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Uber争议是种商业谈判,不是撤资与否而已
内文:
“课税和保险等江湖规矩Uber应该要遵守。”AppWorks之初创投合伙人程九如说。8月11
日立委许毓仁召开公听会,针对Uber在台营运争议,广蒐各界意见。会议中虽没有和Uber
达成共识,但与会专家大多认为Uber应该缴纳车资收入税款,不能再逃避。
财政部税赋署长李庆华也指出,Uber已经在台湾落地,实际提供车辆交通服务,依规定全
部收入都要纳税。Uber台湾资深营运总监吴罡则回应,8月18日国税局邀请包含Uber在内
的业者参与讨论课税问题,Uber美国总部税务部门主管将参加。
除了课税议题,Uber还有多项争议未解决。政府用什么态度和Uber沟通协商外界都在看。
若政府完全接受现有Uber主张,台湾将成次等使用者之国
“到底谁在台湾经营Uber业务?”前行政院政务委员蔡玉玲强调。使用者搭乘Uber时,钱
是先给了Uber,Uber再把钱给司机,Uber就是契约当事人。Uber不能主张自己是个“境外
”的资讯服务“平台”,不负承运人责任,并且规避税捐及保险等法规。
蔡玉玲指出,美国加州政府虽然为了因应类Uber业者,推出TNC(Transportation Networ
k Company)法规,但法规严格,不仅要求调查司机背景、帮乘客保险,也要求提供司机
营运资料,Uber也要尽到纳税义务。
以保险来说,从司机与乘客利用APP配对成功,到乘客上车与下车这段时间,政府甚至要
求Uber要帮乘客投100万美元保险。此外,加州政府也要求Uber提供政府司机驾驶时间、
里程与收费状况等资料,而Uber也要帮司机投保尽到资方责任。
而在亚洲,中国并没有在Uber的三大主张的模式上让步,新加坡也没有。蔡玉玲以新加坡
为例,新加坡Uber纳入一般出租车业者法规管理,并且依照当地法规缴税与纳保。《联合
早报》也指出“2017年上半年,在新加坡,有意提供私人召车服务的司机须通过一系列检
查与测试以考取职业执照。”
“若台湾政府不强硬起来,完全接受Uber现有的、不负责任的主张,那台湾使用者将成次
等使用者,成为全球笑柄。”蔡玉玲指出。
不完全拥抱,但也不完全排斥Uber
华远暨华鑫资本董事长戴伟衡指出,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出现很多利用网络经营传统服
务的企业,产生如租房或租车等点对点行为。这些行为过去就存在,但是范围很小的个人
行为,不会引来社会争议,但是,当此行为从个人变成一种集体的“大众”行为时,社会
争议就存在了,原有法规要如何去面对呢?
戴伟衡表示,政府处理Uber问题时,态度要更积极,“不完全拥抱,但也不完全排斥Uber
”,要想办法因势利导,让Uber愿意和台湾业者合作或遵循应守法规。
“若台湾真的把Uber赶走,我们交通服务会变得更好吗?Uber的课税和保险议题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双方如何合作?”程九如说。“政府宜先搜集资料,先了解事件的全貌,再做
最后决策。”JavaScript.tw社群发起人王景弘说。
从中美与新加坡等国的案例可以发现,Uber争议,不应落入撤资与不撤资,合法与非法这
种非黑即白的二元论。因为Uber争议是种商业谈判,不是撤资与否而已。
出处: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