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闻
https://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TOP&i=TXT20180627151023S6H
第三波西进 进击的台青
2018-06-27 12:30
张家豪
由中国大陆主办的两岸最大民间交流活动“第十届海峡论坛”主要子活动甫在六月十一日
落幕。
过去这个被称为“大拜拜”的活动,今年却有新的亮点──当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惠台政策一波接一波公布,又碰上论坛主办地点为“对台试验田”厦门市及福建省各地,论坛本身就成了考证惠台“落地”情况及持续释出利多的最大秀场。
海峡论坛树立样板“诚意十足”
“最苦的时候,我甚至跟朋友说过在天桥上卖贴膜,我都想留下来。”三十二岁的北京创
业公社港澳台及国际事务部总监郑博宇,在六月五日海峡论坛的活动说道。
这是被视为海峡论坛重头戏的“海论十年故事汇”,布置如苹果(Apple)发布会的舞台上,中方悉心
征集大多是在中国发展的各类台湾人,包括赴中就读硕士的台生、青年台干、创业成功台
商二代及深耕厦门的台人……娓娓道出在中国成就自我的故事。
另一厢“海峡职工论坛”上,则见厦门航空的空姐时而著水蓝色制服端坐台下,时而换上
工作服演练逃生撤离,原来他们来自厦航去年招聘的四十五位台籍空服员。
海峡论坛当然要树立“两岸一家亲”的样板,但这些论坛上的登陆台籍青年将不再只是几
个单一特例。若深入了解福建省、厦门市如何落实惠台三十一条,尤其对高阶人才及台青
政策的“底气十足”及示范效应,就应正视台湾可能迎来“第三波西进”──第一波一九
九○年初的中小企业进击;第二波二十一世纪初的大企业外移;这波则是从高阶深化到普
罗大众人才的出走。
“中央的三十一条惠台政策其实很多参考厦门既有的对台政策。”一位厦门市台办官员指
出厦门在对台工作的领先地位。“鹭岛”厦门约六个台北大,人口四百万,分成六区,各
处高楼林立,市中心商家栉比鳞次。走进厦门或闽南其他地方,会发现即使两岸曾分隔数
十年,但台语与当地闽南话的差异非常小。
做为中国二线城市,厦门每年经济成长率达七%,近年全力发展高端制造及现代服务业。但厦门真正以旅游城市闻名,连厦门大学都将设置旅服中心。
补助加码,考虑门槛调降
到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口中“高颜值”的厦门,如何承接对台最前线的任务?
《新新闻》记者采访汇整,厦门市以四大策略加大磁吸台人赴中:一、深化既有惠台政策;二、求
取人才向下扎根,但更重视高端人才;三、从保障权益、生活便利上,让“同等待遇”更
有感;四、系统性梳理传播惠台资讯,降低两岸资讯落差,打宣传战。
“台湾大环境不佳,公司又一直等不到资金,公司濒临存亡关键,赴对岸发展至少还有机
会一拼。”在台提供智慧管理技术的资讯服务商微光国际资讯公司,曾服务日月光及原能
会等客户。微光国际总经理林忠谕指出,公司六月底将应邀入驻位于厦门湖里区自贸区的
孵化器,将布局人工智能(AI)教学、导入AI的仓储管理系统,及结合AI与人脸识
别,可与客户互动点餐或投放广告的“魔镜”系统。
厦门市乃至福建及广东省一带深化惠台的做法之一,就是确保如微光国际等前仆后继赴中
创业的台湾团队拿得到补助,包括进驻厦门市及福建省数十家专为孵化台青的创业基地,
都提供不同条件的资金补助(见表一)。
此外,微光国际执行长兼技术长黄祥麟是厦大金融学博士,他曾担任过华尔街量化数据科
学家、大学讲师,有望申请厦门市及福建省行之多年的人才政策补助。
本次海论就有两场颁奖仪式,分别表扬一七年设置的福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
画”,入选二十五名台人;另一场为厦门市评选“第四批”八十三名台湾特聘专家、专才
,入选者多为教师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台干。
这些台人经入选相关人才政策,可获数万到数百万元人民币不等补助,还提供住房等生活福利(见表二)。厦门市官员透露,因应惠台政策公布,除了加码补助,也增加入选台人。
缩近起薪落差,市场红利带来加薪
在闽台干直言,中方人才政策虽然对一般台湾民众而言有些门槛,“但此举更像在画设台
籍高阶人才可能根留对岸的路径图;借由海论颁奖曝光,也是凸显说到做到。”据悉,平
潭县更进一步考虑调降申报人才政策的门槛。
类似概念也反映在惠台三十一条放宽台籍教师可申请对岸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二○一三年
就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的台籍教师黄宗昊,接受《海峡卫视》采访就指出,他已据此撰题
申请,若申请成功将有助职称评定,不再徘徊在“讲师”职等。
不过,上述惠台深化作为,创业者毕竟是少数,近年也早已吹起“先就业再创业”的务实
风。熟悉对台政策的台创基地干部强调,就业才是下个主战场,“做得好才有可能大量吸
引台青。”
厦门市调查一八年“台湾人才需求登记情况报告”显示,厦门市一九二家企业提出对台人
才需求,需求数排名前五个产业分别是:生物医药、文创产业、旅游会展酒店业、航空装
备产业及金融投资服务业,五到十名为电子、计算机与通讯等行业,明显较多需要技术含
量高的人力。
一位台商二代分析,关键在于专业技术人才薪水较高,但符合条件的台人也较少,无法大
幅吸引台人赴闽;相对有些产业门槛较低,台青较容易切入,职缺也多。不过,因二线城
市起薪较低,台人不太可能赴中低就;但有些产业其实享受中国市场人口红利,后势看涨
。
近年在厦就业的台青小臻(化名)就是例子。小臻投入在厦门稍具规模、有分店的连锁餐
厅,从储备干部开始做起,起薪只有近五千元(人民币,下同,合二万三千多元新台币)
,但在一年半内升为店经理,薪水翻倍,现已有一万元出头。“若能先缩近在闽普通职缺
与台起薪落差,再加上后续优于台湾的升迁及加薪诱因,应能扩大深入台湾一般大众,吸
引更多台人赴闽。”上述那位台商二代说道。
厦门市人力政策确实往此方向靠拢。厦门于四月十日跟进中央三十一条,发布“惠台六十
条”,就主打比照厦门青年,高中职以上、毕业一年以内来厦实习,由任职单位向厦门市
府请领,每月有实见习补贴一九八○元及租房补贴五百元,可连续或分阶段领满一年。
一名在厦门创业基地服务的台干解析:“为期一年”的补助可让企业“技术性”将实习期
延长,补助就可延长,增加企业调薪空间。基地已着手洽谈与当地企业合作,台生可透过
基地寻找职缺。
这位台干进一步说明,补贴将有助台青先熬过调薪前的前半年到一年。他所属基地也会与企业谈好实见习期间的薪资调涨考核机制,“适者生存加薪,不适者淘汰。”
掌握台青,诱之以利、超国民待遇
厦门市也有别于以往只有创业台青享住房补贴或免费入住人才公寓,于惠台三十一条后,
首推就业台青也可申请市级公租房,租金比市价低超过一半,未来可能持续增加租房数。
厦门市更于海论期间举办媒合职缺的台湾人才对接会,释出二六五三个职缺,包括一二八
○个实习机会;更推出“台湾大学生实习实训服务平台”,号称将对接三十至五十所台湾
院校,每年提供五百至一千个实习实训岗位,意图与补贴双管齐下。一线城市上海北京虽
更早针对台青提供实习岗位,但没有补贴。
据悉,福建省更继去年十月打出吸引一千名台籍教师,现又计画吸引一千名医师及一千名
社工,也是要用直接补助薪资的方式。
为什么需要台湾人去当社工?社工的需求与职缺对接是由福建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扶贫办)负责处理,就是为落实惠台三十一条提到:“鼓励台湾同胞和相关社团参与大
陆扶贫工作。”台湾本身各地就已有社工荒了,如今对岸若再抢走一千人,那台湾社福工
作不是更难推动?不过台湾还有点喘息时间,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说明,目前厦
门相关单位还在制定台湾医师执照在中换证的标准,暂时还未能上路。
惠台三十一条公布后,一般认为中共以“同等待遇”取代台商原享有的“超国民待遇”,
但事实上超国民待遇的概念被移转到台青身上。比如福建省释出台青独享有的创业补贴、
厦门针对来厦工作满一年硕博士发放三万及五万元一次性补贴,以及福建省到市设计专属
台人的人才政策等。一名在闽台干对此直言:“因为台青仍是中国无法掌握的一群人。”
此外,从厦门惠台六十条可看出所谓同等待遇就是比照厦门居民标准(见表三)。从这点
看,未来台人到不同城市持有台胞证就可适用当地规范,已超越中国本地人必须受户籍所
限,也是变相的超国民待遇。
惠台三十一条不只是口号或纲领,而是已转化成实际政策。对于对岸推出各种惠台办法吸
引高阶年轻人才,台湾如何因应?
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指出,陆委会与各部会组成的专案小组,持续监控追踪中国大陆各层级惠台政策,将于近期公布首份研析报告。
釜底抽薪,惠台“玩真的”
“有哭有笑当然也会有悲伤。”与海论十年故事汇同天举办的“两岸青年人才交流会”上
,一名获颁前述福建省百人计画、已赴中八年的台籍副教授,讲述在中国打拼历经曲折,
甚至在感谢其妻时哽咽,但言语中仍透露出想要续留中国的坚决。
相较故事汇带点秀味,这真情流露的一幕,更加令人反思,为何是中国而不是台湾留下了这些老师。
中国各城市惠台政策陆续出台,不易评估实效,但闽厦则藉海论这个舞台,证实惠台“玩
真的”,并示范可做到多大能耐。
闽厦从既有基础延伸发展──从创业扩及就业,从专才扩及一般大众,重量也提升质。当对岸口惠而实至,台湾面临的青年人才危机也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