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国民党和民进党根本是同一个圈的
骗完选票之后还是收钱办事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20/article/2152
吴媛媛: 台湾的偏左意识在哪里?
2014/12/03
作者:
吴媛媛
前一阵子选战越演越烈的时候,我在无数讨论当中看到人们把争论的焦点放在:“谁是最
会做事的人?”然而,“会不会做事”其实对不同的人来说定义南辕北辙,在现代民主社
会,选会做事的人固然重要,但是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我们要一个会‘怎么样’做事
的人。” 而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必须回到现代民主代议制度里一个核心的概念—
—左和右。
左和右是政治光谱上的这两个面向,涵盖的层面很广,但是在政党政治中最常被用来划分
对社会正义和自由市场经济的见解,直接影响一个政党的施政方针。大致上,偏左的理念
包括了资源和收入的重新分配,认为社会进步的指标体现在一般大众的福利上,试图干涉
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带来的不平等;而右派精神认为每一个人的价值都取决于自身,社会
的进步来自于个体追求卓越的力量,应该容许市场和资本主义带来的不平等。在这个光谱
上的定位决定了一个政党在经济、社会、文化上几乎所有政策的基调。在民主制度较先进
成熟的国家,通常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必须学习和理解这个基本的概念。这个概念
为选民和政党在分析和评估政策方针实提供了一种默契,一套互相理解的语言。当然,这
两种意识形态体现的是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对社会公义的见解,没有人能断言孰优孰劣。
很可惜的是,有很多比较年轻的民主国家,虽然进口了整套选举代议制度,却对左右概念
了解不深,甚至带有很深的误解。在台湾,我们的义务教育没有系统地介绍这些观念,我
们固有的历史经验也让我们对所有偏左字眼带有很盲目的恐惧。偏左思想常常被等同于共
产极权,社会主义常和毛泽东和史达林的脸产生联想。我在这个社会中长大,对政治思想
还一知半解的时候,来到了欧洲。头一年,每当欧洲人介绍自己是左翼Left-wing,还有
在街上遇到民众游行支持社会主义的时候,我都会下意识地冒冷汗。那时我才惊觉教育和
社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妖魔化特定字眼的深刻效果。
现在全球大部分较发达的民主政体,都是以偏左、偏右来区分的政党理念,而台湾因为左
右思想的真空,加上根植于社会的统独问题,形成了完全以族群背景来划分的四不像政党
政治。几年前,我试图在政治的光谱上定位欧美几个国家和台湾的政党,但是却无法区分
台湾两大党。国民党身为一个典型的建国政党,一党独大几十个年头,为社会中的保守力
量发声并不稀奇,而民进党身为一个带有草根气质的资深在野党,似乎有一种为劳工大众
喉舌的形象,但是如果比较这两个政党的实际政策导向,除了中国议题以外,我感觉不到
任何决定性的区别。
换句话说,中华民国共和宪政一百多年,也由两个右派政党执政了一百多年。这个现象当
然会酿成社会隐忧,我想这一代台湾人都感受到了,这个隐忧让我们的生育率是世界数一
数二的低,让我们的房价/收入比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高,让《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作者
皮凯提惊呼,台湾的GDP都到哪去了?所以我这几年来不断问自己:“台湾的偏左意识在
哪里?”我不肖想台湾突然出现类似西北欧福利国家的左派政党,但是出现中间偏左的温
和政党也许不无可能?
看着最近几年台湾的公民运动开始发酵,一直到柯文哲的市政白皮书达到一个顶点——如
果我们把柯文哲的政见和欧美的偏左政策放在一起,会发现惊人的相似度。重新分配资源
,公共房屋和社会照顾,都是典型靠左的语言。所以这次柯文哲的获胜,我个人把它视为
台湾偏左意识的觉醒,是台湾自从普选以来最具历史意义的一个民主里程碑。
然而就事实来看,在大部分选民不自觉地与左派政策越看越对眼,但是对左右观点还不太
孰悉或带有误解的情况下,未来柯文哲团队可能会面临的一些危机。因此我想就瑞典这八
年来左右派政党轮替的经验,提出以下三点,作为台北市民监督柯政府时的一个参考。
第一、了解无论是左是右,都有极限
我觉得清楚左右概念最大的好处不只是让民众和政府机关对施政方向更有默契,最可贵的
一点,是它也让选民知道在拥护一个方针的同时,也要做出牺牲。八年前瑞典是由社民党
执政的。社民党全名社会民主工人党,就是走出“瑞典模式”,提出以社会主义修正自由
市场的瑞典左派大党。这个政党上一次开始执政是在九零年代,然而在步入二十一世纪以
后略显疲态,公共部门膨大,效率不彰,适逢全球金融危机却无法提出有力的对策。因此
在2006年大选,输给了以瑞典温和党为首的右派联盟。右派联盟在这八年提倡公共部门资
源紧缩,奖励竞争,全面降低所得税,增加企业减税项目,同时瑞典温和党籍的经济部长
用鼓励私人企业和刺激内需市场等策略,带着瑞典几乎毫发无伤地走出了金融危机。然而
,就在上个月的大选,右派联盟失去了关键选票,让社民党再次成为了议会中的最大党。
为什么瑞典今年选择了社民党?简单的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右派联盟大力“拼经济
”的同时,对社会服务部门也造成许多伤害。举例来说,右派联盟发起了所谓的“营利性
公共设施”,比方说盈利诊所,这些盈利诊所就像瑞典的其他公立诊所一样,都是免费的
,但是盈利诊所可以透过改善效率或是增加病人人数制造盈余收入。这个方法的目的是导
入市场机制,提升竞争和效率。这个策略在诊所部份的效果不错,医疗服务的平均等候时
间比以前短了很多,但是在教育部门却带来更大的问题,很多盈利中学为吸引学生,有的
开始花钱做广告,有的用每人一台Macbook当作号召,然而为了压低成本,学校的图书馆
、实验室等公共建设的品质越来越低,用在给每个学生的经费也越来越少。
另外,瑞典很多中产阶级也意识到,虽然他们因为减税,每年多了几万块钱可以去西班牙
度假,但是大企业却在同时享受了更优惠的税目减免,对国家整体税收造成的冲击比他们
预期的还大,最后他们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右派联盟内阁有很多“会做事”的人,这点民众也都理解,当温和党的经济部长卸任时,
许多社民党的民众也给他最大的掌声和感谢,一位英国的政论记者还开玩笑说,如果你们
不要他,可不可以把他借给英国?瑞典人不要他不是因为他不会做事,而是他们已经看到
了偏右政府的极限。没有一个政党的方针是永久的解答,国内外局势不断在变迁,现在瑞
典选了社民党,但是谁也不知道未来瑞典需要的是什么,政党只有把皮绷紧了,想办法让
民众满意。人民用手中的选票逼迫政党不停进行良性竞争,这才是民主代议政治的本意。
第二,了解税制
我们一天到晚听到台湾人喊“中华民国万万税”。但是只要看一下下面几个国家的总税收
占生产总值排行,就可以看出 “中华民国万万税”只是一个迷思。
付税这件事是直觉和逻辑的拉扯。就直觉来说没有人愿意把辛辛苦苦赚的钱拿出来,但同
时我们也理解,我们期待的社会改革和福利,没有一项不是要用税收来实践的。柯P如果
要实践他提出的市政,很有可能在未来必须增加一些税率或是税目。而因为所得税率采累
进制,加上资产税的课征,到时候越有钱有资产的人会受到越大的冲击,也会越想尽办法
来反对。那时候他们一定又会拿“中华民国万万税”这个说法做为号召,因为这招几乎屡
试不爽!我希望台湾大众不要再掉入这个圈套。那些人不会告诉你的是,当你庆幸自己省
下了那几趴的税,他们省下的可能足够营运好几家公立托儿所。这就是瑞典这么多人明明
知道每年要多付一些税,还是宁愿投社民党的原因。其实现在世界上几乎找不到另一个像
台湾在税制上这么优待富人的民主政体了,就连最保守的美国共和党和日本自民党,都要
给他们的一般大众一点面子。
另外,我也听过很多台湾人说,与其要求富人付税,达到资源重新分配,还不如努力加油
,让自己也跻身富人的行列。我没有听过比这更谬误的想法了!可悲的是,真的很多人被
这个信仰牵着鼻子走。这个心态造成的现实是社福措施的普遍缺乏,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让受薪阶层在公司爆肝赚房租钱,还担心没钱抚养下一代。事实上,个人追求致富和社
会福利不应该互相冲突,在西北欧的福利国家也有很多有钱人,他们住的房子,开的车,
享受的地位,都是一般人得不到的,只是他们社会责任也相对比较高,如此而已。
第三,参与政治
人民对政府的信赖感是增进社会福利和公共建设的关键,这个信赖感只能建立在完全开放
透明的政府机关,和理性的监督和质询上。柯P在政见中已经承诺要将财政透明化,假设
他做到这点,那剩下的就是在野、媒体、和人民监督的功夫了。关于这点,我在这里想提
出两个现象供大家思考。
第一个现象是台湾的“嘴砲”文化。当执政者政策失当,我们的回应常常不具任何建设性
,我看过最普遍的说法有“xxx良心被狗吃了吗?”“xx党,不意外”等等。这不算是参
与政治,只是嘴砲而已。在质疑政策失当时,真正重要的是督促政府出面解释,提出改善
的方法,和预防错误再次发生。前几年瑞典右派联盟提出一个创造更多劳动阶层工作机会
的方案,那就是减免餐饮业的税目,希望透过鼓励餐厅雇用更多人手来刺激劳动市场。两
年后,有媒体计算出来,这两年国家因为这个政策而损失的社会成本,和真正创造出来的
工作机会完全不成正比。这些数据造成民众质疑的声浪。面对舆论压力,执政党出面解释
,分析他们此项政策也鼓励了新餐厅开业,同时降低了餐厅价格,刺激更多餐饮消费,如
果综合这些因素,确实可以平衡社会成本,长远来看还可望促进成长。他们也了解到餐厅
老板雇用更多人手时,其实有很多隐藏的成本,所以提出了几个方案,希望让餐饮业雇人
更简单。经过了政府的分析之后,有很多人表示理解。(也有很多人不买单,最近社民党
一入内阁就提议要取消这个对餐饮业的税率优惠。)
以上是一个瑞典的人民、媒体和政府机关分析和探讨政策的典型例子,仔细想想,我们在
台湾鲜少能读到媒体有如此具体的分析,鲜少能听到台湾民众不带嘴砲的声浪,更别说得
到政府即时切题的回应。这绝对是一个朝野全体努力的方向。越是就事论事的舆论,越能
督促政府。漫天开骂只会让他们有机会模糊焦点,或是找一个让民众可以指著鼻子骂的代
罪羔羊,让真正的议题不了了之。坦白说,所有政党的最高守则都是巩固选票。台湾的政
党一直以来可以用打族群情感牌来吸引票源,模糊其他议题,是让台湾民主进程跛脚的主
因,我希望台湾的政党今后有个民主政党该有的样子,拿出实际政策来说服选民。同时每
一个公民对公众事务的批判能力也非提升不可。无论你投的是不是柯p,现在已成定局,
如果有不满,请把它转化为有建设性的批评和质疑。在瑞典,右派联盟这八年来有许多对
公共部门的改革,也受到了社民党支持者的肯定,社民党政府宣布将在维持这些改革的基
础上继续推动社会福利。所以理论上,只要政府能有效被监督,不管选战谁赢了谁输了,
每一个人民都是赢家。
台湾人讨论政治时的另一个现象是一种被媒体牵动的余兴文化。这次六都选战打得火热,
我最爱每天上网看选战新闻 ,娱乐性十足,然而我们每天讨论的议题总是随媒体起舞,
今天报导了什么大家就一窝蜂讨论,隔天又有新的。瑞典的选战相较之下单调多了,主流
报刊一定会把主要版面留给几个重大主题:经济,社福,教育,环境,欧盟,两性等等。
每次在选举前,瑞典报纸的版面常常满满的都是图表和解释,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瑞典
在这些主题上的现况和展望。可能有这十年来瑞典电力的各种能源分布,指出不同党对核
能的政见。或是这十年来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曲线图来说明瑞典的收入发展,指出高阶层的
收入增加速率比其他阶层高了好几倍,造成社会不平等加深等等。
台湾媒体常用政治人物的言行互动吸引我们的视线,让我们忘了还有更重要事要讨论。其
实一个再热门的话题,如果对社会未来没有什么实质的后续影响,那充其量不过是余兴。
当然我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有点余兴,但是很多人觉得看了这些余兴话题,耍耍嘴皮子,就
是讨论政治了,却不自知把花边新闻误当成了真正的资讯,是很危险的。
以上是根据我对瑞典社会的一点点了解,反思台湾民主的一些浅见。民主法治这个字眼听
起来很高尚,但是相反的,民主法治恰恰就是建立在人心一点都不高尚,还会不断犯错的
假设上。就算是民主发展再完善的国家,也会不断地发生错误和弊案,重点是在面对人性
弱点的时候,我们怎么减低损失,预防重演。我感觉台湾绝对有潜力成为全亚洲民主制度
和公民社会发展最成熟,最适于居住的地方。
(作者台大中文系毕业,瑞典隆德大学东亚政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