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韦安观点:应对“新关系”,两岸主事者都不容易

楼主: awsd (随你猜)   2016-04-12 09:56:59
韦安观点:应对“新关系”,两岸主事者都不容易
http://www.storm.mg/article/101143
马规蔡若不随,两岸关系闲会有何种新的走向?对两岸而言都是难题。(双英会/总统
府提供)
5?20之后的两岸关系,到底何去何从?
关注此一议题的台湾百姓,犹如台风天在岸边听涛观浪。虽有心理准备,绿色执政下两
岸关系,一定不可能与马政府时期比拟,但究竟只是风起潮涌,些微沾溼“岸边”人的
脚足?还是浪如人高,令人不得不心惊退散?实在让人有几分纠结。
从1?16大选结束,到至今的种种迹象,如何应对“两岸新关系”,到底两岸之间是“有
关系”,还是“没关系”,其实对两岸高层、主事者来说,都不容易。
3月8日,对岸海协会会长陈德铭,在大陆人大、政协“两会”期间,接受陆媒釆访时表
示,对台湾新政府5?20之后,是否接受“九二共识”,大陆对此“不存幻想,也静盼佳
音”。据说,陈德铭在记者截稿后,还一再叮嘱,务必“忠实传达”此意。显见是一种
政策定调。
“不存幻想,也静盼佳音”,说白了,就是民共之间至今在两岸关系的沟通协商上,仍
困难重重,难有共识。大陆方面已准备好两手打算。
大陆“两会”,历年都是对台政策定调的终极所在。3月3、5日两天,大陆第一、二、四
号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分别对两岸关系发出清晰表白(如附表),归结起
来:“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础
”。
此外,政协主席俞正声,在本届政协任期三年来的《政协工作报告》中,首次说出“反
台独”字眼;总理李克强所做《政府工作报告》,在反对“台独”前面,还加上“坚决
”二字,同时补充“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表述;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说法则
是,“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绝不让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

“两会”传递出这样“高冷”的信号,确立了北京当局对民共之间两岸关系的最后底线
。同时,也清楚地表达,现在“球在民进党这边”。
大陆领导人对台政策说法。
大陆领导人对台政策说法。
或许,不少人认为如此说词(政策),倚强凌弱“强人所难”,但是从过去两岸长远的
历史进程中来看,也不无暗藏“让步”的意涵。大陆的对台政策方针,50年代毛政权时
期,是“解放台湾,统一中国”;80年代邓小平时代,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而
现在的习进平时期,则成为了“九二共识,两岸一中”。
大陆对台政策由“促统”转向“反独”,若严肃地体会此中含义,可说大陆间接呼应和
“靠拢”蔡英文主席的“维持现状说”,以及“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说”。只是要看
未来的蔡英文总统和她的核心两岸政策幕僚们,对此如何研判。
蔡英文此前接受中时专访,表示“期待大陆再给点善意”。接受中时专访,要求对岸“
再给点善意”,这两项本身就是一种软化及和缓表示。不过这样的要求,大陆方面恐怕
已经“给不起”了。
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后来在回应蔡英文的呼吁时,表示“对‘九二共识’的坚持,既
是我们的原则,也是我们的善意。”由此可见,北京当局自认已无退让的空间。
不少绿营的学者和政治人物乐观笃定,在民进党、蔡英文全面执政之下,只要坚守既有
“理念”,大陆对台政策自然也会再妥协、会随绿营而调整。但他们以既有的台湾政治
经验,无法体会到“大国政治”注重延续、不易转向的特性。
台湾的政坛建立政策可以很“灵活”,凭借领导人个人意志,或一时兴起民意,曾设置
过“国统会”、通过了《国统纲领》。或是“任性”地提出“两国论”、 “一边一国”
。然后,可以随意“终止适用”, 或改弦易辙。
不过,大陆的两岸关系政策方针就是“大国政治”的副产品,关系到中共政权的政治核
心利益,以及60多年都未曾动摇的“一个中国”政治教条。同时会影响拥有13亿人口中
共政权本身的政治基础,绝不会因为受到“外力”干扰、抗衡而轻易转变。 所以在今年
“两会”期间,才会密集出现大陆最高领导层的一再宣示,和相关缜密配套动作。
如何应对“两岸新关系”?对即将上任的蔡英文总统来说,同样面临极为伤脑筋的局面
。从在野到执政,首先就要面对昨非今是的尴尬。
2008年11月,当时的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民进党发起了连续数日“为台湾守护、向
中国呛声” 的示威抗议活动,不仅在济南路上封街跨夜,而且几度在圆山、晶华、国宝
等饭店,围困出席活动的陈云林。近年来台湾反中、仇中、抗中的民气,可说与民进党
的领导作用,有着极大的关系。对绿营重新夺取政权,当然功不可没。
如今,民进党的说辞“未来两岸关系要尊重台湾民意”,“要让台湾人民感受到(大陆
)善意”,不知对岸会作何感想。因此如何让绿营的支持者,接受新政府上台后,在两
岸关系上有可能的转向—接受或靠拢“九二共识”,应该是绿营(而非对岸的)的功课
。绿营有必要提出一套让支持者民意,能够跟着转向两岸关系新论述。除非,民进党根
本不在乎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
在当选总统后不久,蔡主席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感受到对岸的善意,大陆方面“只
批独,不批蔡”也确有此事。据说,大陆媒体从选取到至今,都一再接到上级指示,可
以批判民进党、时力党及其成员,但不能对蔡主席有任何严词抨击。
当然,蔡英文在竞选时提出“沟通、“不挑衅”、“不会有意外”,维持两岸现状三原
则,以及选后开始呼吁“和解”、“向前走”,“对于政治敏感度较高的议题,要有整
体战略思维”等说辞,也被对岸解读为善意的回应。
但近来民进党内,与蔡主席主张相背的“不善意”举动却纷沓而至,如新潮流系的创始
元老洪奇昌,因为跟对岸“走的近”,最近被新系除名。绿委以议事权,阻挡海基会董
事长林中森前往大陆访问。
本来具有释放“善意”指标意义的民进党版《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最后非常“不
到位”。虽然文字上去除了“两国”字样,但内容中事前、事中、事后的严格监督条款
,基本上是完全限制了未来两岸签署协议的可能性。被外界解读为两岸“踩刹车”及“
不协商”条例。泼了对岸一头冷水。
此外,民进党吕、谢、游、苏四大天王的动态,也可看出他们对未来两岸关系的立场和
可能扮演的角色。吕前副总统呼吁重大局,希望同志“眼光放远”,谢长廷则少有声音
,两人算的上绿营两岸关系的“和谐派”。
另一位天王游锡?却仍热衷于“虚拟建国”,提出“正名制宪”、“台湾入联”的主张。
还有,苏贞昌之女,民进党立委苏巧慧提出包含“两国论”含义《两岸协议监督条例》
。游、苏两人的举措,都有和蔡主席的“维持现状”有违和之感。
以上,种种可以推测出三种可能:一、绿色执政的两岸政策,未来有可能蔡总统也无法
说了算,还需要党内再沟通;二、两手策略,有人扮黑脸,与对岸争取讨价还价的空间
(这种可能性不大);三、选举期间大家都聚集在“英派”羽翼下,选后开争抢权力大
饼了。让还没有上任的蔡总统,现在就开始感受到当家的不容易。
除了两岸关系,台湾和大陆都有其他不可轻忽的挑战。台湾方面,面临社会再分配挑战
(年金改革、解决贫富差距),经济转型,能源转型,老人长照等问题。大陆方面,则
面临经济下行,与西方大国间的金融战(日欧的零、负利率等),社会转型,北韩、东
海、南海等潜在军事冲突风险。双方都不应该再困窘在两岸关系无解之中,早点摆脱这
个泥沼。
大陆认为,蔡主席是个难缠的对手,而习主席更是一个深藏不露(也可怖)的对手。最
近美军太平洋司令,被白宫下封口令禁止谈南海,因为美国欧巴马政府希望与中国达成
核不扩散、经贸条款等方面的合作,而冷处理当前的南海问题。
这一方面证明习的谋略,另一方面则在于大陆的实力。应对这样的对手和他背后的实力
,当然不能大意,除了勇气之外,蔡主席更加需要的,是加倍、过人的智慧。
*作者为专栏作家
作者: Marino (马利诺)   2016-04-12 09:58:00
黄安滚
作者: bg00004 (绝缘体)   2016-04-12 10:07:00
这个专栏作家还在鸽子封包吗? 美国都明确表示不承认92共识了...这是怎样的讯息~自己去捉摸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