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eeJan (长巷里的长影)》之铭言:
: 几个观察点:
: 1.民进党倾全党之力一定要拿到这个位子。
: 2.民进党现在跨派系都保吴音宁(新潮流:酒店梁 谢系:管碧玲 海派:王定宇等)
: 3.农阵叫嚣(徐世荣,农委会地下主委陈吉仲,当然还有吴音宁的表哥黄盛录)
: 4.吴音宁上媒体,直接上最有力打手郑弘仪节目(注意,不是周玉蔻喔)
: 5.民进党自己提市长候选人后,绿营名嘴围剿府内民进党人。结果没有任何一个名嘴
: 任何一个民进党政客要求吴音宁离开市政府
: 我推测,这个位子重要到有极大利益可以大家都有得分
: 这个位子到底为什么这么重要?
: 有没有版友有更清楚的资讯可以了解?
: 非常谢谢
让我们来看看民进党保的这个文青的一段历史。
抓到了,
你看,图利家乡社福团体吧!
老早就预谋了。
用19000元残菜收买老人。
爆雷:
文中有出现柯文哲和林淑芬喔。
————————————————————————————-
https://goo.gl/6W8eJY
愤怒摇滚救溪洲
天底下革命没有一次就成功的,反抗之后可以做一点积极的事。
”
农村的封闭、破败与沉睡是必然的,如果只有老人家。
但农村也会苏醒,孵梦,有一点点摇滚,如果有年轻人回来,无论这里是曾经离开的故乡
,或者新认同的故乡。
浊水溪北岸的溪州,就是那个摇滚起来的农村。
走上街头,走入体制,吴音宁(手持麦克风者)号召青年返乡归农,守护土地价值。钟圣雄
/摄影
溪州尚水 呼唤青年从农
下午两点,吴音宁走进溪洲复兴路上前身为“成功旅社”的农用书店时,店长巫宛萍正在
和两位从台中过来、专办小农市集的朋友,讨论“溪州尚水米”在市集贩售的可能。其间
又分神去招呼两名抬着一箱有机酱油进来的女人,说是要送给溪州的托儿所。
几天以前,台北市长柯文哲才来这里作客,看看老旅社,还带着“溪州尚水米”回家给老
婆。
农用书店正是溪州尚水友善农业公司的据点,巫宛萍、郑雅云、陈慈慧,加上两个高大的
男生阿铭和阿诚,五个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正在写一个青年返乡与友善农业的故事。
巫宛萍毕业于南艺大建筑艺术研究所,陈慈慧台大社会系,郑雅云台大中文系,两人在台
大参加农村读书会时就认识了,她们都不是溪洲人,不是农家子弟,那条把她们串连起来
的线,是乡公所主秘吴音宁。
溪州能种出优良稻米、芭乐,富含养分的浊水黑土是其关键。钟圣雄/摄影
三年不到,这一群人就把自己从稻米的初级生锻炼成货真价实的作实人(台语,意为种田的
)、不太会算计的生意人,保价收购台梗16号的“溪州尚水米”。
推广有机,销售不用农药与化肥的米。那不仅是志业,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选择。
诗人的女儿 上街头守护农村价值
台湾的孩子,没有人没读过吴晟的诗,他的散文。
离溪洲闹区,也就是成功旅社所在的复兴路还有一段路途的圳寮村,一座红瓦的三合院,
诗人、也曾经是溪洲国中生物老师的吴晟,在这里写作、锄地,和音乐老师妻子庄芳华养
大了三个孩子。守着母亲留下来的两甲地,后来他开始种树,种了三千棵台湾的原生树种
,誓愿把这里变成生态复育基地。
诗人吴晟(左二)对土地价值的重视深深影响下一代。
某种程度,三个孩子也是吴晟栽种出来但长成自己样子的树。大儿子行医,小儿子做音乐
;女儿吴音宁生来就是革命份子,她的理想其实很简单但也最困难,于公嘛,“一个快乐
健康的台湾”;于私,就“每天吃好吃的食物,看好看的风景”。
但从小小的乡村到一整个岛屿,太多的事情都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孕育自土地、属于农
村的价值,如纪律、守分、勤奋、简朴,亲像不再放水的田逐渐干涸。
离开圳寮到台北,成为人权律师,曾经是少女吴音宁对未来的想像,所以法律是她唯一的
志愿。考上东吴法律后,野百合学运之后的街头运动,她和在中兴大学念书、后来成为立
委的高中同学林淑芬,两人无役不与。那个理光头的大学生,吴晟的女儿,成了运动最鲜
明的标记。
有一天在学校旁边早餐店吃早餐,吴音宁读到一篇关于墨西哥查巴达民族解放军的报导,
她顺手在笔记本上记下来。那是1994年的一月,后来她完全不记得这件事;七年之后,她
到美国游学,因缘际会,顺着一腔莫名的热血转往墨西哥查巴达民族解放军自治区采访。
当地原住民问她来做什么,“噢,我回到台湾后就把你们的故事写给台湾人知道。”,承
诺之前,吴音宁其实还没有写作计画,这像极了她的性格,没有生涯规划,大胆闯荡,但
一旦“意气用事”的承诺了某件事,便认真去做。
这本书就是《蒙面丛林》。
《江湖在哪里》 看见农村出代志
法律条文充满人类制造的缺陷,街头又占去太多时间,吴音宁终究没有考上律师。但对台
湾农业来说,这是福不是祸。她决心从成长的土地出发,专心写一本台湾农业观察的报告
,于是回到了溪州。“妳倒转来ㄚ?”,隔壁的阿婆以为她是回来玩的。
老人家早已经习惯了年轻人一个一个飞出去,吞下寂寞。
其实大学毕业后,吴音宁也短暂的回家住过。但那时她很不能适应,“我和小学同学没有
连结,脑袋里想的,讲话的内容和他们都不一样。”,于是又离家到台中,在台湾日报当
编辑。
这一次,写作让她甘心情愿的住下来。面对着阿嬷的田,面对着吴老师简直如同一座小型
农业图书馆的资料,她深深陷入一种“原来,原来是这样!”的惊喜和愤怒。事情原来是
这样,台湾的农业政策,台湾的田园,是这样一段段被政治和经济穿肠破肚,挖空吃尽。
这本书,写了两年多,三十万字的《江湖在哪里?》,是2007年出版界的重量级大书,中时
开卷版年度十大好书。
但最坏的事情还没来。有一天,林淑芬很火大的告诉吴音宁,行政院版的“农村再生条例
”已在立法院一读通过,这条例让农地变更更容易,并强迫社区整合。看似宛救萧条农村
,但农村花园景观化?吴音宁读著条例,感觉不对劲,立刻出手写了一封“农村出代志”电
子邮件,提出警告和呼吁。这封信不断被转传,正在台大农学院读博士的蔡培慧也看到了
,一场由知识青年发起,再串联知识农民、老农、大学生和社区营造者的社会运动就此展
开,诉求的是农乡永续、土地伦理与环境正义,是谓“台湾农村阵线”。
公民团体聚集溪州,守护百年大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