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就职演说,五大重点“救台湾”》蔡英文:我们一年之内会提出“年金改革方案”
内文:
蔡英文于5月20日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14任总统,并发表就职演说。
她特别强调,“年轻人处于低薪的处境,他们的人生,动弹不得,对于未来,充满无奈与
茫然。”并表示,若不友善的结构没有改变,再多个人菁英也不足以让整体年轻人处境变
好。蔡英文说:“虽然我没有办法立刻帮所有的年轻人加薪,但是我愿意承诺,新政府会
立刻展开行动。”
面对台湾种种困境,蔡英文提出五大改革重点:
重点一:经济结构转型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谈判
“创新、就业、分配”是蔡英文提出未来经济发展核心价值。第一个重点,就是积极参与
如TPP(跨太平洋伙伴协定)、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经济合作和自由贸
易谈判。
第二个重点,是推动“新南向政策”,摆脱过去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蔡英文在演说中虽
然未提,但明显是指过去八年国民党执政时期,经济政策过于“倾中”造成的后遗症。
第三个重点,则是推动“五大创新研发计画”。在就任前,蔡英文已经分别拜会过不同产
业界,并提出绿能科技、亚洲硅谷、生技医药、国防产业和智慧机械等“五大产业创新研
发计画”,表示将从北到南打造五个产业创新生态系,希望能提高企业利润,创造工作机
会,进一步提高劳工的薪资和待遇。
最后一点,蔡英文强调将会对各种污染严格把关,新政府将严肃看待气候变迁、国土保育
和灾害防治的议题。但是蔡英文在演说中并未直接提到“废核与否”,关于台湾争论不休
的能源问题,她仅说了“对能源的选择,我们会以永续的观念去逐步调整。”这句话。
重点二:强化社会安全网
召开“年金改革国是会议”,一年内提出可行的改革方案
蔡英文开头就提到,近期台湾连续发生随机杀人事件,但“一个政府不能永远在震惊,它
必须要有同理心。”新政府将重点放在“治安”和“反毒”两个项目,强调会用严肃的态
度和行动去面对。
拖累台湾财政的“年金”问题,蔡英文在演说中提到,由副总统陈建仁担任召集人的“年
金改革委员会”,已经在筹备当中,并且会召开“年金改革国是会议”,于一年之内提出
可行的改革方案!
在长照议题部分,蔡英文表示,“照顾老人的工作不能完全让它变成自由市场”新政府将
主导和规划,鼓励“社区主义”,透过社会集体互助的力量,建立一个体系。重点是让老
年人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安享老年。
重点三:推动转型正义
三年内完成台湾转型正义调查报告书
蔡英文特别指出,将在总统府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从真相的调查与整理出发,三
年之内完成台湾自己的转型正义调查报告书。
在原住民议题方面,她则表示,“我们不敢忘记,这个岛上先来后到的顺序。”新政府将
致力重建原民史观、逐步推动自治、复育语言文化、提升生活照顾。
蔡英文也特别提到“司法改革”,会在“今年十月召开司法国是会议”,让社会一起推动
,她强调“司法必须回应人民的需求,不再只是法律人的司法,而是全民的司法。司法改
革也不只是司法人的家务事,而是全民参与的改革。”
重点四:区域的和平稳定发展及两岸关系
未提“九二共识”,强调两岸应搁置争议并展开良性对话
两岸关系是蔡英文就职演说中,最被中外关注的重点。蔡英文在演说中并未提“九二共识
”,仅表示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进行协商,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我尊重这
个历史事实”
蔡英文不提“九二共识”,但她指出,在92年之后,双方持续交流协商累积的现状和成果
,两岸都应珍惜维护。新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
处理两岸事务。蔡英文强调会根据这4个基础,和对岸展开良性对话:
1、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
2、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
3、两岸过去20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的成果
4、台湾民主原则及普遍民意
重点五:外交与全球议题
重视全球暖化,将在行政院设立能源和减碳办公室
在外交议题上,蔡英文表示将持续透过官方互动、企业投资与民间合作的方式,分享台湾
经验,与友邦建立永续的伙伴关系。
而在防制全球暖化、气候变迁的议题上,蔡英文也指出行政院将设立专责的“能源和减碳
办公室”,并根据COP21巴黎协议的规定,定期检讨温室气体的减量目标。
此外,新政府也会参与全球性的新兴议题,包括人道救援、医疗援助、疾病的防治与研究
、反恐合作,以及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末了,蔡英文提到,从1996年台湾第一次总统直选,到今天刚好20年。台湾的民主进程因
各种对立激发出选举时的动员能量,但也因为这些对立,让“我们的民主逐渐失去了解决
问题的能力
她认为,“以前的民主是选举的输赢,现在的民主则是关于人民的幸福;以前的民主是两
个价值观的对决,现在的民主则是不同价值观的对话。”希望新政府能打造团结的民主、
有效率的民主和务实的民主,并且承诺,“我会让大家看见这个国家的改变。
出处:
http://m.businessweekly.com.tw/IndepArticle.aspx?id=2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