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TAIWAN》专访能源局能源技术组组长陈崇宪
为台湾离岸风电开路 关关难过、慢慢过
当我们问陈崇宪,自从参与离岸风电开发之后有什么心得,他直率地回答:“基本上很像在
打怪,你也不知道下一关会遇到什么问题。”
的确,离岸风电在2016年政府设立了明确的再生能源目标后,成为众所瞩目的新能源产业。
问题是,这条路台湾没走过,除了参考他国开发案例,台湾本身也透过三个阶段来摸索学习
、确立路径。
1. 示范风场的目的 就是为了厘清问题
陈崇宪说,假如你要在海上盖一座人工构造物,会涉及到谁?大家都不知道。可能有矿业、
航道、渔业权、保育等问题。他说,做示范风场的目的首先在于“找出问题”(例如:涉及
到那些面向),之后才能跟利害关系人“说明问题”(例如:离岸风电是什么? 要怎么做?)
。最后透过程序明确化、标准化、法规化来“解决问题”。
陈崇宪说,能源局花了非常久的时间,让各相关部会了解离岸风电“不仅仅是把一座‘电风
扇’从陆上搬到海上而已”。
有时在进行部会沟通时,会遇到连自己都答不出的问题。例如:“风机会不会把鱼吓走呢?
”(答:不会,因为依照国外经验来看,风机应该有聚鱼的效果);紧接着又会被问“请问
那个风机底下会聚什么样的鱼?是贵的鱼还是便宜的鱼啊?”(答:呃, 我是学工程的, 其
实我也不知道彰化、云林、苗栗或桃园地区有什么样的鱼…)另外还有部会同仁问:“请问
一下在海上盖一座人工构造物是免费给他盖的吗”(答: 当然不是,因为你盖在台湾的国土
上),“国土财产归哪个部门管?”(答:国有财政署...)。 各式各样的问题都有。
其次,示范风场的建立是为了了解离岸风电的技术工程。陈崇宪说,为了了解台湾密集的地
震、台风会不会容易破坏风机,因此采购最高标的class 1A风机两支。经过许多次台风、地
震等实际测试后,发现牢固的风机其实可以抵挡天然因素的侵袭。
第三,示范风场的建立是为了搞懂离岸风电牵涉的财务问题。一座100MW的离岸风电厂,需
要将近多一百八十亿的资金;300MW的风场,需要将近五百四十多亿的资金。借由示范风场
,台湾了解如何操作风场相关的财务。
2015年台湾进入了潜力场址阶段,并公告36 处潜力场址基本资料与既有海域资料,让有意
投入开发者进入市场。为了让投资过程顺畅,相关部会也同步修正审查作业流程。从刚开始
“一关过一关”的作法,转变至平行审查。缩短作业流程时间,让开发商能够更明确规画建
设时程。Because timing is everything.
第三阶段区段开发将2025年之后进行。攸关分配要点细节,陈崇宪表示能源局会跟相关部会
、开发业者、利益相关者进行至少半年的讨论。预计最早Q3末或Q4初才会有更详尽的公告。
2. 产业关联性多重要? 陈崇宪:开发商有困扰、在地供应商有期待
“开发商与在地供应商要加强互信基础”,陈崇宪开门见山地说。例如在海事工程的领域,
台湾业者就希望能够参与。前提是,在地厂商必须明确了解相关规范。陈崇宪举例,一艘CT
V船的规格、作业人员的资格等等,都不是随便用一艘船去改装,或者号称“有类似功能”
就能过关的。
为了让在地厂商了解法规、有时间准备适应和制造。 能源局也成立了平台,汇整业者需要
的资讯,让国内业者了解相关法规并且有参与感。
陈崇宪表示,外商基本上都知道分配要点本来就有“事前承诺,事后执行”的规定。
开发商有开发商的困难,例如风场零件、大型重机具,国内业者在短时间内无法供应所需的
产能。以一个将近1000MW的风场来说,国内在缺乏离岸风电经验的背景下,短时间无法提供
开发商所需的大量零件跟设备。因此,当开发商无法通过工业局的审查条件后,会到能源局
来做契约检视。契约检视有三大面向:第一开发商是否有不可执行的项目? 第二若有不可执
行之项目,请供应商出具“无法如期”供应相关项目之证据;第三,若无法向在地厂商购买
国产零件跟设备,开发商可提出替代方案,比如提供产业基金做离岸风电技术人员培训或其
他方案来补偿产业关联性的不足。
陈崇宪说,开发商跟在地供应商要建立稳固的互信基础,才能有长久的合作模式。因为离岸
风电产业要持续下去,不仅是建置、营运,更重要的是后续的运维。开发商会依照每个风场
不同的特性去设计“品质机制”,而供应厂商也需要学习去适应并了解这些不同的品质机制
,培养出配合弹性跟国际竞争力
3. 风场相关的筹设许可 到底有多少项?
问到这个问题,陈崇宪拿出一叠资料说:“据我了解,获取筹建许可至少就要有十五项到十
七项许可!”例如环评、矿权、渔业权、水下文资、海缆路线探勘、军事、飞航、船舶安全
、地方政府同意函等等。其中最难取得的就是环评,其次是牵涉到《海岸管理法》的许可。
依照《海岸管理法》,要在海上建置任何建物,都必须通过《海岸管理法》的审查,否则无
法拿到筹建许可。“开发商其实也是过五关、斩六将才得到这些许可。”
4. 第三阶段区段开发 有没有“产业关联性”(国产化)的要求? 要求多少
对此,陈崇宪表示,2025年前建立的本土能量一定会纳入第三阶段。当国内业者将回收期拉
长到2030年,产品价格一定会下降,成本会“和蔼可亲”。若在地供应商能在五年间达到开
发商要求的品质标准和交期,且因为回收期拉长使产品价格平稳,也是开发商乐见的局面。
况且在地建立的产业链,可以就近帮开发商的风场继续服务。因此2025年所建立的本土产业
链一定会纳入区块开发阶段。至于“ 产业关联性” 要达到多少, 外界常有人以百分比去
思考, 陈崇宪则建议百分比并不是最佳的方案, 而是要与需求的项目去思考。
陈崇宪也坦承,要真正落实“产业关联性”(国产化)并非易事。他解释,台湾的风场开发
并网容量每年有所不同。例如2021年有1G、2023年仅500MW、2025年又有4G。业者在最初期
的2021年,要完成1G并联容量,对于刚起步的台湾供应商来说,是相当吃紧的。但在开发商
部分,若要在期限内让风场上线运营、同时又达到“产地关联性”的要求,并确保在地厂商
在学习曲线的初端就供应品质无虞、放置水下20年不坏的零件设备,是难上加难的事。若没
有达到能源局上线营运期限的要求,开发商除了负担上百亿资金成本压力,还可能面临主管
机关开罚、降低费率甚至撤照的风险。
5. 台湾离岸风电之路 “有不同的声音,代表我们真的在往前走了”
台湾一路走来,参考了其他国家的开发过程中的相关法规。包括日本去年开始检讨海洋再生
能源海域利用促进法、通过《海上风电普及法》。我国为了顺利推动离岸风力发电,在2015
年通过《海岸管理法》,2016年透过前瞻基础建设计画加强港口码头升级。
“老实说,自从政府开始推动离岸风电之后,能源局走到哪个部会都被视为是瘟神,”陈崇
宪说。 因为确实碰到了太多以前从未想像过的问题 。但是透过示范奖励、潜力场址等不同
阶段、不同问题的浮现,政府开始正视,也透过法规明确化来解决问题。
从受访开头到结尾,陈崇宪叹息了数次,连说好几次“真的非常辛苦”,但当他看见风机竖
立在海边时,那些辛苦暂时可以消散。
至于外界对于离岸风电的种种批评,陈崇宪像哲人般说,有人吵闹,代表他们关心;假如一
个政策在民间毫无回应,那等于是失败了。
“离岸风电有不同的声音在表达,代表我们真的在往前走。”
#WindTaiwan
#Taiwan
#offshorewind
https://www.facebook.com/2085655364856451/posts/2190310924390894?sfns=mo
心得:绿能关关难过,慢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