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不打房”就等于炒房?

楼主: nike00000000 (总动员的进步,提升人类S)   2015-11-01 23:00:05
标题:
“不打房”就等于炒房?台湾人看事情老是用二分法,难怪经济救不起来
内文:
读者提问:
子房老师,最近柯P的“不打房”言论让我很失望。
当初选他,就是认为他可以解决台北的高房价问题,让我们年轻人买得起房。
现在显然市政府已经与炒房的财团妥协,请问您怎么看呢?
子房观点:
前阵子我的商旅投资课程曾经接受某财经电视台访问,
过程中详述如何引导学员进入风格地产世界,
结合观光趋势把老屋改建活化,并鼓励有文创发展潜力的业者进驻。
当时与记者的互动也相当良好,但最后新闻报导以“集资炒旅馆”为标题,
让我非常生气。虽然后来知道不是该记者的错,
只能怪该台新闻主管的视野与水准太低做这样的标题,
但如果连媒体都只会用简单的二分法来看待房地产,
对于柯P的“不打房”言论造成纷争,我其实也不意外。
对于柯P的“倒戈”,有学者缓颊强调政府需要的是“住宅政策”,
我建议可以回去翻翻从民国100年就公布的“住宅法”,
上面写很清楚,第五条揭橥“为使全体国民居住于适宜之住宅,
且享有尊严之居住环境需要,中央主管机关应衡酌未来环境发展、
住宅市场供需状况、住宅发展课题等,研拟住宅政策”,
执行方式一是“住宅补贴”,包含自购住宅贷款利息补贴、租金补贴等。
执行方式二是“社会住宅”,只租不售,执行方式采直接兴建、
合建分屋、设定地上权与民间合作兴建等等。
住宅政策其实都在那里,只是看政府决策如何。
举例来说,当政府手握稀有大面积市区土地的时候,
政府是选择标租地上权赚权利金充实府库用于大多数市民福利,
还是选择盖社会住宅租给数量有限的民众。
如果你是市长,你会怎么做呢?
我反而觉得我们更需要明确的“招商引资政策”。
目前全球倡导“城市竞争力”,如何吸引外资来建设城市,
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民众的实质收入,
都是世界各大城市目前最要紧的工作。
如果我们一味只将与房地产有关的投资都视为“炒房”,
招引外资投资101大楼,是炒楼;
招引国际品牌集团经营饭店,是炒旅馆;
那么招引外国车厂设置车厂基地,变成炒工业地;
招引迪士尼来台湾开发游乐园,就叫做变更农地炒乐园。
你也许认同说,这些有实质生产的外资投资很好呀,不算炒房呀。
很可惜我们的“房地合一税”,对于外国人投资置产,
资本利得税都是净收益35%~45%。以台北市的房屋税为例,过去办公大楼持有税,
包含房屋税、地价税,顶多只占租金10%,
但新税制实施后,持有税将大幅调高至25%至30%,
2014年七月以后交屋的顶级商办大楼因路段率、造价、税率同步调升加乘,
税金比率甚至可达租金50%,大幅影响外资后续投资意愿。
最近知名国际房地产研究网站Global Property Guide发表对台湾房地产的看法,
以“Taiwan is pushing home prices down through amazingly harsh taxes”为标题,
其中用以“Amazingly Harsh”(极为严苛)的字眼来形容台湾的税制,
这就是外国人的观点。
现在大家为了柯P是否支持打房隔空论战,
因为柯P总算发现了“不打房,就是炒房”的二分法是不对的,
用“平抑房价”来表达他的理念。
很可惜的,对于习惯二分法的台湾媒体与名嘴们,“不是蓝,就是绿”,
“不支持服贸,就是反服贸”,
“不打房,就是炒房”等议题的确增加媒体吸睛度与曝光度,
但仔细观察最后发展也显然无助解决问题,同时大量内耗社会的资源。
随着如今房市二分法舆论的盛行,从相关留言回复就可以看出,
台湾年轻一代也陷入“不是温拿,就是鲁蛇”的社群对立,
这更是政府最需要关注解决的课题。
注:
来源: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4392&pnumber=2
作者: amury (快马加鞭)   2015-11-01 23:08:00
推红色子房
作者: kim (@@@@@@@)   2015-11-01 23:09:00
这篇好,但柯黑会持续跳针
作者: skyeyskald (skyeyskald)   2015-11-02 14:51:00
二分法思维来自早期威权教育另外台湾人可以去买国外房地产 却很怕外资进来买台湾楼房也很奇怪 可能没安全感吧
作者: machiusheng (Mike Ma)   2015-11-02 20:23:00
12A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