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制不是问题啦,它只是个工具,用来实施国家政策目标,而选何种兵制来实现.
台湾是海岛型国家,理论上来说,是不需要那么多陆军的,
当然,保有那么多陆军也有其意义,
一是吓阻假想敌的进攻,战场由海空持续到陆上.
二是有彻底焦土抗战入侵者的心理准备.
不然实在没有理由维持那么庞大且又低效能的陆军,因为陆军已经进入负循环,
它很庞大,因此大部份的预算都是在维持组织,而非投资成长,
所以陆军就呈现极端的两极化,一是高科技高水准的陆航与特战,一是低科技低水准
的装步砲,前者人少后者人多,并且真正需要征兵员的也是后者.
募兵制一直是有前提的,它并不是去取代征兵制,它需要一连串的配合措施,
它一直需要砍国军组织,特别是陆军,也就是缩军或直接叫裁军也可以,
主要是砍陆军,
这几年压着陆军砍....老实说,成效不佳,而这也导致衍生的问题.
简单的说,陆军不想砍战斗组织(譬如旅级单位),所以他们砍后勤补保编装与人力交差,
然后砍周边一些部队,譬如比较麻烦的老砲营(牵引八吋,长脚加砲),老防砲营
(40砲,M42),逼不得已,才缩掉外岛单位,使名符其实(因为外岛现在人少,但编制
上以往都占大一阶编制,砍下来后,那些编装员额需求就没了).
陆军的作法,拉长时间后,其实对战斗力有负面影响,
首先,战斗单位就是那么多,征募的兵员就是那么少,均分之下,当然是均不足,
每个单位人力都不够.(然后用这为借口要兵)
其次,由于后勤补保重伤,人员又不足,当然整个运作效率弱化,武器待修更长,也更容易
损坏.(要注意,除非恢复以往编装并填实人力,否则即便恢复征兵,也无法大幅改善)
整个运作上,陆军指望战时动员填实解决临战问题,但是...一年一年过去,
以往那些熟手会解召除役,并且,陆军现时太依赖动员,整个反应速度变慢.
总之,选用何种兵制,要看政府想打一场怎么样的战争,
募兵制其实是以海空为主,最好把陆军砍到10万以下,
如果还要在陆地进行激烈抵抗,就采行征兵制,因为你会需要大一些的陆军,
特别是经过军事训练的国民.
讲点题外的,老兵抱怨缴年金的新兵不足,这是没错,
因为国府以来,国军总员额由60万->40万-27万五->22万五,一路缩减,
以及家大业大,星星多军官多,
现在星星变少军官也变少,
整个领多缴少,自然会倒.
但这是个过程,如同退抚会的预算高峰期过了,就逐步降低,
因为荣民没那么多了.
我的意思是说,军队组织的大小也会牵涉到这种层面,兵制对组织的影响很显得,
而我个人是比较喜欢星星少一些的募兵制.
(老兵抱怨得是没错,但指望组织继续维持,让后辈缴给你领,那就说不过去了,
更不用说回去恩给制,虽然说,最后也与恩给制没什么两样(因为还是得拿钱补贴),
但这个借口是不会给的,总是要先扒层皮才是,
譬如说直接威胁要废掉优惠储蓄存款办法,第四条第二款的最后一句,
"但最低不得低于年息百分之十八" 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