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铁帽子王”没法任性且权力小

楼主: isospin (和平解放联邦自治)   2015-10-20 15:12: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说结论:
战前换将是盘算已久,为了带职参选,以及减少因长时间投入选战所遭致的攻讦、损耗,
因而顺势利用这个dummy 出来挡一阵子,替整个党的选务暖机。
等到自己的禁制解除,加上上级因担忧遭到弹劾,无法安然退伍,失去顶级荣民的礼遇,
而“大力劝进”之下,再高举仁义、团结,与和谐的大纛,企图掩饰藏不住的寡头意识。
以掩耳盗铃之心态,延续近年来使用的“拟态”手段,欲取信本地人、海外相关团体,
妄想让党国“维权”,保持驾驭代管政府,继续统治台湾人。
换将的失算将不只提醒民众由“诚信”与“尊重正当程序”等面向来考量侯选人是否具备
精密思考与办成实事的能力;同时,在发觉这个帮派与众角头其实“走不出旧时代”,
也使得“亚洲停滞”的敝害益加彰显。
这场选战的利导因素之一,着手处可由伴随世界价值之亲美友日的人权自由民主派,
去对比包藏威权价值之四处寻求统治的党国体制派。
评论换将,将士可为,甚至暗示成“为谋私利,羞辱党员”;
主帅则可表示:“无论对手换成谁,自己与团队都将全力以赴。”
政策的执行将是“先让人民同意,再让人民满意。”以提高支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news.wenweipo.com/2015/03/06/IN1503060015.htm
“铁帽子王”没法任性且权力小
【文汇网讯】
2015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的一句“铁帽子王”,红
遍大江南北。一时间,“铁帽子王”成为权力不受约束的代名词。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
研究院副教授、清史专家李典蓉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和大多数网友想像不同的
是,真正历史上的“铁帽子王”,“不仅没法任性,而且权力很小”。
什么是“铁帽子王”
记者:什么是“铁帽子王”?
李典蓉:所谓的“铁帽子王”,是清代民间俗称,这个称谓也只出现在清代,指世袭罔替
的王爵。王爵的后代可以承袭爵位,无需降等。事实上,明代的王爵就有分世袭与不世袭
,清代承继了这个制度,并加入满洲本民族特色。
记者:清朝总共封了多少个“铁帽子王”?
李典蓉:清初设立的8个世袭罔替的王,基本都是功封。之后受恩封赏的,尚有雍正朝和
硕怡亲王、同治朝和硕恭亲王、光绪朝和硕醇亲王、光绪朝和硕庆亲王。清朝前后总共有
12个“铁帽子王”。
中国青年报:明初皇帝分封的王,对皇权有一定的威胁,例如靖难与宁王朱宸濠起兵,那
么,为何清朝还要承继明朝,设立王爵,皇帝不担心日后“铁帽子王”成为政权的隐患吗
?
李典蓉:明清设立王爵,通常只是为了安抚、安顿宗室。清初设立世袭罔替的王爵,也只
因为立国之初,这些皇亲宗室对皇室与社稷有大功绩。
而且,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清初的皇亲宗室是先有极大的权力,才能成为“铁帽子王”
,而不是成为“铁帽子王”后,才有了权力。
清入关初期,这些被封为世袭罔替的王,有参与议政权,基本都是八旗旗主,也掌握了兵
权。清初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国政基本都由这些王、贝勒、八旗旗主等人参与。入关后,
清王朝政权还不稳固,需要借助宗室的力量,他们确实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清初王室犯
罪,惩罚并不严厉。例如那思陆《清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一书中就提到,“清入关后,
宗室觉罗犯罪,常受特殊照顾,清初顺治康熙年间尤然。”有史料记载,国初定,王以下
及宗室有过犯,或夺所属人丁,或罚金不加鞭责,非叛逆重罪,不拟死刑,不监禁刑部。
“铁帽子王”如果“任性”,后果很严重
记者:当上“铁帽子王”,是否意味着可以“任性”?
李典蓉:答案是否定的。随着皇帝地位稳固,国家局势安定,经过康熙与雍正两位皇帝对
宗室力量的调整,又有了军机处,参与政事者多为朝中文武官员,议政王大臣会议基本已
经消失,这些亲王、郡王、贝勒们对国家政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影响。皇亲宗室也极受约
束。所以,“铁帽子王”的后代,如果不关心政事,基本上多过着衣食无忧的惬意生活。
记者:“铁帽子王”如果任性,后果会怎样?是否有典型案例?
李典蓉: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是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生前权势极盛,清代王公属下人在北
京郊区大量圈地,多尔衮占地最盛,也有强迫献地的举措。清朝野史传说,多尔衮娶了顺
治帝的母亲,野史也侧面证明了多尔衮的权势,顺治帝甚至曾称其为皇父摄政王。有史料
记载,多尔衮被封为皇父摄政王后,礼仪排场也向皇帝看齐。“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
人,俱僭拟至尊”。但多尔衮一死,顺治帝福临就下诏削多尔衮爵位,撤去庙享,罢黜宗
室地位,财产入官。其弟豫亲王也被连累。直到乾隆三十八年,多尔衮才被乾隆皇帝平反
,追諡为睿忠亲王。
记者:多尔衮是死后才被夺去爵位,这是否可理解为“铁帽子王”有“免死金牌”?
李典蓉:即使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没有“免死金牌”。如果“铁帽子王”“任
性”,严重的,甚至会被赐死、夺爵。
王室被夺爵,通常与参与政治或是其他个人行为有关。如和朝廷官员拉帮结派,干预过多
政事。还有一个参与政治斗争的例子。咸丰末年,郑亲王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受遗诏共理
朝政,但两人与慈禧不合,被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肃顺被杀,郑亲王端华被赐自尽。
此外,礼亲王的后代昭,在嘉庆二十年时被人控告凌辱大臣,并且对庄头滥刑,因此被削
爵。但世袭罔替的王如果本支获罪,旁支可以袭封。
“铁帽子王”不能无法无天
记者:清朝如何约束“铁帽子王”等皇亲宗室成员的行为?
李典蓉:清朝对皇室形象极为看重,一旦皇亲宗室成员出现问题,会分别案情内容,交宗
人府以及户部或刑部共同审理,最后皇帝也必须给予判决意见。不思检点,有失身份风范
者,都有可能受到惩处,或降级,或夺爵,或被圈禁发配。清代对于宗室犯罪惩处,是有
明确的法律规定的。
记者:管理“铁帽子王”等皇亲宗室的机构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
李典蓉:主要就是宗人府。宗人府这个机构源远流长,明代对宗人府就有明确的职掌,清
代继承之。宗人府的职掌是“掌皇族之政令”,负责管理皇室成员,有点像是专管皇室的
户政机构,同时也兼理司法审判。如果宗室犯罪,宗人府有会同中央部院户部、刑部共同
审理的权力。
记者:除此之外,有无其他相应制约、限制皇亲宗室成员的制度?
李典蓉:虽然清代封王爵承继明朝制度,但清朝的王公与明代相比,只有封号、俸禄、庄
园、府宅,没有真正的封地,且他们必须住在北京,这也是为了便于管理。
“铁帽子王”之所以被称作“铁”,并非帽子是铁做的,事实上,清代亲王的顶戴是宝石
。“铁”的意思指稳定、不改变,世袭罔替王爵的后代可以承袭爵位,无需降等。但这不
能代表其地位稳固,更不用说任性、无法无天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