
虽然检方诘问时不断挑战模型的可信度,然而梁仲明对于每一个计算依据、参数,都能引证数据或公式、或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作为回应,在检方、荣化、华运、高雄市政府的辩护律师轮番询问下,整个调查庭耗时7个小时,新的科学鉴定结果是否能推翻一审认定基础,将对接下来的双方攻防、审理造成重大影响。
4.附注、心得、想法︰
原先的结论有可能被推翻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
那就真的是精彩了
那最后的责任归属又会跑到谁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