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n01838335 (寂静的生存者)》之铭言:
: 快笑死了
: 你讲的是几年代的事情。
: 正确来讲在因为部分省区没有人员考公职
: 为何其他省区没有人报考,因为那年刚好一堆外省人把自己孩子往国外送。
: 所以才本省扩增到你说的现行的33倍
: 也摆脱不了以省区为主择优选人的情况啊?
: 还自以为是打脸?
: 自己被文章的陷阱陷害还大声说没有偏袒?
: 去看那些拿中山奖学金 等等国家奖金的录取人有多少。
: 去看台北工专当时择优以外省优先
: 马英九考建中。
: 给你们面子还不要脸?
张文是1982年,骆文则提到1978的高考。台籍配额15名,实际录取606名,也就是
41倍。台籍人士考上高考的实际比例是77.9%(页92)。
骆明庆一文的第92页,有实际上每一年的省籍录取比例图。在1962年修改规定以后
,每一年台籍人士高考及格的比例都在七成以上,这才不是信口胡诌一句“刚好”就
^^^^^^
能打混过去的。
很多人根本没有搞清楚整个事件的过程和症结。
骆明庆的研究很清楚指出,1962年那次修法表面上还尊重省籍比例的法统制度,但
条文最后四个字“任其缺额”四个字完全架空了比例的意义,让它早就名存实亡了。
而在实际的结果上,造成大量本省籍的人士进入国家公务人员。台籍公务人员早就占
了整个政府体系的七、八成了。
但就是有些人为了满足它们政治正确的幻想,宁可对实际上每年录取七成以上本省
籍的情形视而不见,把从来没落实过的省籍比例制度,当成每年发生的现象,让自己
看起来“够”悲情。
对当年那些为修正制度而努力的委员来说,这是很不公平的。
这些人不能正面忤逆国民党政府,无法直接挑战威权统治的法统,但是为了考选制
度的公平,避免省籍比例的负面影响,设计出这种表面上符合政治想像,实际运作却
维护了大多数人权益的条文。
这些人留下的遗产,是在省籍比例仍旧表面上持续的情况下,二十多年台籍人士大
量突破限制获得录取,他们的努力是应该要被肯定的。
但是现在为了延续族群的仇恨,必须把公务人员当成外省人占多数的特权阶级。于
是,另一群人要把早就被架空的省籍比例当成现实,幻想每年高普考台籍人士只占录
取名额的3%上下(实际上每年都至少超过二十倍),把当年修订的条文、扭曲成是为
外省族群利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