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吴媛媛/战狼在北欧──从瑞典与中国互

楼主: vikk33 (陈V)   2019-06-02 12:49:25
1.转录标题︰
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请写名称
吴媛媛/战狼在北欧──从瑞典与中国互动,看台湾的国际处境
1.转录网址︰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m2LzM
2.转录来源︰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
报导者
3.转录内容︰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在瑞典驻中国大使馆的网页上,最近悄悄的换了一位新的大使。前大使林戴安(Anna
Lindstedt),在2月中突然被瑞典外交部和国家安全警察召回瑞典进行审查。这一切,都
要从3年多前震动国际的铜锣湾书店事件说起。
一国两制的崩解征兆:铜锣湾书店事件
2015年年底,香港铜锣湾书店5位股东及员工先后被中共警方羁押,其中包括了持有瑞典
国籍的股东桂民海。
铜锣湾书店出版和贩卖不少有关中共高层内幕、绯闻的书籍,这些书在中国境内被列为禁
书。1997年回归以来,香港人民在一国两制的许诺下,依据《香港基本法》,拥有言论、
出版和人身自由,因此中共当局对香港境内的书写和出版采取较宽容的态度。然而回归不
到20年,就发生了这起书店股东及员工失踪事件。此事件被视作中港一国两制瓦解的征兆
,引起了海内外不少关注。在被拘捕的5人当中,李波持有英国护照,桂民海是瑞典籍,
因此也分别在英国和瑞典触发了外交角力。
桂民海在消失了3个月后,突然在中国各电视频道上公开认罪,述说自己10多年前曾在宁
波酒驾肇事,撞死了一名学生。当时他面对缓刑两年的刑责,却选择了潜逃出国,自此以
来一直良心不安,所以他决定自己投案,并不是被拘捕。
这段认罪声明为整件事蒙上一层疑云,也显得桂民海是罪有应得。然而就算酒驾事件属实
,桂民海在2017年服满两年刑期之后就应获释,但他持续以情报罪和非法经营等其他罪名
,在完全不透明,没有律师,没有审判,在不许家属探视的情况下,被监禁至今。
一场连瑞典外交部都不知情的密会
在桂民海受拘禁之后,瑞典外相表明对此事“不能接受”,也多次尝试和中共当局交涉,
但终究不见成效。今年(2019)1月31日,瑞典记者协会、作家协会和多位政治人物在斯
德哥尔摩集结抗议,督促瑞典外交部积极处理。
这时候多数人,包括瑞典外交部,都不知道在一周前,当时还是瑞典驻中国前大使的林戴
安、桂民海的女儿Angela Gui和一位中国富商Kevin Liu,在斯德哥尔摩一家饭店的贵宾
室当中进行密会,这位中国富商声称自己在共产党内高层有很多关系,可以“拯救”桂民
海,但要求桂民海的女儿在事成之前,必须完全噤声,不可针对此事公开发言。
在为期两天的密会中,林戴安邀请了不少中瑞双方商界和学界的重要人物来到这个五星级
饭店的贵宾室,很多与会者,包括撰写《汉字的故事》的知名瑞典汉学家林西莉(
Cecilia Lindqvist),事前都不知道这次集会的主旨,对Angela Gui也在场感到十分诧
异。林西莉待了一阵子,在看到饭店侍者推进大量香槟和各式高酒精含量的饮料时,起身
离开了现场。
那两天贵宾室里人来人往,Angela Gui没有钥匙卡,每次外出都有专人陪同。她从一开始
就以为这是瑞典大使馆策画的协议,因此也尽力配合,然而在和富商的互动过程中,
Angela Gui发现他言词闪烁,并且明显不清楚爸爸的案件细节。当Angela Gui想了解让桂
民海获释的具体作法,富商只回答:“我以前也被政府关起来过,我要是妳爸,我早就出
来了。”Angela Gui想进一步质疑时,富商高音量说:“如果妳不信任我,妳可能永远见
不到妳爸爸了。”
林戴安在会议中对富商的安排表示全力支持,她和Angela Gui说“现在中瑞双方外交部的
协商完全没有进展,仰赖他是最可行的一条路,何不姑且一试?Damned if you do,
damned if you don't.”(意思是,反正妳是进退维谷)
法治和人治价值的冲突
瑞典籍NGO工作者彼得・达林(Peter Dahlin)是另一个和桂民海类似的例子。达林和同
事共同创办的NGO“人权卫士紧急救援协会”,在中国为基层律师和记者提供和人权相关
的研习和协助;2016年初他突然从自宅被公安羁押,一共被审讯了20多天。在没有任何标
志告示的黑牢中,他听到他的中国同事在其他房间遭公安殴打,最后他照着公安提供的脚
本在电视上公开认罪,然后被蒙上眼罩载往机场,遣返瑞典。
当外界就类似事件对中共当局提出质疑时,把焦点转移到当事者的“人格情操”,是中共
官方一贯的操作方式。以桂民海为例,除了酒驾肇事之外,中共媒体也多次指出桂民海将
禁书偷运至中国贩卖,从中赚取了大笔利润。而面对关于达林的质疑,中共媒体不断强调
,达林的NGO从西方国家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获得大量的资金,从事破坏中国国家安全、
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活动,而他则借此致富,中共官媒《环球时报》的评论将达林形容为
“为人十分市侩”。
这一年来,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多次在瑞典媒体上攻击桂民海和其他异议人士的人格,
亟欲证明这些瑞典舆论拥护的人们,“其实也不是什么圣人”。然而瑞典社会在乎的,从
来就不是他们是不是圣人,或是赚了多少钱,而是中共当局运用公权力是否适当?是否在
足够证据下进行透明的审判?《基本法》保障的言论自由是否受到威胁?中瑞双方说词一
来一往,有如鸡同鸭讲,鲜明地反映出法治社会和人治社会之间的差异。
“中国和瑞典一样,是一个法治社会,希望瑞典尊重中国的法律。”这句中国大使不断重
复的话,也是许多中国人对“法治社会(rule of law)”一词很典型的误解,以为“严
刑峻法”就等于“法治社会”。但法治社会的先决条件并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制衡的力量
。在一个讲究制衡的真正法治社会,行政、立法、司法各自独立,互相牵制,执政党和在
野党互相检视,运用法制限制和赋予权利,避免让权力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如果不存在
制衡,就算法律再严苛,权贵僭越法律,或是人民基本权利受剥夺的事例也会层出不穷。
在斯德哥尔摩密会发生后几个星期,Angela Gui打电话和瑞典外交部确认,才发现瑞典外
交部没有人知道这次协商。东窗事发后,瑞典外交部将林戴安招回瑞典,目前瑞典国安警
察正在朝“私自和外国进行交涉罪”的方向进行侦办,这项罪责最高可处2年牢狱。
林戴安有30年的外交事务经验,曾任越南、墨西哥大使,不是第一次在非民主的人治国家
打滚。她在受命担任驻中国大使的要职之际,发生了铜锣湾书局事件,在那之后她和瑞典
外交部曾经试图以疾病为由将桂民海送往瑞典就医,然而在前往机场途中被中方便衣拦截
,强行将桂民海从瑞典外交人员手中带走,此后中瑞外交关系几乎陷入冻结的状态,这或
许也是她在任期快要结束时,以身试法也要孤注一掷的原因。
在这篇文章,我将以台湾的国际处境为出发点,透过过去一年多来中国和瑞典的外交大事
表,试着刻划在习近平掌权之后,中国对外推行锐实力的趋势,这其中法治和人治价值的
冲突,并阐述我对于台湾现况的浅见。
从中华民国到中国台湾,ISO 3166背后的权力关系
谈到台湾主权问题,两岸通常把焦点放在九二共识上,但我发现九二共识在国际上认识度
并不高,海外媒体和官方在提及台湾问题时,更常是以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为基准。这
个在1971年10月25日通过的决议内容如下:
大会,
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
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
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
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
席位上驱逐出去。
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的事,台湾人都很清楚,但是关于这项决议的始末,台湾的历史老师
除了悻悻然地说句“汉贼不两立”以外,很少有其他着墨。当时的背景是美苏冷战期间,
和苏共关系恶化的中共,顿时成了自由世界的盟友,美国总统尼克森(Richard Nixon)
将美中关系的正常化放在最优先地位。最初,尼克森想循两德和两韩模式,保留中华民国
在联合国的席位,也就是所谓的“双重代表权”,这个提案也得到蒋介石的首肯。然而周
恩来向尼克森表明中共绝对不允许双重代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而台湾是中国的一省
,不得在联合国保有席位。
其实,周恩来对2758号决议也不甚满意,因为这个决议虽然解决了“中国代表权”的问题
,却没有解决“台湾代表权”的问题,因为内文当中完全没有提到台湾政权的地位。而且
,决议中只有提到蒋介石,并没有提及其他的台湾政权。
1971年10月25日,在经过一番攻防之后,2758决议终究被列入了议程,中华民国代表知道
大势已去,在决议进行前就起身宣告退出联合国,与代表团黯然离场。从那天起,台湾的
地位就一直处在未定的状态。同时,这种地位界定的暧昧,也为台湾在国际上留下了一点
伸展的空间。
如果我们看看当时投下赞成票,把蒋介石踢出联合国的国家,会发现瑞典、丹麦、荷兰等
许多西北欧民主国家都名列其中。事实上,早在1950年,瑞典就抢先和中华民国断交,和
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了交。
记得刚来瑞典求学的时候,很惊讶地发现很多老一代的瑞典人都会打麻将。在旧书店翻出
来的泛黄报章上面,有许多对“新中国”的正面报导,反映了瑞典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
的“中国热”。当时意识形态偏左的欧洲国家对俄共极权失望至极,而封闭而神祕的新中
国,顿时成了共产主义的成功代表例子。相对的,当时蒋介石在欧洲国家眼中,不过是另
一个法西斯极权,因此要让谁代表中国,是再清楚不过。当然,这些国家对中共的憧憬,
随着愈来愈频繁的外媒报导,也逐渐幻灭。
左右台湾命运的2758号决议,就这样在历史的偶然和必然下通过了。如今,对于此项决议
的诠释,与其说是国际法问题,不如说是现实政治(拳头大小)的问题。随着中国的经济
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大增,自然也掌握了此项决议的诠释权。中方认为2758号决议“确
立了一个中国原则,并体现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组成的一部分”。对于这样的诠释,虽
然美方和其盟友都不予承认,但如果细看联合国的词汇数据库UNTERM (The United
Nations Terminology Database),就会发现台湾被称为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
台湾,中国的一省,注)。国际标准组织ISO在联合国框架下制定了ISO 3166国家代码,
也采用了同样的Taiwan, province of China词汇。在讲求统一标准的数位社会,中国的
影响力就这样随着ISO,渗透进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公家机关、工商企业当中。
瑞典的国家税务局(也是国家户政局),在2018年2月底突然在网页上宣布,为了符合
ISO 3166,台湾的瑞典文名字将从“Republiken Kina, Taiwan(中华民国台湾)”,改
成“Taiwan, Provins i Kina (台湾,中国的一省)”。这个变动引起了台方很大的反
应,除了外交部门的关心之外,民间瑞台友谊团体在网上集结了上万人的签名请愿,表示
抗议。而我以记者身分,对瑞典税务局、外交部和其他公家机关的负责人进行采访。前前
后后一个月的访谈,我感觉每次只要提及有关改名动机的问题,就立刻被ISO 3166挡下。
有了ISO 3166这块遮羞布,税务局长、法务人员以及外交部发言人,个个脸不红气不喘,
一再表示这项改名不但完全合法,而且没有改变瑞台的外交关系,因此并没有继续讨论的
必要。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采访,是我得知瑞典警察局的内部系统也将台湾称作中国一省后,
电访了警察局的法务人员。接电话的是位中年女士,她说,瑞典警察局同时也是发行瑞典
护照的机关,系统中所有和国家名称相关的规定,都是根据国际护照的标准,他们完全无
权过问。事实上,她对中国和台湾的情势一点都不了解。我问,那么警局是什么时候开始
采用这个标准的呢?她说,这个要就问IT了,要帮妳把电话转到IT组吗?
最后她跟我说,警局基本上是以两个字母的国际码“TW”代表台湾,唯一需要表示全名的
例外大概就是护照上的出生地标示。不过,警局对护照上出生地标示的规定相对宽松,主
要以便民为主,可以和办理护照的人员协商。她还说,在瑞典有许多移民是来自战乱中或
国家地位仍有争议的地区,不少人在居留瑞典期间,故国就不存在了。如果他们愿意,可
以用地理意义的城镇名称来标示他们的出生地。
“故国不存在了”记得我挂上电话时,这句话还萦绕不去。
在1970年代,联合国有132个成员国,而今天联合国有193个成员国,40年内增加了60个新
国家,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主权争议是层出不穷的。各国发行身分证、护照、驾照等公家
机关人员,不可能把台湾、科索沃、北塞浦路斯等国家的故事都一一搞清楚,一般来说上
面规定用什么系统,他们就照办而已。如果不是身为台湾人,我也不会体悟到ISO 3166等
所谓的“国际标准系统”,背后是藏着如此深刻的权力关系。
今年有位瑞典台侨回台时,瑞典的手机门号没头没脑地传来一封自动短信:“欢迎来到中
国台湾!”有很多公司其实是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使用了这套标准。在全球化、数位化的
社会,统一标准渗透了我们生活各处,这让权力无所不在,也让屈服更方便了。
中国、台湾问题在瑞典社会的分量?
2018年瑞典国际新闻关键字的排行中,习近平只排在第30名。基于对台湾的情感,我难免
认为中国和台湾问题应该是各国外交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后来才发现自己忘了去看整片树
林。
这世上非民主国家的比民主国家还多,可以说非民主才是常态,民主国家很难一一去抵制
。瑞典公民在威权国家被拘捕监禁的例子,从以前就层出不穷。事实上,现在瑞典最知名
的政治犯并不是桂民海,是一个被非洲东北部国家厄立特里亚(Eritrea)当局监禁的瑞典
籍记者达维特・伊萨克(Dawit Issak)。伊萨克的遭遇和桂民海十分相似,而他已经被
监禁了近20年。
瑞典外交部曾经从非民主国家的政府和军队手中援救出不少瑞典籍人士,尤其是面对规模
较松散的腐败政府,或是在战乱时局,可以相对轻易地和当地基层警方或官员谈判、进行
贿赂或直接雇佣兵救援。
然而如果面对的是较有组织的威权政府,无论是“惹不起”的大富国中国,或是比较“惹
得起”的非洲小国厄立特里亚,瑞典都很难以国家对国家的身分要求对方释放政治犯,要让
威权统治者在人民面前“屈服”于西方国家,对他们来说等同于是政治自杀。
这20年来,伊萨克在瑞典舆论社会上闹得沸沸汤汤,他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瑞典四大报
曾经同时以头版呼吁瑞典外交部处理伊萨克事件,释放伊萨克的请愿书也达到20万人的联
署。面对伊萨克和桂民海这两个性质相似的问题,伊萨克显然占据了更多瑞典舆论能量,
而桂民海的位置就难免处于边缘。问问身边瑞典友人,大多人都表示没有听说过桂民海。
除了桂民海问题之外,瑞中关系的眉眉角角还有很多,例如孔子学院带来的学术自由问题
、新疆移民的安全问题,到达赖喇嘛、艾未未的访问等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人不
禁想知道,台湾问题在瑞典社会又有多少分量呢?
然而事情也没有那么糟,民主国家在面对迫切的实质问题时,各种机制依然会依循法治原
则确实运作。目前,和学术自由抵触的孔子学院已经陆续消失在瑞典各大学,试图搜集新
疆移民情报的中国间谍也被瑞典当局拘捕审判。此外,瑞典官方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分加
入WHO等组织,媒体、学术机构、民间舆论也大多对台湾采取友善的态度。
战狼在北欧:中国大使与瑞典媒体交锋
如我在上文所提,桂民海问题并没有在瑞典媒体造成很大的回响,而在瑞典激起最多舆论
能量的,反而是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过去一年来出的种种洋相。
2018年4月,瑞典国家广播电台评论节目《Konflikt》报导了中国“锐实力”在瑞典不断
加剧涉入,以及瑞典各界对此势力的屈服。这个节目包含了四个章节,第一章谈及桂民海
和彼得达林,第二章谈新疆难民,第三章谈孔子学院,而第四章的标题是“一个被抹去的
国家”,谈的正是台湾。
节目播放后,2017年刚上任的桂从友写信给节目制作人,认为该集节目内容有失偏颇,他
愿意亲自接受采访,希望瑞典社会能更加了解中国,减少偏见。桂从友曾任职驻俄使馆,
并在中国外交部担任欧亚司司长,管辖对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欧亚邻近国家的事务。在俄式
和中式的官本位极权文化中打滚了20多年,他在2017年突然被任命到政治文化截然不同的
瑞典担任大使。由于这刚好是桂民海事件热度攀升的期间,许多瑞典媒体认为他身负特别
使命,也就是代表中共官方的“锐实力”姿态,来和瑞典对话。
制作单位邀请了桂从友大使前往进行对谈,谈话中桂大使的言论其实了无新意,基本上就
是习近平的传声筒,遣词用字和中央电视台等官媒雷同,这些我想台湾读者们都很熟悉。
以下举个比较有趣的例子,在当天广播节目当中,关于台湾议题,他说:
“中瑞两国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都反对战争,反对在国际关系中动辄使用武力或以
武力相威胁。中瑞都为国际维和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台独严重违反联合国大会决议,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共识,严重损害中国国家主
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必将遭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4亿中国人民的声讨和惩罚。”
节目主持人说,台湾在法理上尚未独立,但实际上是一个自我统治的民主政体。如果台湾
人民有一天决定独立,会发生什么事呢?
桂从友大使声音一沉,说:“那就是死路一条。”
从这次访问开始,桂从友在瑞典媒体的曝光率持续称加,接下来他屡次接受媒体记者的挑
战,而内容对话常是鸡同鸭讲。
同年9月,发生了没有订房的中国旅客在斯德哥尔摩被警方强制驱离的事件,桂从友采用
了该家庭和中国官媒的一面之词,对瑞典警方进行严厉抨击,并且在外交部网站上多次警
告中国旅客瑞典治安不良,旅游时必须格外小心。
在中国游客瑞典旅舍事件、后续引发的媒体评论效应后,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投书瑞典
《每日新闻报》(Dagens Nyheter)说“这是典型的媒体暴政和舆论霸权”(截图取自《
每日新闻报》)。
在中国游客瑞典旅舍事件、后续引发的媒体评论效应后,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投书瑞典
《每日新闻报》(Dagens Nyheter)说“这是典型的媒体暴政和舆论霸权”(截图取自《
每日新闻报》)。
针对这一点,瑞典媒体记者问桂从友:“日前外交部对中国游客提出瑞典治安不良的警告
,请问大使认为斯德哥尔摩的治安和欧洲各大城市相比,真的更差吗?”
桂从友回答:“中国大使馆平均每天受理两个游客财物遭窃的案件,我们很希望瑞典警方
能正视治安问题。”
记者又问:“这是发生在欧洲各大城市的普遍现象,我想问的是,中国外交部认为瑞典比
其他欧洲国家危险吗?”
桂从友回答:“我上大学的时候听说瑞典是个极度安全、夜不闭户的国家,现在你看看所
有瑞典政党都说要改善治安,就知道瑞典已经和以前不同了。”
听到这些不着边际的回答,瑞典记者往往也只能摸摸鼻子,问下一个问题。每一次桂大使
在镜头前曝光,似乎就是向瑞典民众演示中国和瑞典政治、媒体文化上的极大差异。
在10月的一个早晨,9个瑞典新闻媒体的总编辑,在信箱里找到了桂从友寄来的一封信,
这封信的语气尖锐并且带着教训和指责,要求瑞典新闻记者在报导和中国相关新闻时必须
“抛弃偏见,讲求事实”。这些瑞典媒体编辑们在新闻自由如同空气一般的环境中成长就
业,从来没有受到任何单位如此要求。读完信,他们哑然失笑,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后来
中国大使馆针对媒体或特定记者的谴责和训诫,到现在仍然频繁发生。
经济和民主的天平
2010年挪威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异议人士刘晓波之后,中挪贸易协定立即触礁,挪威的
“粉红金矿”——鲑鱼也被禁止销入中国,造成了巨额损失。直到2013年保守党政府掌权
,对中国人权问题保持静默,同时也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中国说法,台湾人的签证和身分文
件一律标明为中国人,以此换来了贸易协定谈判重启,和每年8万吨的鲑鱼订单。
要在精神上支持遥远的刘晓波、桂民海和台湾,还是在实质上照顾国内的渔民?天平两端
的轻重不言而喻。像瑞典、挪威这样遥远的小国,和可以换取到的可观国家利益相比,在
民主上做一点象征性的妥协,似乎是很值得的。
台湾在“实质上(de facto)”是一个拥有领土、人口和有效政府的国家,这一点没有人
能否认。然而在“法律上(de jure)”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并没有受到国际的认可。
一个国家的存在,来自内部的认同和来自外在的承认同样重要。面对中国权威在世界的扩
张,台湾的认同也一点一滴被抹去。
同时,台湾的舆论本身也不是均值的,不同的同温层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去年年底瑞典国
家新闻台的一位记者制作了一个关于台湾的纪录片,他很清楚台湾民众对台湾主权议题抱
持着非常不同的立场,因此在这个纪录片当中他尽量在用词上保持中立,但是在节目播放
后,他还是受到来自台湾双方立场的批评,不管他对中国采取什么样的立场,都会有台湾
人不高兴。
在了解这位记者的苦衷后,每当我和瑞典媒体针对台湾问题通信时,通常会提供不同相关
资料,请记者忠实呈现台湾的不同声音,并尊重台湾是一个民主社会,对于国家地位和认
同,应由台湾人民自己来定义。另外也补充,如果你支持维护刘晓波、桂民海的人权,那
么更应该支持台湾主权,让2,400万人的人权和自由受到民主体制的保障。
记得去年圣诞节前夕,桂从友又在网站上发行一波对瑞典记者的谴责声明,并警告前来瑞
典旅游的中国游客。在一片肃杀的氛围中,手机上的台湾侨胞LINE群组传来了台湾驻瑞典
代表廖东周的圣诞祝贺。廖东周那天刚到瑞典国家电视台SVT访问,拿到许多在瑞典深受
大人小孩喜爱的儿童节目吉祥物Bolibompa玩偶,回到代表处,他把玩偶一只只挂在圣诞
树上面,并发送照片和圣诞祝福到LINE群组,也简单和大家描述了当天在SVT访问的经过
和心得。记得那时我看到照片不禁一笑,心头也暖了起来,我的中国朋友听到台湾驻瑞典
代表会这样和侨胞互动,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同样是大使,一个代表锐实力,一个代表暖实力,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作风。从
1971年开始,台湾成了世界的孤儿,不过,如果不是基于一种亟欲获得国际认可的心理,
台湾也许不可能走向司法独立、多党政治、全民普选、同婚合法化等等文明的里程碑,而
受惠于这些进步的,是每一个台湾人民。所以有时也觉得,当台湾人虽然有点累,但是当
台湾人也是不错的。
4.附注、心得、想法︰
所以
在这种情形之下
定位中国为异我文明
其实不但合理
而且切实
得把这依然活在自己的天朝战狼中的东西
彻底支解
作者: r13974682 (UU)   2019-06-02 12:50:00
太难阅读 修一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