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强势与国民党示弱,成就蔡英文两岸政策的战略定力
联合新闻网 张宇韶
蔡英文总统就职满三年,针对总统执政成绩所做的民调显示,相较于内政议题,多数国人
大多肯定民进党在外交、两岸与国防等议题上的表现,民进党也逐步从去年九合一大选的
惨败中缩短了“球队重建”的艰辛过程。
虽然舆论认为这与年初蔡英文及其国安团队,迅速回应习五点讲话的“四个必须,三道防
护网”立场直接相关,亦即在中共提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后,蔡总统以“辣台妹”的
形象进行反击,从而“捡到枪”或“端出砲”。然而,这样的认知可能流于战术或技术层
面的回应,从而忽略了蔡总统在两岸关系前后一致的态度,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北京在外交
与对台政策采取的积极作为。
谁才是“改变现状”的一方?
北京的攻势作为不仅具有鲜明的侵略性质,同时意图改变区域的权力平衡与地缘政治的空
间意义,台湾自然首当其冲。国际政治与中国研究的专家都尝试解读习近平背后思路与动
机,除了洗刷中国百年耻辱的使命感,与在“两个一百”的时程中完成中国梦与社会主义
现代化外,更希望在“中国制造2025”的驱动下,让中国从制造大国成为强国。
关键在北京的目标,是重新建构国际体系与全球经济的新秩序,让中共眼中本来具有“独
特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代美国建构的自由主义的政经意涵,一跃成为新的“普遍
性”。
这个政经秩序不再强调民主政治、人权保障、市场经济、多元文化与市民社会,取而代之
的则是党国威权、国家至上、民族主义、计画经济、单一价值与社会监控。这不仅触动了
美国主导的既有国际体系,更彻底颠覆华府所倡议的“华盛顿共识”的实质基础。维系自
由世界的理念与国际建制,才是川普进行美中经贸战的正当性来源。
台湾之所以成为北京锐实力攻势的最前缘,除了位于第一岛链的战略枢纽地位外,其所实
行的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与多元社会反成为中共的对照组。
为了消弭台湾对其内部秩序所存在的垂范效应,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北京政治时程表上的
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中共的对台政策已采取政治的统战分化、军事上的威慑、外交打
压、经济紧缩等全方位的手段,同时也操作了所谓“法律战、心理战、舆论战”的“三战
”型态,对台湾内部进行讯息渗透、扶持代理人与制造社会对立诸多超限战行动,希望达
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或“打台湾不如买或骗台湾”的效果。
这些均为客观的国际情势、两岸关系与中共对台政策的内容。讽刺的是,北京官方与蓝营
高层却拒绝承认“事情正在起变化”,并倒果为因地把“改变现状”的帽子扣在执政党头
上。看来,这始终是国共合作的政治默契与信任基础。
透过政治节奏的时间差加以反击
深入观察,蔡英文就任总统以来,在两岸关系的论述并无明显转变,就是沿着“中华民国
宪政体制维持现状”这个基础,透过“新四不”进行立场的宣示,为了因应习五点对于台
湾民主价值与台海现状的冲击,遂有“四个必须”与“三道防护网的补充”。直言之,蔡
英文之所以捡到枪,是拜北京政治立场与政策剧烈变动所赐,国民党政治人物丧失立场与
原则也是个中关键。
国民党乐观以为去年九合一大选胜利,已经提早宣告2020年总统大选的后果,全然忽视自
身欠缺论述,且过度依赖韩国瑜掀起的“反民进党”与“发大财”的深层意义。
在此背景下,蓝营政治人物在面对习近平对台采取坚壁清野的强势作为时,几乎无所反应
且让北京予取予求。国民党将胜选考量置于国家主权与政治高度的问题上,与党内传统知
识分子与媒体人,对韩国瑜现象所采取的妥协、甚至犬儒态度相当。
另一方面,蓝营政治人物过去对于马英九高举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说法毫不保留
的接受,一旦中共对其定义采取紧缩或调控作法,除了红统者外,蓝高层全然失去反应能
力,只能透过彼时“曲线救国”逻辑,提出“签署和平协议”与“自贸区”作为替代方案
。
北京的强势与国民党的示弱,让蔡英文政府找到政治节奏的时间差进行快速反击,让自己
在两岸关系的议题角色趋于显性,同时具体反应在声量的正向指标中;相形之下,赖清德
的声量固然也属正面,但论述欠缺市场区隔使其角色落于隐性。
至于有意挑战总统大位的台北市长柯文哲,则试图透过反面角色去制造新的声量,这个策
略显然带来更多的负面评价。至于主张发大财的那位,其角色与声量正在急遽边缘且泡沫
中。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561/3827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