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然后,投了票

楼主: monopoliest (中肯无益于中出)   2016-01-12 10:09:04
谈谈两个台湾很独特的投票考量逻辑。
第一种逻辑叫做“配票”。这在台湾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二十多年前新党还有竞争
力的时候,为了让他们的选票有最大的效用,因此提出了配票的作法,比如说男性投
新党一号候选人、女性投二号等等。
新党的配票手法刚推出时遭到国民党和民进党大量的批评,说是伤害了民主的原则
……然后民进党就抄过去用了。1995年民进党推出“四季红”的口号,用出生日期来
配票,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自此之后没有人再骂配票有多不民主,能配票就配票。
让我用政党票来举例,说明配票时的想法。在政党票有5%的门槛时,假设小党有3%
的基本盘,民进党有42%的基本盘,还有2%的游离选票。这个时候,如果这游离选票都
投给民进党,将会变成44%对3%,民进党没有增加席次,但小党没有跨过门槛,变成两
头都输的情况。配票的逻辑就会是希望游离选票投到小党那边,变成42%对5%,小党过
了门槛,于是多了一席。
但是还有第二种逻辑,这个逻辑通常叫“告急”。也就是分散选票导致选情危急,
大家应该集中起来,才能确保战果。
在这样的情况下,默认的选票情况变成了43%对2%,游离选票仍然是2%。但是此时
把票投给小党,会变成43%对4%的两头落空情况,但把票转给民进党,则是45%对2%。
虽然小党死透了,但是民进党多了一席。
对此,有两个很基本的评论。
第一,在政党票里,这成为一个不顾理念、只求胜选的逻辑。尽管游离票有可能因
为理念而贴近于任何一方,但这个逻辑要求投票者放弃他们在理念上的坚持,为了胜
选作出一些牺牲。
第二,这些逻辑发挥功效的背后基础,其实差距极其细微,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测的
。在前面的例子里,两个情况只有1%的差距,在任何民调里,这其实都在“误差”的
范围中。只有实际投票才知道真正结果,选前的任何动作,本质上都是臆测而已。
实际上,现实可能居于两者之间、或者根本是两个情况之外。比如说,游离票(所
谓的“中间选民”)有4%,,民进党43%,小党3%。如果选民各自依照自己的理念投票
,会有皆大欢喜的后果。当然也可能游离票只有1%,怎么操作都不可能增加额外的席
次。
然而回到根本,为什么选民需要这么累、为什么要帮政党去确保他们的席次?民主
的理想状态,本来就应该是选民依照自己的理念投票,政党为了扩张票源而提出更好
的政见不是吗?
说得更难听一点,投了票还要帮忙点选票,不就是一种“奴性”的表现吗?
作者: cht211   2016-01-12 10:10:00
想投谁就投谁 搞这么累干嘛
作者: twelvethflor (渴了)   2016-01-12 10:10:00
某党超恶劣 所以不得不帮忙点选票 你没遇过流氓吗?
作者: Vonix (台湾大赌场欢迎您)   2016-01-12 10:11:00
政党票是全国超大选区配票,影响一席要几十万,难度极高不像那种议员配票,几千票很容易配
作者: laman45 (米米人)   2016-01-12 10:13:00
从来不管这个,也不支持
作者: lawrance (梦想与理想)   2016-01-12 10:13:00
先把门槛降到三%,不是更容易上?去年要改被狗党挡下来,你怎么不靠北他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