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623004545-260417
从“隐忍和谈”到“持久抗日”:蒋中正的雪耻之路
蒋中正绝对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他参与中日抗战、太平洋战争以及战后的台
湾建设。因此蒋中正所留存的日记,是中国与台湾发展史最重要的资料。目前蒋日记保存
在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中心,其中郭岱君博士就是保存与研究这批资料最深入的学者
之一,她也在近年出了许多相关历史专书,并在各地演讲。但是还没有在台湾进行过。
飞虎史实 两岸的共识与对立?
由前政务委员管中闵主持,在6月22日的台湾大学第二活动中心的“中华民国与抗日战争:
颠覆你的抗战史”是郭岱君博士首次在台湾进行的抗战演说,她从蒋介石、陈诚、宋子文
,甚至日本方面的回忆录等珍贵史料,向听众详述了蒋中正的抗日大战略,以及他决策过
程中不为外人所知的难处。
“雪耻”
蒋中正所执政的时代面临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危局,日本不断阻止中国的统一,想方设法维
持中国的分裂局面,因此当北伐军行经山东时,日本以“保护侨民”的名义出兵山东,并
残杀北伐军交涉员蔡公时。自此蒋中正在日记上都以“雪耻”为开头,以后数十年的日记
皆如此,即使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日记上依然以雪耻为开头。他总是一直制定下一个奋
斗的目标,也总有未竟之耻辱必须雪清。
是战是和
日本对中国的图谋侵略素来以久,据说日本有一件侵略中国的规画方略叫《田中奏折》,
“欲统亚洲,先侵中国;欲侵中国,必以朝鲜、满蒙为先”。虽然这件具体的奏折是否存
在仍有争论,但日本的侵略之路确实如此进行。民国20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鲸吞东北
,蒋中正悲愤痛苦,但他深知中国不但工业落后,甚至连基本国家认同都不具备,各地军
阀、分裂势力各自为政,根本无法团结抗战。因此他既痛苦日本的侵略,又无奈中国无力
抗战,此时候蒋日记,不断出现“日本三日可亡中国”、“对倭之计,仍需慎思”等悲观
字眼。
持久战
如何对抗日本?战略家蒋百里提出持久战,他曾说“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同他讲和”
。因此蒋中正与蒋百里等人商谈过后,逐渐有了“以抗战换取空间,以空间换取时间,以
时间换取胜利”、“战而不降”的方针。但是蒋中正深知,若要持久战,必须有个稳固的
后方基地,因此他花了2年的时间,跑遍全中国寻找合适的地点,包括内蒙、陕西、青海
、西康这些边远地区,最后才决定选在川、滇、黔三省。但是这三省是军阀割据及混乱区
,中央势力难以进入,为此蒋中正烦恼许久。直到某天,他在日记中写下:“得一计,可
藉剿共以收复西南”。驱赶共军进入西南,中央军再以剿共的名义进入,并平定当地军阀
,以建立稳固大后方。正是这样的战略设想,瑞金的中华苏维埃被国军击败后,在突围其
间,共军的整个逃亡路线,中共所歌颂的“两万五千里伟大长征”、“四渡赤水”、“飞
夺泸定桥”,其实都完全都被蒋中正所控制。过去史学家黎东方先生以为共军之所以流窜
到陕北,是因为包围圈不够完整,他多次感到可惜。但事实是,所谓的包围圈缺口,是蒋
先生刻意安排的。
在民国23年,四川的政令、教育、财政皆与中央政府同步,完成抗战根据地。蒋中正在这
天的日记写下“即使倭对我用兵,我亦无畏也”的内容。
藉剿共收复西南
中共党史所吹嘘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实际上是蒋中正收复西南的战略手段。(图/美国
之音)
实业备战
蒋中正深知中国与日本巨大的实力落差,并非仅是武器装备的优劣,还有教育、经济、军
事训练更为重要,因此在民国21年之后,蒋中正日记出现了“以和日掩护外交,以交通掩
护军事,以实业掩护经济,以教育掩护国防,韬光养为国家唯一自处之道乎。”的字句。在
过去从来没有学者发现,原来蒋中正主政的“黄金十年”并不只是经济与教育的建设,蒋
中正的这些建国步骤,都是对日战争的积极备战准备,所以“新生活运动”,并不只是提
升国民素质,更是对民众的备战宣导。蒋中正在军事方面的建设也不含糊,他以“中德矿
业合作协定”为掩护,聘请德国国防军总司令塞克特(Hans von Seeckt),以其接任者法
肯豪森(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的努力之下,完成国军现代化整建,也就是日后著
名的“德械师”,可惜到抗战爆发时,德械师仅完成3个,半完成20个,仅有原计画的一
半。
短短两小时的演讲,仅能说明抗日战争历史的九牛一毛,因此演讲是在意犹未竟的气氛下
结束。郭博士在最后说,历史如同大河,有源头才有下游,切割历史就如同抽刀断水一样
没有意义,没有抗战,就不会有战后的中国地位以及台湾的光复,但也因为抗战,使得之
后的内战溃败来到台湾,可是也因为内战的溃败,所以国民党在台湾经历了彻底的检讨反
省,成为台湾重新发展并且成为经济奇蹟和政治奇蹟的原因。历史是不能也不该被切断的
,每一段的历史,都造就今日的台湾。
台湾近年来由于去中国化的影响,对于二次大战、台湾,以及蒋介石的历史都有一股翻案
风,认为台湾不应该“用中国人的观点看二战”,认为蒋介石不应该享有好名声。但事实
上,由于新史料的发现,许多国际以及中国大陆的中国现代史专家,都愈来愈肯定蒋中正
的历史地位。
(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