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联合/胡乱补贴救不了经济,更救不了选情
内文:
行政院最近推出各种刺激、奖励、补贴方案,为失守的“保一”目标不断下猛药。
但各种刺激方案提得虽多,今天三只箭、明天五张大补帖、后天再来七颗还魂丹,
经济态势却看不到什么起色。久而久之,媒体与民众都显得无感,
就像刺激药物使用过度以致失去反应一样,反变得浑浑噩噩。
毛内阁日昨再度推出多项提振民间消费的补助方案,其实未脱僵固思维,
台上那群财经首长的观念与心态值得检讨,这些消费补助方案的拙劣当然也难以收效。
撇开我们无法左右的国际市场不谈,影响一个国家经济表现的内需市场概有三大块,
分别是:民间消费、民间投资、政府购买。
如果我们仅从“需求端”去分析这三类支出行为,必然有其结构上与思考上的盲点。
就结构面而言,民间投资衰退,可能是环评制度阻碍、管制法规不合理、
投资环境不如邻近国家等因素影响。如果是政府采购不足,
则可能肇因于政府税收短缺、预算编列不足、国会审查阻碍、行政效能不彰等。
若要解决内需不足,当然应从这些制度或政策面的缺陷切入。
然而,研拟提出政策的科员科长,通常不会有“解决制度问题”的视野,
所以只能在政府支出的框架下从低水位的地方下手。
如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然激不起社会的共鸣。
从需求面切入救经济的另一个盲点,就是忽略供给面、生产面、技术面的因素,
一味着重短期的景气刺激。台湾经济近年来的低迷,固然有国际经济景气的影响,
但更大的问题在产业的结构转型。四十年前台湾关税重、保护壁垒严重,
在美国人的压力下政府逐渐开放,推展自由化国际化,那是正确的。
四十年来台湾在自由开放的大环境下,逐渐以台商灵活机动的经营策略打下一片天,
但这片天地确有产业内涵与结构的侷限。当代工、组装的产业优势逐渐被对岸、
越南、印度等后进国追上,台湾势必要另寻新的产业出路。
经济部官员的盲点,就是习惯将经济数据不佳视为“景气”问题,
而无法就真正的病因对症下药。
照理说,经济部与国发会的任务就是要协助厂商寻找新出路,
但多年来的经济决策却非如此。决策官员似乎耽溺于刺激手段的运用,
以为经济体系对于政府的政策都会产生制约反应:蓝灯亮了戳一下,
景气就会好转。多年来,台湾财经政策都聚焦在各种租税减免、加工出口优惠、
减税刺激购买、廉价港区土地、鼓励营建业销售,乃至强调股市交易量和涨价幅。
如此自我摧残近廿年,台湾的经济体质当然日渐衰弱。如此长期务虚而不务本,
每逢选举更要提出所谓“政策利多”,
这样的执政舰队既挽回不了大局,也刺激不了景气。
台湾经济近日由“保一”变成“负一”,这其实不是景气问题,
已如上所述。即使从刺激景气的观点看,行政院这次提出的节能减水、
国民旅游、网购促销等方案,也显然效果有限。
这些消费行为多数具有“跨时替代性”,
例如旅游、网购、节能热水器、农具机械,都是“可以现在消费,
也可以未来消费”的项目。因此,政府补贴的刺激,
只是让民众把本来将在其他时点消费的金额提前,
最后的总消费金额不会有太多增加,只是平白烧掉政府的补贴预算。
经济首长声称此一方案有四倍的乘数效果,几如起乩念咒,
官员一头热,多数民众却无感。
总统与立委大选在即,执政党选情不佳,这是客观事实。
也许因为如此,行政院动不动就要提出刺激方案,想要力挽狂澜。
但现实是,台湾当前的经济困难,不就是由一批脑袋不清的科长部长搞出来的吗?
整天喊降税救经济的、鼓动总统与阁揆要学安倍晋三射箭救经济的,
不都是同一批人吗?毛揆年初大张旗鼓祭出的救经济之箭,支支落空,
为何如今还要请同一批人再来一次?
行政院新推出的“消费提振方案”,犹如“跳楼大拍卖”,
不但救不了经济,也救不了选情。在野党揶揄一句“有政策买票之嫌”,
所创造的新闻与网络效应,甚至可能带来反效果。执政党选情已经落后,
如果再加上这些拙劣的经济决策抢版面,真不知决策官员是在帮谁助选?
来源: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285501-%E8%81%AF%E5%90%88%EF%BC%8F%E8%83%A1%E4
%B
注:
政府补贴的刺激,只是让民众把本来将在其他时点消费的金额提前,
最后的总消费金额不会有太多增加,只是平白烧掉政府的补贴预算。
经济首长声称此一方案有四倍的乘数效果,几如起乩念咒,官员一头热,多数民众却无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