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农作物冷藏炼不是新技术, 也不是最近才开始推广,
那是 早就有的东西,
例如
外销文心兰切花
麦寮的美生菜(结球莴苣)外销
(花卉和外销比较需要)
(预冷厂房就在产地, 不会去台北绕一圈出口)
以食用, 进拍卖市场的农作为例:
例如台中和平乡, 宜兰南山村的高冷高丽菜,
早上采收后, 菜车傍晚/晚上就能进拍卖市场卸货,
到了凌晨, 拍卖市场就拍掉了
假如进冷炼, 就麻烦,
农地采收-> 运送到压差预冷的厂房 ->卸货到厂房 ->
压差预冷-> 再上冷藏车 ->送到拍卖市场的冷藏室
时间成本, 运输成本, 售价, 零售商,
都没有足够诱因能够产生冷炼.
盖一间压差预冷的厂房, 一般卡车换成冷藏卡车, 卸货场所换成
冷藏室, 那个成本不怎么吸引人,
送到北拍的农作物, 最快不到24hr就能卖到零售商(早市),
最慢2~3天卖掉, 卖不掉再给自助餐/团膳/外食都来得及.
ps
也许有人会问, 采收后能不能直接上冷藏车, 用冷藏车冷却?
可以, 但送到目的地后, 中间的菜还是没冷藏效果.
ps
我比较认同dean红酒大师的看法, 是用来存进口的,
进口商在菜价高时进蔬菜, 美其名用来"平抑菜价",
实际上是"赚一波", 只是不说太明白怕被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