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了网络上的一些文章在讨论“北漂”,
某篇说到“北漂”是个假议题,
是蓝营为了操作议题所使出的政治语言。
他们首先说“北漂”是中国那边的用语,
指的是“漂泊在北京”的中国南方子弟,
又说台湾不存在北漂议题,
因为台湾和中国不一样,户籍是想迁就迁的,
所以从户籍人口迁移的数据来看,
“北漂”在台湾就是假议题。
因为自己本身算是一个“西漂/中漂”青年,
基于对人口迁移的兴趣下,
我也开始查询了一些资料,试着去厘清高雄的“北漂”问题存不存在。
以下文章可能有点长,
对于没耐心的人我先打结论,我个人觉得高雄的“北漂”议题是存在的。
首先,我到行政院主计处那边找“人口迁移统计”的资料来看。
连结: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15410&CtNode=3624&mp=4
我把“南三都”台中、台南、高雄的户籍人口迁移数做了两个比较。
第一个是2004~2017年之间,南三都户籍人口迁入、迁出的情况,数字如下:
台中:迁入119820人
台南:迁入11582人
高雄:迁入-18255人
在这14年的统计数据之间,
台中没有一年的迁入人口是负数,
台南有两年是迁入人口呈现负数,
高雄则是有十一年的迁入人口呈现负数。
我们不看北三都,光看南三都的数据,高雄市的迁入人口是三者间唯一的负数。
第二个:在2011~2017年之间,比较南三都互相之间户籍人口的迁移状况,总计数字如下:
高雄对台中:总计迁出4855人
高雄对台南:总计迁出5877人
可以看到在南三都交叉比对之后,高雄都是流失人口的县市。
这两个数据我没有拉北三都(北市、新北、桃园)来看,拉进来六都一起算的话,则是:
高雄对台北:总计迁出6439人
高雄对新北:总计迁出2778人
高雄对桃园:总计迁出3980人(桃园2014才升直辖市,所以仅统计2014~17共4年数字)
将这些数字加起来,
可以看到自2011~2017(桃园自2014)之间,
在六都之间的户籍迁移比较之中,
高雄对其他直辖市都是迁出,
五次比较全败,总计迁出23929人。
对高雄人来说,北漂现象存不存在?
如果将“北”定义为一个方向而不是城市,
那我想数字已经说得很明白,
高雄的北漂、高雄的人口流失,这几年内都一直进行。
而且,还是六都之中互比,人口全数迁出的直辖市。
(让我讶异的是连跟台南放对比较都输)
那篇文章说高雄的人口流失是30年来政府重北轻南政策的影响,
我一半同意一半否定,
要说南部自数十年前就背负了区域发展不均的原罪导致人口流失,
那么自2011~2017年7年之间,
高雄对同是南部的台南连七年迁出、
共5877人的户籍又从何解释?
一个曾经唯二的直辖市,
一个曾经中南部的第一大城,
现在人口被台中超越、
人口吸引力连七年被隔壁的台南修理,
这样的治理成果就是陈菊的高雄价值?就是幸福城市?
最后补充一些,上面提到的数字都是“户籍人口”的迁移,
如果把没改户籍但到外地工作的高雄人的数字算进去,
“外飘的高雄人”我想数量应该会更多。为什么我敢这样说?
某文章指出‘台湾的户籍想迁就迁,所以在外地工作户籍在高雄的人一定不多’,
关于这个论点我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和中国限制户籍迁移不同,
台湾人要迁户籍确实是想迁就迁不用受到政府约束,
但迁移户籍对台湾的“外漂青年”确实不是件简单的事。
第一,你要在外面找到一间可以让你迁户籍入住的房子,就是比较困难:
“迁户籍,房东就要缴税,收你这一点钱,还要缴税,大部分房东都不愿意”。
第二,作为一个外漂青年,和父母的户籍绑一起在原乡是很正常的事,为什么?
“和父母同户籍报税可以报扶养”,这些税金对普遍低薪的青年来说,
是必需要计较的支出。
第三,作为一个外漂青年,
每换一个工作就要换一个地区、
或是换一个县市居住,
难不成每次的转职就要换一次的户籍吗?当然不是吧!
把户籍和父母绑在一起,因为父母住的地方基本不会变动,
考量到设户籍应注重的稳定性和转换工作区域的方便性,
设籍在原乡但“漂”在外的青年应是多数。
所以,和某文章看法不同,
我认为基于“现实操作”和“金钱”与“方便”的考量,
大部分在外漂泊的青年不会改户籍到外县市,
而是选择将户籍保留在原乡外出工作。
我推断高雄外移人口的实际数字会比上面提到的数字还要更多。
绿营要继续说北漂不存在就由他们说吧,
主计处都有数字可以查,看完算完这些纪录后,
我只想说干你娘绿营,我操他妈看不惯的就是不认错的王八蛋,
六都之中互相对比,对其他五都唯一全是迁出>迁入的直辖市就是高雄,
缴了这么烂的执政成绩单还嘴硬真是欠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