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录标题︰
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请写名称
“汉文化圈”就是“中国的”,这种看法不但错误,而且有害
1.转录网址︰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Devme
2.转录来源︰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
关键评论网
3.转录内容︰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黎蜗藤
日本告别平成年代,进入令和年代。据日本官方解释,新年号“令和”取自日本现存最古
老诗集《万叶集》(收集自4-8世纪的日本诗歌集)卷五,〈梅花歌卅二首・并序〉中,
“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珮后之香”的句子。它也是第一个取自日本
古书而非中国古籍的年号。这引起了一些中国传媒和网民的“酸溜溜”。《环球时报》发
文一篇〈日本新年号“令和”无法抹去中国痕迹〉,论证在东汉朝的张衡的〈归田赋〉中
,就能找到“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的句子。
其实,凡是与汉字有关的事物,没有不和“汉文化圈”相连的,特别是各国古代文学创作
,也大都能在汉人经典中找到源头。从来没有人不认为,以汉字命名的日本的年号,会与
汉字文化毫无关系。更进一步,年号这个东西就是汉人的发明。现在只有日本还在沿用年
号,以汉人为主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倒是一早就废除了。
然而,在诸如《环球时报》等一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分子看来,“汉文化圈”就
是“中国的”。于是,凡是“汉字”就“无法抹去中国痕迹。”这种看法不但错误,而且
有害。
日本文化与“汉文化”紧密相连。日本一直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东亚文化圈”(East
Asia cultural sphere)的一部分。这个文化圈以前被称为“汉文化圈”(Sinosphere)
,又有称之为“中华文化圈”。它主要包括在历史上长期使用汉字的地区:“汉地”、朝
鲜、日本、琉球、越南等地区。
其中“汉地”是汉文化圈的发源地,自不用多说。朝鲜、日本、越南、琉球等都相当主动
地接受汉文化,特别是文字。朝鲜半岛在汉代就一度被汉朝占领,以后在朝鲜半岛北部和
满洲大部分地区立国的高句丽也沿用汉字。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和百济也在三国时代(
427-660年)引入汉字。日本在大化革新(645年)之后全面学习唐朝文化,包括汉字。
越南(北部)在公元968年丁朝建立前长期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独立后继续沿用汉字。
琉球在明朝之后成为藩属国,从此也用汉字文化。这些地区大量的古代书籍都是(主要由
)汉字书写的。
同时值得说明的是,在历史上,现在疆域范围内的“中国”和“汉文化圈”是两个概念,
北亚、新疆、西藏、青海这些地区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在历史上不属于“汉文化圈”。
西域“西夏”国属于羌族的一支,用的是非汉字的方块字。青海与西藏一带的原主体民族
藏人(也和羌人同源)用的是梵文体系的字母。北亚的蒙古用的是回鹘字母。新疆一带的
语言极为复杂更是复杂,现在的维吾尔人属于突厥语族,历史上用过好几个系统的字母,
但均不是方块字,现在常见的“老维文”用的是阿拉伯字母体系。因此,在从文化学和人
类学的角度看,它们都不属于用方块字的“汉文化圈”。
其他“汉文化圈”的周边地区,也存在复杂的历史。
满洲地区(Manchuria)最早建立了高句丽和渤海国,它们都属于汉文化圈。但后来契丹
人(“东胡”族的一支,与蒙古人同源)、女真(金国,通古斯人的一支)、蒙古人和满
人(同样是通古斯人的一支)相继占领了满洲地区,满洲地区“非汉文化圈化”。契丹人
和女真(金国)人用方块字,但不是汉字;蒙古人和满州人都用回鹘字母,与汉字差距更
大。满洲地区在19世纪中后期,才随着汉人移民的进入而被“汉化”为“汉文化圈”。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南地区,历史上的南绍和大理国,用的是一种叫“白文”(或僰
文)的文字,属于广义上的印度文化圈,在被明朝征服之后,文字被销毁失传,此后才算
纳入“汉文化圈”。
台湾历史上是南岛民族的地区。最早的文字系统反而是从西洋传来的拉丁字母。直到郑成
功打跑荷兰人政权之后,才有大批汉人移民,台湾才逐渐成为“汉文化圈”的一部分。
今天越南南部原为占城国,也是印度文化圈的一部分。在18世纪越南“南进运动”之后,
才被越南兼并,变成“汉文化圈”的一部分。
今天日本的北海道,历史上是爱努人的地区,17世纪之后才被日本征服,变为“汉文化圈
”。日本长期不承认有“爱奴人”,但现在承认他们是另外的民族。
进入现代之后,“汉文化圈”既扩大,又缩小。一方面,从面积上说,是扩大了;随着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汉文化圈”被扩充到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一带。
但另一方面,从使用国家的多少来说,却缩小了。越南和朝鲜都抛弃了汉字,越南转用拉
丁文,朝鲜转用谚文。虽然它们还保留相当多的“汉文化圈”传统,但不使用汉字后,都
会逐渐异质化。现在真正大量经常使用汉字的,除了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就只有日
本(此外还有以汉人移民为主体的新加坡,及汉人占不小份额的马来西亚)。因此,“汉
文化圈”的人民应该分外珍惜这种“汉文化圈”的“共同经历”。
要珍惜这种“共同经历”,就必须破除两种心态:
一是“大中国意识”。现在拥有“汉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希望把“汉文化”或“中华文
化”发扬光大,首先破除那种“汉文化圈”等于“中国文化”的迷思。虽然“汉地”或“
中华”(即中原地带)是“汉文化圈”的发源地,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汉地”,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大部分自称“汉人”,但这不表明整个“汉文化圈”就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一家所应该“霸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意识到和主动提倡,“中华文化”,不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独占的文化,要摈弃那种“什么都说成是中国的”的“文化沙文主义”。
网上流传一句话,“隋唐在日本,宋朝在越南,明朝在朝鲜。”这句话虽然有所简化,但
基本反映了历史事实。日本保留很多隋唐文化,越南保留很多宋朝文化,朝鲜保留很多明
朝文化。当然,它们在各自发展中,在不断发展自己的“汉文化”的同时,也融入其他文
化,最终形成各自的独特文化。这正如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融入了包括马克思主义
的其他文化一样。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朝鲜、越南等都是“汉文化圈”的分支。
在一些方面,它们甚至比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保留了更古老的传统。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
是平行的,而不应该有主次之分。
事实上,进入近代之后,日本的汉字文化深刻地影响清朝和中华民国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的相当多现代社会和科学词汇都是“和制汉语”。这是日本对
“汉文化圈”的创造和巨大贡献。即便在现代,日本汉语流行语也很多被直接搬入中文应
用,比如“人气”、“萌”等。
二是“去中国化”意识,这是对其他一些民族而言的。要认识到,一些文化如农历新年虽
然源于“汉地”,但已经渗入自己的文化根源中。不能因为它源于现在属于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汉地”,就否认其是本民族的文化。这同样也需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
笔者曾写道:每年在美国都有很多人都向我祝贺“中国新年快乐”。我每次都反复耐心地
向他们解释。这是农历新年,中国过这个新年,但农历新年不是光属于中国的,它是东亚
各民族的共同节日。尽管它起源于“汉地”,但随着文化的散布和各地文化的独立发展,
各国都为农历新年加上了自己的特色,丰富了农历新年的内涵。农历新年已经不再是中国
的特产,而是东亚各民族共同构建出来的属于自己的节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不应该狭隘地把农历新年看成是自己独有的新年,而应该以更加宽容开
放的心态,作为东亚民族的一份子,去欢庆这个属于东亚人的节日。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不必狭隘地认为大韩民国人“霸占”了“中国的端午节”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也不
应该“霸占”这个已经属于整个东亚人民的节日。
愿大东亚人民共勉。
4.附注、心得、想法︰
因为阿
这就证明了中国是一群
无以了解历史的费拉
只有浓的令人作呕的
攀亲带故乡土情节延伸出来的情绪勒索跟人我不分
有何文明可言
早已成为蒙古女真铁蹄之下的灰烬的
下一次
蒙面人与丰田皮卡带来AK与古兰经的辗压
还不让这点灰烬也走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