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6 00:19联合报 陶在朴/陆委会前咨询委员(桃园市)
民调虽然为政党和候选人所倚重,但因无法计算未表态的中间选民,因此不能用于选举的
最终预测,许多民调高的“躺着选”却以落选告终,既讽刺又尴尬。
近年在欧洲兴起“临界值”预测颇引人入胜,例如伊斯兰研究中心一个报告称,如果欧洲
伊斯兰人口达到欧洲全部人口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六的临界值,欧洲将由白种人社会转向
伊斯兰社会,临界值颠覆了百分之五十的均衡门槛。报告一经发表各国譁然,尤其是伊斯
兰人口比例高的法国。
候选人支持率临界值分析需要掌握两项因素,一项是选民,尤其是中间选民的“情绪”,
另一项是选举过程中的“资讯”。这两样东西控制了选举行为,情绪分两种,平常和冲动
;资讯分三种,正面、负面和中性。情绪平常时选票的去向由选民的心理惯性决定,平时
喜欢谁票就会给谁。如果选民的情绪冲动了,心理惯性就会失效,选票最后给谁受移情的
心理影响。为什么选票有移情现象,原因是选举资讯的正负交叉影响,如果候选人的负面
资讯越来越多,选民对他的认同冲突越演越烈,最终选票改变方向。
观察选举的临界现象,首先要判断选民的情绪状态,通常在投票的两三个月前,选民的情
绪开始浮躁,与此相应选举的资讯也进入白热化阶段,真假新闻、谣言八卦漫天飞舞。无
数的研究说明情绪浮躁和资讯泛滥构造了选情剧变的临界区,选举的戏剧张力逐渐呈现,
原先看似少数和弱势的候选人有可能最终胜出。值得注意的是由弱到强的变化是一个快速
的不彰显的突变过程,传统民调无能为力。
按照以上描述,高雄的选情不正处在选局剧变的临界区吗?首先你可以观察到罕见的情绪
不平静,在传统的绿色选区,选民不满执政党的不仅溢于言表而且颇多抗争行动,这是前
所未有的。
选局临界的第二类现象是“铁粉生锈”,生锈的粉丝一开始是极少数。实验社会学有一个
有趣的实验,在马路上有一个人突然停下来仰望天空,也许有第二个人跟着望,也可能有
三个、四个,也可能根本就没有再跟进者。实验发现如果聚集的人达到一个临界值后,少
数人很快蔓延成了多数人,所谓群聚。在高雄生锈铁粉的群聚现象可以找到证明。
我曾经介绍过用Google趋势的大数据方法去发现这些秘密,如果你上网在Google趋势比较
栏中输入民进党和国民党两个候选人的名字,你不仅可以发现两个人网络声量的大小,更
有意思的是可从网民的相关搜寻中发现他们内心对什么好奇。对国民党候选人他们好奇的
是这位候选人的民调高低,而对民进党候选人相关搜寻最多的却是候选人的父亲,后者是
曾经犯案的政治人物。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338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