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CrossStrait 看板 #1M5UPBFc ]
作者: boyoISbitch (大牌独派跌破支撑) 看板: CrossStrait
标题: [新闻] 换柱之争 “人”不是首要问题
时间: Thu Oct 8 11:43:03 2015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236060
执政党选情危殆之际,爆发可能调整已提名总统参选人的争议。排除纯属旁观嘲讽或基
于对特定政治家好恶的批评,是否应调整提名洪秀柱的各种主张背后,大致可以看到两
种论理逻辑。
第一种逻辑或可称信念逻辑;第二种逻辑则可称责任逻辑。两种逻辑过去曾见于在野党
内部辩论,现则可见于调整或反对调整执政党参选人的各种主张。
信念逻辑的共同点,是坚持政党政纲与核心价值。坚持核心价值又区分成两种相反立场
。第一种立场称为信念理想主义,认为政党政纲与核心价值,有其根本的道德基础。尽
管与这几年台湾的民意走向相左,但政党与政治家的品格,系于一本初衷。越是风雨飘
摇,越不应随波逐流。如果民意不可扭转,则国运如此,人事已尽。信念理想主义倾向
认为七年执政的问题,正是在关键政策上偏离传统价值,取媚现实。参选人理应致力政
策升级,返归政党本衷。
第二种立场称为信念务实主义,认为政党政纲与核心价值,兼具道德性与务实性。调整
和诠释当与时俱进,始能顺势引领民意。信念务实主义倾向认为,执政与选情危机在于
说服不力,不赞成用舍生取义去捍卫传统。
责任逻辑的共同点,是坚持政党争取选票极大化,以增加政纲落实机会。坚持选票极大
化,又可区别为两种立场。第一种立场姑称为胜选责任主义,认为民主政党责任,即在
选举中增加席次与执政可能性。支持者与民意趋势的变迁,亦应反映在政纲与价值的调
整上。
民意是政党道德基础的最终裁判,政纲与核心价值没有高于民意的本体基础。胜选责任
主义倾向认为,执政危机在于政党核心信念落后于民意,选情低迷是因为参选人主张与
台湾潮流相左。
第二种立场称为存在责任主义,认为民主政党有效存在的优先前提之一是选举,增加席
次与执政可能性,乃可不负支持者之付托。但支持者之多寡,并非政党道德基础的最终
裁判,政党责任亦系于其有效存在,有助改善政治共同体的生存展望与精神福祉。
信念逻辑下的信念理想主义,显然会坚持“挺柱”,至一兵一卒在所不惜。如遭民意强
烈否定,则人事已尽,同志们在此分手,品格垂诸青史。责任逻辑的胜选责任主义,则
会鼓吹“换柱”,否则背离民意的过时政党与惨败的参选人,没有存在的现实意义,不
如“换党”。
显然,这两种立场殆无妥协空间。如果多数执政党人乃至民意,对此次争议是这两种观
点,则争议无法善终,选后两党制的政治版图会大变,公众亦需认真思考,没有中国国
民党的中华民国,维系发展与和平的路径。
信念务实主义与存在责任主义,固然属不同逻辑,但讨论是否“换柱”,应该有比较宽
广的交集,也比较能缓和内外地动山摇的激烈变化。交集与共同点应该是厘清三个问题
:第一、政党存在、其核心价值与政治共同体存续前景的关系,这是一个政党道德基础
与正当性的问题。第二、这种关系如何转换成对政纲与参选人主张的有效诠释,以改善
选举的表现。最后才是“谁”、“怎样说”,可以更好地向选民诠释政党存在的必要与
主张的优势。
如此看来,换柱争议的“人”,不是首要问题,逻辑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