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黑特] 韩国瑜救得了高雄的低薪吗?

楼主: ceca (生活艺术大师 ￾ N)   2019-01-14 00:41:29
薪水其实是这样.
高雄是一个两百多七十万人的都市.
所以很难靠部份产业把薪资拉起来.
也就是说,就算台积电在高雄设了两个厂,如果其他方面都没改变的话.
整体薪资拉抬还是有限.
你看中钢薪资不也是台湾排名很前面??
(详细看这几天的台湾薪资排名)
中油的薪水也不低.
港口的薪水也不低.
但是为啥高雄一值在讲低薪??
那是因为内需市场,和三级产业的问题.
也就是高雄长期满脑子都是工业,都是制造业.
但是对内需产业和第三级产业的注重性都不太够.
内需市场和三级产业,也就是吃喝玩乐,什么钢琴老师,大厨师,服装设计师这些.
因为2000年崩溃之后,就一直处于低潮.
想当年高雄做一个头发要3000块(199x年的时候).
以前高雄大统百货时代干嘛那么嚣张,钱淹脚目.
也是因为那时候整个内需市场蓬勃发展,牌九一推50万,妓女院来客排队排到门外去.
台湾最正的妓女,台北6个高雄也有四个...其他县市吃屎.
那时候,高雄内需市场非常庞大又坚强.
结果97台海危机+网络泡沫后....
很多高雄本来的中小企业主,或是工厂老板等,就都跑去对岸西进.
而台北很早就开始救,所以台北很早就开始恢复商业.
而很多高技术性,例如高级设计师,搞文化艺术,例如大厨干嘛的就都北上去赚钱.
而高雄就一直处于一种内需不振的状态.
因此,冈山本洲工业区世界前几大配件制造业.
游艇业也是世界有名.
重工业薪水也不低,规模也不小.
港口工人薪水也很高.
但是大家还是一直喊高雄低薪.
就是因为,高雄只有制造业...三级产业被忽视.
外加中小企业跑光...
所以产生严重断层...
外加制造业中高薪的人再多,比率上也是有限度..因为高雄有两百七十万人.
因此,你如果没考上中钢,你不是港口世袭的工作.
你在高雄找到的什么白领阿,上班族阿等,老板都把薪水给你压很低.
因为你不爽,你没办法自己跑出去创业...因为内需弱所以创业辛苦困难.
那老板更吃死你没选择,所以薪水给更低...
妳其他行业学钢琴的阿,学画画得阿.
以前开班绘画课可能一堂二三十个人排排坐在学,现在变成三五个报名.
所以你也受不了不教了跑去上班当个助理...薪水又被老板坑杀.
所以产生了"除了去上班倍老板坑杀之外没有其他选择"的悲剧.
而老板其实也不需要什么专业人才...
一般上班族其实讲什么多累多辛苦干嘛的,哀,讲讲而已啦.
大多都不是在办公室偷看奇摩拍卖,甚至偷看小说,滑平板,聊line.
那老板用你跟用大学刚毕业的,根用音乐系毕业的,根用美术系毕业的...
是不是根本没啥差别...你有啥不可取代性吗?你上班的专业很伟大吗?
那老板自然更乐意看到你干一干就跳槽,这样他在聘一个新的,薪水给更低.
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基本上,自由经济市场,竞争产生进步是台湾经济结构设定的整体方向基础.
但是当产生结构性问题的时候,就会像高雄这样产生极端现象.
(其实台湾本身也是结构性问题...因为台湾太小,不是大国家产业齐全完整和平衡.
台湾产业如果以大国家的角度来看,非常畸形和偏向)
本来完美结构是,如果今天老板给我薪水太低,我就他妈的去创业当老板.
今天这一行薪水太低,我唸书的时候就念别行,行行出状元.
所以我有其他选择,我可以把给低薪的离职书丢到老板脸上去...
老板也只能要嘛给出更高薪资,不然竞争力太弱就关门倒闭.
但是高雄...只有制造业....主力制造业,执政者也满脑子制造业.
然后台湾中小型中低阶制造业又外移,因为对岸和东南亚的兴起把比较低阶的给吸走.
所以糟糕了,你在制造业这条路上,你创业非常维艰.
因为在台湾可以生存的,规模太庞大,动不动就要几亿起跳....根本没办法创业.
低阶的中小本工厂,在台湾又活不下去,只能去东南亚..
因此,制造业本身产生结构性断层,少了中小企业可以生存的这一块.
然后执政者满脑子制造业造成其他三级产业(啥?一级..科科)不被注重.
继续加深这个现象.
那更惨,三级产业变成被动式的配合制造业的"形状"
也就是制造业的老板大股东和高层还是很多.
所以蓝宝坚尼的维修站要放在高雄,因为高雄跑车很多很多.
但是中间断层..少了中产这一块...小老板小股东....身价几千万..
之后就是广大的基层劳工....这些就是低金额消费例如一碗30块的阳春面.
而三级产业也变成,你要创业,一般人也只能去摆摊阿开便当店阿..
什么教唱歌跳舞,什么做设计师造型师,都只有少数人活得下来.
而你要搞高格调的,开一餐2000块的法式餐厅,600块吃到饱的火锅,也要上千万.
所以你也开不动..
而去做阳春面,去摆地摊卖鸡排,收入也许比上班好,但是太累了,所以大多数人也不干.
这....就是高雄目前的现况.
他少了中间那一层...制造业极端化,然后第三级产业去配合制造业的形状...
造成一般人没有往上爬的机会...层级跳跃太大...
而三级产业,广大的内需产业,又是都市的薪资主力提共者.
就....这样产生了很难翻转的低薪问题.
so...高雄目前的问题.
就是要找回"失落的中间层"..
找回中间层,你还要靠制造业其实效应很弱.
因为就算什么华邦电,也不过堤共几千工作机会.
(并且还可能有一些比较低薪的作业员)
相对270万人的高雄,杯水车薪...
当然如果你可以引进十万个年薪一两百万等级的工作,也许可以.
但..你还要等桥头科学园区,路科二期...不然没土地了.
而等那个,等一等就八年十年去了.
高雄人还等你八年十年??
因此,还有一个做法就是从三级产业着手.
但是三级产业你光靠自己高雄市区内的基础结构,要成长速度很慢.
因为制造业的形状就是那样子.
当然也不能说没有.
毕竟你看高雄还是有不少新的店,或是服务业,或是什么艺术文艺在成长.
可是速度还是很慢.
因此就需要想其他办法...
至于说,三级产业要怎样找回失落的中间层.
或是那句被经济学者经济政治家,无论中国美国还是台湾都讲到烂的"扩大内需"......
要怎样做,一堆狗头经济学家都有提出意见.
但其实,在台湾目前看起来也只有台北比较做得到.
其他县市...都还有待努力..XD
当然怎样努力,就看我们新市长可以拿出什么作为来了.
当然如果放任现在的高雄经济状态让它自然发展,也是会有一定的成长拉.
但是那毕竟还是很慢...
有没有办法拿出特效药,让高雄快速补足这失落的中间层,扩大内需市场.
让人民感受到"发大财".
也会奠定着市长未来的路有多宽广.
我讲过,高雄已经进入采收期,在投资建设发展方面,都会大量回收.
所以市长如果只要要拼连任,其实并不难,稳稳做就可以.
但是如果想要真的一鸣惊人,让大家臣服市长的能力,甚至以后直接挑战总统大位.
高雄这失落的中间层,长期被忽视的内需市场.
韩国瑜有办法在三五年内明显地让他改善的话.
以后总统大位绝对放在那边等他...
so...大家就看韩市长的表现了....
高雄的硬件和配套其实都已经趋于完善...
剩下的就是软件方面的政策,行销,效应,市场控制,资金引导等等.
这两三年,我们高雄市民也会瞪大双眼好好看韩市长的真正能耐..!!
今天什么造神啊,还是什么一大堆狗屁烂照的口水事件.
其实根本不重要...
韩国瑜只要让内需市场一兴盛起来,无论观光局长就算裸奔在中山北路.
韩国瑜会依然是神,他的各局处首长也都会是神...观光局长在嘴砲也会变神.
无论之前那些局长有没有说过什么话,道过什么歉.
高雄人民都不会在乎.
讲难听点,版上那么多文章新闻,也只有那些政治迷和党工会在乎而已.
人民其实比大家想的眼睛更雪亮,或是说大多数人民也没空管那么多狗屁滥造的新闻.
但是生意有没有更好做,高雄的各行各业的机会有没有更多.
有没有更多发大财的机会...
这个人民一定很快就会有感受到变化.
这才是真正的"本质",也是市长有没有做事最好的感受指标...
作者: PTT88 (天然呆)   2019-01-14 00:45:00
政治迷-1
作者: goiohi (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   2019-01-14 00:45:00
以台湾人口现况高雄很难救啦 没意外明年就负成长了
作者: GaryCrawford (Gary)   2019-01-14 00:46:00
所以吸引外资 投资高雄 创造更多工作机会 是不是有机会
作者: goiohi (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   2019-01-14 00:46:00
快一点今年 阿高雄原本有280 现在你说270 再过几年就260了 这种情况要怎么拉起来 发展三级产业也要有够多的人啊扩大内需 人口都要往下喷了扩大个屁你还是想办法增加出生率或是让移民进来比较实际啦
作者: GaryCrawford (Gary)   2019-01-14 00:48:00
其实 高雄在南部 可以吸引蛮多 屏东人来工作的
作者: goiohi (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   2019-01-14 00:49:00
阿不过你炒房的吼 说起来内需扩不大也有你的份呢
作者: mikezip (裂痕)   2019-01-14 00:51:00
订正一下,第一个扩大内需写成跨大内需
作者: gisasy001 (gisasy)   2019-01-14 00:56:00
台湾经济来源为科技制造相关,产业再由这些较高所得的消费带来
作者: moonsmile (一个人的漫游)   2019-01-14 01:00:00
泪推
作者: ninaman (阳光男孩)   2019-01-14 01:00:00
所以您指的失落的中间层大概是指哪些产业或行业?
作者: dream0928 (o.O)   2019-01-14 01:02:00
失落的中间层应该是指文教或服务业!?
作者: jim352261 (badluckjim)   2019-01-14 01:02:00
作者: kyosp (Allen)   2019-01-14 01:04:00
还有台湾炒房环境太完美 中间阶层背一间房就挂了 没闲钱
作者: dream0928 (o.O)   2019-01-14 01:09:00
依据内文 您所述的高雄问题 跟90年代末期经济危机有关进而产生中间断层 内需缩水 进而又影响到了文教 服务业不知道这样解读是否正确?那韩市长现在所推广的爱情产业链 您又是持这样的看法呢对于补足您所说的中间断层 能达到多少成效呢?
作者: ckc27 (ckc27)   2019-01-14 01:16:00
其实就是想办法吸人到高雄,不过观光客长远来说还是要想办法吸引国外的,台湾互吸其实没什么意思
作者: dream0928 (o.O)   2019-01-14 01:18:00
拉人进来就是扩充内需 这点韩总起手式有了基础就看后续政策怎么维持再来 内文提到高雄对于制造业的依赖过大 未来韩总的市政 势必要拉抬其他的产业 要降低高雄对制造业的依赖似乎短期间也是个难解 爱情产业链所能带来的新创效益想必也是有限
作者: ckc27 (ckc27)   2019-01-14 01:30:00
其实台湾如果能划出一个小地区,解除有的没的限制,来实验看看,会很有意思
作者: dream0928 (o.O)   2019-01-14 01:31:00
楼上说的 好像就是马凯之前提出的想法
作者: ckc27 (ckc27)   2019-01-14 01:38:00
对,马凯提过Ceca 这真的很难,很多事情都绑手绑脚的
作者: jerrylin (嘴砲无视)   2019-01-14 03:30:00
以后高雄就只剩一堆低薪的要承受高房价 万岁
作者: gn02118620 (Howard)   2019-01-14 03:56:00
你这篇真的算蛮中肯但你有一点忽略了 就是中小企业的困境台湾的中小企业长期被政府杀鸡取卵 没有利润的情况只能把脑袋放在costdown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员工开刀 再不行就对产品开刀想来也是很悲哀现在如果是员工数量一定人数以上的中小企业反而不好生存真正赚钱的都是人请的相对少 不然就是超赚钱的产业请很多人
作者: ray90910 (秋风夜雨)   2019-01-14 04:14:00
楼上说得也不错你说高雄只肖想制造业也不对,政府本身就对除了科技业以外的产业没有任何规划,只好自己找活路,一回神过来,制造业都跑到对岸东南亚,不然就中北部,高雄什么都不剩
作者: james13112 (宇宙级边缘人)   2019-01-14 05:46:00
讲一堆懂屁 没看我们冰冰大妈的u值宣传 那么有质感那么时尚的歌曲 造型 舞蹈 的u值影片 轮的到别人讲高雄需要怎样提升三级产业
作者: kimono1022 (kimono)   2019-01-14 06:06:00
推 我之前看到应该就是你写的高雄人没有离职的本钱所以只能被坑
作者: hmt17 (Popo:(b゚▽゚)b)   2019-01-14 07:03:00
中间层还没回流 高雄房价先涨到台北价位
作者: ysh99   2019-01-14 07:29:00
藏头 很会藏
作者: akacleo (akacleo)   2019-01-14 07:35:00
最后还是中资 炒房 三级服务 赌场 性产业 直接讲重点啊
作者: best0811 (御六)   2019-01-14 07:57:00
放大来看 这也是台湾的问题啊..
作者: glassfish   2019-01-14 08:08:00
太中肯会被嘘,帮补血
作者: HideoNomo (野茂 真 英雄)   2019-01-14 08:23:00
简单来说,韩导必须在这二十年民进党基础建设完成的基础上,让高雄进入采收期。现在就是要让你收割成果收到饱,2018年,高雄已经开始成为六都招商冠军,就是前面的负债建设开始发挥效用,开始回收。韩导必须在这个基础上扩大。
作者: wbsinger (鱼缸里的腰)   2019-01-14 08:28:00
高雄人给推,中肯
作者: twgamerave (北极星)   2019-01-14 08:57:00
出版业、商业、广告业、新闻业、软件业、科技业、各个都跟一摊死水一样,外资来也救不了啦,这就政府长期重北轻南的结果
作者: kk2025 (kk2025)   2019-01-14 09:57:00
推个,其实最近的新闻大概只有政治迷比较有兴趣
作者: chava (chava)   2019-01-14 10:12:00
依文内来看就算没做什么高雄也有成长,那不是稳连任到底还要看骗子几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