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usowan (你感受一下)
2018-04-29 15:46:50这种说法完全错误
中共建政之时东北拜张家+满洲国时代开发所赐,家底殷实
各项指标均是全国第一
尤其是工业化程度最高,人口密度又相对较低
所以在所谓“社会主义改造”中顺利地彻底转型至计划经济体制
几乎100%人口在国有的工矿企业工作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托育,上学,婚恋,生小孩,到看病,去世
全部由国有企业完全包办
你可以想象成当年高雄重工业的威力加强版
但是到了1980年代,时代巨变
产业竞争力衰退,国有计划经济的各种弊端集中爆发
瞬间经济就被打趴
过惯了公家包办一切的日子的国有企业工人完全无法适应新时代
中国政府并不是没想过要救
但东北重工产业早就是个无底洞
最终还是朱镕基拍板决定拔管止损
有部电影可以推荐看 《钢的琴》,讲述的就是当时的故事
※ 引述《XX9 (巨大姬泄)》之铭言:
: 东北长期以来受到政策的冷落
: 长期输血到其他南方省份
: 导致战后GDP占7成 一路补贴南方
: 现在则变成人口大量外流
: 到处在外打工
: 同时也被各地人瞧不起的窘境
: 这算是被中央刻意冷落的结果
: 一个国家的政策完全能具有对地方有决定性的影响
: 未来的东北还能多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