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最佳解”。
为什么丁姚两位蓝绿候选人,在这场选战上的政策面,网络舆论上始终像个低能儿般不断被打脸?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于,柯文哲一直都在最多数人认同的“最佳解”上屹立不摇,导致其他两人为只能靠差异争取选票,而被迫选择有缺陷的答案,这点明显发生在各议题上面。
举大巨蛋来说,大巨蛋普遍认为有三个处理方式:
1. 解约赔款,会有好几百亿的赔款
2. 让远雄先按图施工做完
3. 继续耗著用施工图及安全问题,逼着远雄改变施工图
目前柯文哲所采取的选择目前看来算是,最能兼顾财务与文化的作法,既不让市民赔偿高额罚款,也建立一个典范,不再允许建商继续“送审只是形式”的陋习。而丁姚只能选择其他两个解,为了让答案包装起来比最佳解好,所以才会出现“法律归法律”、“截断忠孝东路”这种荒谬的说法。
大巨蛋只是一个例子,放大去看其他政策也是如此。好比柯文哲最伤的老人年金议题,不分青红皂白单纯发钱就是最没有远见且无能的作法,连我阿公来当市长都会做的话,选你要干嘛?(丁:我上任第一到命令补发敬老金);双北台风假尊重专业、经济与不扰民的考量下,新北市部分沿海区域放假,让北北基正常上班上课影响层面最小。而本来不放假就不是什么伟大的决定,但在朱立伦先行放假的神助攻之下,反倒凸显了这个最佳解的可贵。(丁:一个四点之乱台北市损失140亿;乡民:好险市长不是丁守中,不然隔天陪朱立伦一起放假台北损失480亿)
连蓝绿神主牌两岸议题,大多数的台湾人并没有绝对的坚持,只要能让我日子过的更好,统一或独立都嘛能接受。统一好或独立好的答案,本身就是一个会随着时间不同,全球大环境不同而不断波动的,所以柯喊“两岸一家亲比一家仇好”,不去喊“九二共识”(投靠对岸)或“台湾价值”(竖立敌人),保持“未来选择最佳解”的弹性,也就是现在的最佳解。
柯文哲这三年的形象:低预算浪费与高执行力深入人心,不论从世大运广告或还债能力各层面来看都是,也让他的对手若走同样的政策解必败。但这一切除了没有政党包袱,加上头脑清楚像个正常人能选择最佳解外,勤于市政每天嗡嗡嗡也奠定他能在蓝绿夹杀下,迈向最后胜利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