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oftisa (oo)
2016-08-01 22:07:54台湾为什么留不住人才?从台电大楼对面的星巴克说起…
https://woundero.wordpress.com/2013/03/30/braindrain/
星巴克内。
低头喝着咖啡的,是一个华x电脑的3x岁主管。向他挖角的是,则是韩国三星(不是台湾
三星)派来的人,华x的主管讲话刻意很小声,但三星的那个台籍“刺客”,却讲话大声
到,连隔了两个桌子的我都听得见。
对话的内容大概是,三星的的这位,正在叙述这位华x的主管曾经于硕博士时所作的研究
,及后来在业界累积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对于三星有很大的帮助,请他考虑看看。
但华x的主管一直坚持着,并摇著头,似乎这个是谈不成的。
直到三星的那个人开启了“关键对话”。
“上次升迁是什么时候了?”
“三年前。”
“三年啊,所以您的儿子也大了三岁了?”
“是的。”(一定心里在想:这什么屁话。)
“所以,您希望三年后,当孩子上小学了,您还在这个位子吗?”
“啊?…”
“不是在跟您开玩笑。我以前也跟您想得一样,相信在一个职位上,好好的做,有一天会
被上层重用,然后顺利的爬上去。”
“是啊,哪一家公司不是这样呢?”
“是的,尤其在科技业。”
“嗯。”
“但不包括台湾的大部份公司,包括您所任职的这家公司。”
!
“您想想看,三年了,多少个日子,没有回家好好陪老婆吃饭?儿子四岁的生日,是在办
公室度过的吧?”
“难道贵公司不是这样吗?多少优秀的毕业生,在你们公司爬一辈子,爬不上去!”
“是啊,但那是一般人。你是天才,这个领域少见的人才,台湾公司的特色就把“天才”
洗脑到以为自己是一般人。三年没升迁了。那升迁的是谁?比你有才能吗?比你努力吗?
还是,他比较会拍马屁呢?比较会混考积呢?这就是台湾的公司,我待过十年,我都懂。
”
“….。”
“一间公司的核心价值,来自于这家公司升迁了谁。看懂了吗?”
“…。”
“所以,你一辈子都不会再升下去了,你懂吗?因为你就是不懂得拍马屁,不懂得混考绩
,有能力如你,不会不甘心吗?”
“…。”
“有没有想过创业?”
“没有,除了孩子跟太太,还有父母亲要照顾。”
“如果创业的话,是为了什么?”
“不甘心吧。想让自己的价值被这个世界看见。”
“来我们这里,你就会被看见。”
“可是我的父母亲…”
“搬来这里,住的,吃的,交通,小孩的教育,公司都会帮你负担,除了把工作做好之外
,一切都不用担心。我们不是台湾公司。你想要的,只要你作得成功,我们都能给你。”
“…。”
突然他拍了拍他的肩,说到:
“想通了再打给我。我也是过来人,我都懂的。当初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离开这里
。不要忘了,你是个人才,不适合这个国家。我们会等你,因为我们相信这个东西,只有
你能做,请慢慢想。”
这是半年前的故事,当时便有分享在脸书上,最近把它重新放到个人脸书上分享,没想到
就被几百人分享,而且大部份人的回应都是:“感触良多”、“同事就是这样离开了”、
“金融业也一样”等等。
而就在最近,看到了一些消息,发现跟这个在咖啡店里面看见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则是这几天我才翻到的旧新闻(当时发生的时候,我年纪还轻,没特别关心),是
曾于台积电任职的梁孟松先生,而其经过,竟然跟我亲眼所见的事情十分类似。 延伸连
结:旧新闻
另外,则是听到其他朋友提到的,甚至是华为等公司,也都在台湾,不停的展开挖角攻势
,而他们公司内部的同事,许多人都离开公司开始创业,另外不少则离开了台湾。
当只有一个朋友遇见了这样的事情,或许是偶然的特例,但当我所认识的人,尤其在科技
大公司的朋友,都遇到了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我不禁担心了起来。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人才流失”吧。
因为没有“亲身”在这些知名的大公司待过,没第一手品尝过这些“苦楚”,但还是想把
听到的消息,并且有再进一步询问过详细情况的,稍微整理一下。
几个逼走人的原因,如果有幸有哪位科技大公司的“高层”可以看见这篇文章,或许可以
省思一下,并Check一下自己的公司有没有类似的问题,而不是一直听信一些歌功颂德的
话,一位媒体业的资深前辈,曾经跟Wondero说过:
“对的资讯在适当的时机给适当的人看到,可以创造巨大的改变。”说不定这篇经文章可
以让“高层”朋友,仔细思考一下?或许对这些朋友有些帮助?
以下是我的个人浅见的较少,但是别人的亲身经验与观点的较多:
一、官僚体制也有分别
在“三星教我的一些事”提到,三星其实也是官僚体制,但却是一个“实际执行,高要求
”的官僚体制,重视规画力跟执行力,重视人才而不是呼口号,关心员工飞多高而不是飞
得多乖。
但是,大部份的公司却像是以下:
《A到A+作者》柯林斯:“官僚体制的存在,来自于“管理者”没办法让组织内的人才,
各个放到对的位子,为了应付这个“人没上对车”的现象,诞生了官僚制度,接着,官僚
制度会排挤掉那些有想法的人才,留下那些对追求卓越没有想法的人。”
《紫牛作者》Seth Godin:“官僚体制会引导人变得“不犯错”,惩罚那些“创新”而失
败的人,奖励那些照着“不犯错”的方法走的人,到最后,组织只会剩下那些不犯错的方
法,而不一定是安全的方法。”
这些都不是我说的,而是其他长期观察这件事的大师说的,高层朋友您可能太忙了,没时
间看书,所以以上贴心帮忙整理一下。
二、重视人才不是口号
日前翟本乔先生的“我在Google的第一课”成为了脸书上的重要分享文章, 日前有正式
授权数位时代做了一篇报导,连结在这:报导
以下是重点:
“翟先生:第一年过去了,我尝试了一些东西,但还没有成果出来,产值是 0。他并没有
生气,或是限我多久之内交出成果。第二年有了成果,就是几年后 Google 揭露的秘密
server (http://news.cnet.com/8301-1001_3-10209580-92.html),以及一些到现在我
还不能向外公开的设计。从 2005 到我离开 (2010),我 (以及我的团队,这些当然不是
我一个人能做得出来的)的设计原则以及实作总共帮 Google 省下了超过十亿美金的费用
,比他订下的每年七百万还高出了很多倍。”
而酷米移动传媒执行长许世杰先生,对此回应了一个观点,非常值得参考:
(出处)
刚看今天有很多人在转载 Ben 的“我在Google 的第一课”。大略的看了一下社群的回应
,羡慕的,称赞的,反省的,想学习的…都很多。但是,真正从这篇文章中,深刻看出
Google 这家我一直称为“在外星的企业”,与我们这些“在地球上的企业”,到底在哪
里不同的人,似乎是很少。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Ben 在刚报到的时候,是没有具体的任务的。他的老板,
只提供了那四个原则作为他的思考框架。Ben 在Google 真实的工作计画与内涵,是在去
了几个月之后,才在讨论与摸索中逐渐形成。
看出来了吗? Ben 当年被 Google 雇用,纯粹是因为他是个顶尖的人才!而不是说
Google 有个具体的工作项目需要人手来处理。而且,要注意,Ben 并不是高阶主管,这
表示 Google 不是只对特定人物如此,而是对所有的人才都这样看待。
然而地球上绝大多数的公司,甚至包括 Apple , Oracle, facebook, Amazon在内,都不
是这样看待人才的。地球上的公司,不论待遇与福利再好,都是起码有了具体的工作项目
了,才会聘请人才来处理它。
我有另一位也长期在Google 工作的好友,他的诠释是:Google 是一家由顶尖的科学家所
组成的公司,所以它的文化,一直是比较接近研究机构,而比较不接近企业。我很同意这
样诠释,也发现这样的诠释很容易拿来解释Google 过往的一些产品与作为。
三:Long-term Plan
在三星灭什么台这篇有提到,经营十年之必要性。
我们需要探讨的是,为什么今日的三星可以让这些厂商欲罢不能?过去日厂和台厂的风光
为什么会无影无踪?为什么在当初我们就没有和日厂合作,一起对抗韩厂?
因为当时没有人把它放在眼里。
当日厂和台厂过的很爽的时候,三星的动作则是让日台厂过的更爽。不露敌意反而低头恳
求交流的三星就像是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一样,为了长远的目标,卧薪尝胆。一
步一步脚踏实地慢慢地侵略市场。当使用三星的厂商已经习惯三星产品所带来的优势之后
,三星就可以开始采取不同的策略。就像是Google的Android系统一样。当它有足够的影
响力之后,Google就可以开始改变策略。今周刊也提到:
“2007年第三季,台湾两大面板厂友达与奇美电,业绩屡创新高,友达当时的季度获利还
超越三星与乐金,震惊韩国。当时,三星第三代接班人李在镕也飞来台湾,拜会工研院院
长李钟熙等人,“他很客气,认真好学,低头一直做笔记,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一连
串的拜会,正是三星2008年展开干掉台湾计画的前奏。“
在商场上大家都为了要获利,增加竞争力,提升占有率而厮杀。大家都是敌人。有时为了
达到双赢,会有同盟策略,但不会是永久的。就像一句我们会常说的一句话:商场上没有
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日本的黄金时代可是惊艳全球。美国都不得不跳出来压制日本。但就像果实成熟后会开始
腐败一样。之前同心协力的企业也开始斗争,拖累企业的成长。曾经是Sony的副社长,久
多良木先生也因为这样的原因离开Sony。与朝日新闻的访谈上,Playstation之父的他指
出Sony落后的原因:
“进行研究开发的人看的是五年十年后的东西,但但公司只看下一季的机种。可以规划长
期计划以及拥有远见的人则是少之又少。这也是Sony与Apple(Steve Jobs)和Amazon(
Jeff Bezos)最大的差别。”
四:员工愿意为了更高的薪水付出更多
这个东西是我在经济学的某篇统计上看到了,而这次的分享也看到许多的人说了这个论述
。在“薪资”方面,平均来讲过低,经济学也有许多讨论跟模型,提到了“提高薪资,人
才会创造更多的生产力”,这部份就不卖弄司机的知识了,想必许多大公司的“高层”应
该更懂经济学,懂得更精,只是想提醒一下,这件事是真。
五、台湾公司的管理问题
俗话说,台湾公司给答案,但作事没章法,但西方公司给问题,但作事有章法。或许这篇
文章专门在讲“大公司管理问题”的,可以参考一下。
直接引述结论,这东西求证了不少在科技大公司的朋友,他们说非常真实,有兴趣请见连
结:
腐败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无能的主管想要官位又不想做事,其二就是老板的懒惰和忽视
,在公司的内部只要这两个要件成立,就必然会腐化成为极没效率的企业文化,而且经过
长时间 的结党营私,公司内部会很显然地出现山头林立的现象,虽然同公司的人,不同
党(山头)的人就是互不相助,甚 至互相扯后腿,然而冰冻三尺皆非一日之寒,主管们这
些欺上瞒下的行径也不是打从一开始就这么大胆的,大部分 人初当上主管的时候都是兢
兢业业的,开始耍了一点小特权,开始任用了一些惹人非议的人事,结果也没有怎么样,
渐渐地就变得越 来越大胆,甚至贪污得越来越公开,再与其他人勾结了以后,更是能够
掌握公司内部状况,就又做得更大胆了。绝 大部分绩优的公司都有一个魔鬼般凶悍的老
板,这是正是因为“大鬼不凶悍、小鬼就会作怪”,老板自己不成为厉 鬼,或是年老力
衰无力扮演这个厉鬼般的角色,渐渐地主管们就会化为作怪的小鬼,这是不变的道理。
(出处:为什么不能有点效率?大老板不知道的事)
六、最后一个,一间公司的核心价值来自于“升迁了谁”
前阵子才刚好翻到这句话的“可能出处”,是一间叫“Netflix”的美国知名企业(高层
朋友您应该知道吧?)的创办人Reed Hastin的知名简报(连结),这句话在简报的“第
八页”。
而国内知名部落格“我就是强”有特别去介绍了这篇简报。
(连结:职业球队的公司文化)
以上,如果您刚好是可以用到以上资讯的人,或许可以多去思考这些对大部份人来说,可
能用处不多,但唯独对您有用的资讯。
“一间公司的核心价值来自于‘升迁了谁’”,人才会灰心而跑掉,恐怕都是理解这间公
司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之后吧。
作者:
by0413 (误会一场...)
2016-08-01 22:35:00台湾企业做的事情 已经离国外一流企业有段距离了
作者:
kabor 2016-08-01 22:41:00菜逼八啥时要搞死蠢吱,我拍手还放大串鞭炮庆贺台湾有民进党,蠢吱和时代民粹就是亡国象征
作者:
elzohar (某伊)
2016-08-01 23:23:00381败犬崩溃完记得吃药,马狗舔共8年害台湾还不够惨?
台湾最大问题就是有一群鲁蛇见不得别人好 企业要补助被骂图利财团 高薪挖人才被骂肥猫 这些鲁蛇不思长进 还处处眼红嫉妒 民进党政客也乐于利用这种民粹捞选票 台湾就是被这些臭鲁蛇跟绿狗党政客联手葬送
作者:
RevanKai (ChaoSole)
2016-08-02 02:08:00字字句句都是血泪X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ERIE34 (白莺草)
2016-08-02 09:09:00楼楼上 所以产业转型失败是鲁蛇的错 企业不赚钱也是鲁蛇的错?老板都是来作慈善好可怜这样?别闹了 真有竞争力的公司会在乎拿不拿得到补助?那些高薪的职位通常给的难道是google挖回的天才而不是老板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