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吴明益:中国不懂台湾文化 只从政治观点

楼主: geordie (Geordie)   2019-05-09 09:45:30
吴明益:中国不懂台湾文化 只从政治观点思考战争统一
(中央社记者尹俊杰纽约8日专电)作家吴明益近期应邀赴纽约畅谈著作“自行车失窃记”,被问及两岸情势,他说,台湾下一代本质已随时间改变,两岸紧张对立源于中国不懂台湾文化,而政治人物是始作俑者。
驻纽约台北文化中心与美国笔会(PEN America)合作第15届世界之声文艺节(World Voices Festival),邀请吴明益出席“战争的沉思”座谈会等活动。曾以“自行车失窃记”入围英国曼布克国际奖的吴明益,成为首位获邀出席世界之声文艺节的台湾作家。
吴明益7日在座谈会上,和法国小说及剧作家罗兰高蝶(Laurent Gaude)与伊拉克旅美小说家锡南安东(Sinan Antoon)分享各自与战争有关的作品,阐述来自不同种族、国家及文化背景的人对战争的观察与反思。
被问到台湾内部是否认为台海可能再起冲突,吴明益表示,台湾文学受原住民文学、世界文学影响很深,几十年来文化发展出现巨大改变,现在海峡两岸对立,在于“中国不晓得台湾文化,而台湾下一代本质已经随着时间改变”。
吴明益说:“这一代作家几乎没有受中国作家影响,因为在我成长阶段,不可能接触中国作家的作品,可是政治人物不去理解这种文化面的变局,只纯粹从政治观点思考战争、统一、塑造一个强大帝国,可以对抗西方的强大帝国。”
他直言,两岸紧张现况“完全是政治人物造成的”。
吴明益今天在驻纽约办事处受访谈及上述发言时说:“我觉得这不是个能够善了的事,不是那么简单,像我们小时候玩战争游戏一样,一个国家可以消灭另一个国家,或者说‘我就统一了’。没有这么简单。它会变成一个漫长的痛苦,根本没必要。”
他提到,自己认识的一些中国知识分子与作家,非常理解台湾的处境与文化现状,这些文化界人士的态度与北京当局相去甚远。
在“自行车失窃记”中,吴明益从寻找一辆1993年父亲失窃的自行车出发,交错描述1941年日本入侵马来半岛,重现人们与动物、森林同遭伤害的战争。其中一段故事关于缅北战争,带出原名阿妹的大象颠沛流离来到台湾,最后成为林旺的往事。
吴明益说,林旺故事源自一名护送牠到台湾的老兵记述,毕竟数以百万计的人卷入战争,不会有人记录每个人的反应,难得有人记录大象的反应,就成为后世对那场战争的重要认识窗口。
他表示,人类不完全理解战争为何反复出现,也许就是因为没有真正面对战争中每个人的创伤。太多历史与小说记载战役胜败,却缺乏仔细记录每个士兵的反应,“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代小说家的责任”。
谈到作品散发的强烈台湾认同,吴明益说,当代作家接受世界文学教养,容易失去所占独特地位,“在我看法里,愈本土就愈世界,愈有可能在世界上找到一个位置,原因是你深刻认识成长环境,包括历史、生态等各种知识,就会变得更独特,更容易在世界舞台上被注目”。
吴明益认为,未来写作题目就算源自世界,材料仍须有在地性,作品才有风格。
对于著作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在国际舞台发光,吴明益说,写作时完全没想过,纯粹是意外,就算著作不再被介绍到外国,自己顶多就回到原本写作状态。
他援引中国作家莫言的话说,作家很像春蚕吐丝,不会想到有天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尽力吐丝就对了。
至于新作,吴明益透露想写关于花莲县秀林乡和平村的故事,结合二战期间日军在台挖掘军事坑道与1990年代水泥产业东移的背景。他说,题材已构思6、7年,尚未动笔,为了取材,接下来可能需要实地探勘洞穴。
吴明益4月无预警宣布,脸书个人专页将不再发表文章,并逐一删除5000名脸友,贴文未提及特定原因,引发书迷关注。
被问到把脸书专页变为“废墟”的动机,吴明益解释,他曾用社群媒体经营与学生和陌生人的关系,前者用于课程讨论、与学生关系产生质变,后者有如杠杆,从事社会或环境运动时如有私心,可藉这种杠杆让自己变得更有名、更具影响力。
47岁的吴明益说:“我只是觉得人生差不多要结束了,就是到了一个走下坡的阶段。珍惜最后一些时光,好好跟自己还有想做的事情相处,这是最核心的理由。”(编辑:施燕飞)1080509
https://tinyurl.com/y3aj3ehf
心得:
看新彊就知道啦,阿共不想了解这么多,通通毁灭就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