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abor ()》之铭言:
: 说到这个
: 很多歌曲都有我过宋词的内容
: 像是相见欢出现在独上西楼这首歌
: 水调歌头出现在我国爱国歌手邓丽君所唱的但愿人长久这首歌中
: 宋朝李清照的一剪梅出现在刘文正所唱的却上心头
: 这些都是富有我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痕迹
: 台湾蠢吱居然想废
: 真是亡国
→ luuva: 唱这种东西唱十几年 难怪一出东亚没几个认识
卡波儿跟你说的东西其实是一半一半
什么叫一半一半
先离题一下 谈谈中美
美国唸的文学作品 算到莎士比亚也才大概六百年
中国的则有五千年(?)
不过时间久的不一定就赢
就娱乐来说
美国有《莎翁情史》、《阿玛迪斯》、《珍爱来临》、《璀璨情诗》等等作家传奇电影
中国倒是没有足以匹敌的《李白传》、《杜甫传》、更不要说古代的音乐家传奇之类
文学作品各有所长 比几梯退几步其实意义有限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只是国学知识的枯燥训练、背诵,
而是意念的传达
是文学材料的再创造、再翻新
我们需要让文学、文化结合更多的媒体
让我们的文化能够传递新的精神 这不只谈文学 更包含地方的生活文化
最近看到的优秀范例 有《台湾bar》、《通灵少女》、《花甲少年》
《台湾bar》用幽默轻松的方式诠释台湾历史
《通灵少女》介绍、传销台湾灵媒文化
《花甲少年》可以说是台湾版《少年维特的烦恼》
这样说好了 我们的学校教育 只有文学、文化的骨干 却没有发扬光大的途径
于是我们发现很多好东西常常走不出去
我们学的文学作品永远只能是岛内的文学作品
要说是孤芳自赏 也许错怪了岛民 锁在笼子里也不是一天造成的
可是李安为什么一出国 就能成为国际大导演?
台湾的教育绝对从根基上出了极大的问题
这也就是之前所说的 传达
我们的教育从来不注重传达 我们永远都在比谁能背上多少句子
那些喜欢胡思乱想、说话天马行空的同学 大多慢慢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
我们则永远扮演进京赶考的戏子
演一出进京赶考的戏给那些喜欢背诵的长辈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