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给蔡英文的产业政策白皮书

楼主: Fant1408 ( )   2015-09-25 20:28:39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635
三年前,笔者曾经就台湾将会面临到的问题向总统府提出建言,尔后另作整理写成〈给马
总统的一封信:您所不敢面对的台湾真相〉一文,并发表在“想想论坛”。当时笔者所预
见的台湾崩坏场景,如人才流失、产业缺工、财政崩坏乃至国内企业竞争力彻底消失等后
果,于今日全部浮现。此刻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下一任总统不再会是马英九,而很可能会
是蔡英文。因此,笔者愿意在此台湾产业发展存亡之际,提供一系列具体产业政策建议,
供蔡英文候选人参酌。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仍然没有政党提出一个可行的挽救经济及提升产业
竞争力的方案,如洪秀柱候选人,依旧停留在丢出一个她自己也未必明白的“工业4.0”
空洞术语。但台湾当前需要的是,能够挽救出口贸易衰退、强化产业体质以及找到未来发
展趋势的具体政策,方能度过难关并且向前迈进。
笔者基于前述台湾产业问题,先针对解决挽救出口贸易衰退,提出产业存活政策。
眼前首要做的仍是产业存活。而笔者之所以说是“产业存活”,而非“救活产业”,是因
为当前的产业发展政策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就现况来说,我们只能先设法保存命脉,转往
正确的方向走,不可能继续往错误的方向前进却能救活产业。
若具体分析,台湾近期的出口衰退实际上有表中里三层因素。
表面因素,是因为中国红色供应链的崛起,取代了台湾电子业,加上台湾对中国依存过高
,在这波中国衰退的连动效应中所造成的。
中层因素,则是因为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已经走向终点,即便是苹果,恐怕在五年之后,
也将走向落没,这并非因为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或是工程人员的科技研发能力不足,而是因
为就当下来说,人类还没想像到下一个世代的消费型态为何。从个人桌上型电脑、笔记型
电脑、小笔电、平板乃至手机,都是有着类似脉络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依序演进,电子穿戴
式装置则是这个脉络的终点,而且是无法取代手机的一个失败产品世代终点。此问题的具
体分析容往后提到产业演化的部分再详述。
最里层的核心问题,则是台湾企业没有人才。固然台湾经济有前述两个问题,上述两个问
题却是世界各国都必须面临到的,但台湾受到的影响,显然远大过其他国家,这就不能用
马政府所称的国境环境因素来自欺欺人了。
其实由过去二十年台湾产业发展演进过程中就能发现,台湾企业大多数而言,是处于不需
要有前瞻性策略及开创性人才就能存活的状态,直到今日也是如此。当1990年代,台湾产
业技术开始停滞,此时台湾企业选择彻底走进中国来维持获利,而在马政府执政后,台湾
企业在中国已经逐步失去竞争力时,则透过政府租税、土地、外劳补助以及压低员工薪资
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从中小企业到大公司,都借由马英九默许的炒房风气,以土地投
资获利来弥补其本业亏损,而这个做法的后果,也就衍生出今日高房价的严重问题。台湾
企业或者借由跟随机会财的浪潮,赚取一波的获利,而让社会大众忘记这些公司的本质仍
然是有问题的,没有开创性和前瞻性,如今日那些被红色供应链逼得节节败退的电子公司
,或是股价持续探底的宏达电都是最好的例子。
基于上述分析,台湾企业若要存活,只能采取以下做法。
1、以最快速度,找寻可转用替代的切入市场。具体而言,中国原本进行的产业发展和升
级方向,应当是瞄准韩国,但因为中国的内部问题,致使除了电子商务外,其产业整体并
无法有所提升转变,因此只能瞄准较易模仿取代的台湾,并彻底取代、吞食台湾的产业链
及市场来换取中国产业生存。所以可以预期,当前台湾现有的供应链及市场全都已经是中
国的目标,而且对方是不惜一切代价地要来击垮台湾。如果台湾企业还要保住一口气,就
必须跨公司甚至是跨产业来思考,目前世界各地还有什么不受关注的冷门产业,或是不容
易想到的新颖市场需求,是台湾厂商能够快速切入的。比如,前进东协国家或是印度,结
合台湾的电子、机械、医材技术,出口整体性的现代化生活设备及服务。换言之,台湾企
业不应再把目标放在如何于现有领域和市场胜过中国,而该是去探索其他的可能性。
2、透过在台的东南亚移工,加速台湾产业海外在地化。在这三到五年间,没有意外的话
,中国为解决经济衰退问题,只能透过进一步强化扩大内需,动用国家力量,让中国企业
吞食掉目前被台企和外企掌握的市场,到时才会是各国噩梦的开始。相对而言,东协和印
度已经逐渐成为新兴消费大国。台湾或许可以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在台的东南亚移工,将
移工当成我们探索东协市场或是协助行销台湾品牌的一个媒介,让台湾产品透过他们的帮
助,变成一种“在地人喜爱的品牌”,或是透过东南亚移工开拓东南亚地区、回教市场可
能的潜在需求。台湾政府在积极面对移工社会问题时,也能借由他们帮助台湾找到新的生
存据点。
3、挖角顶尖人才进到台湾。台湾当前需要的还是顶尖人才。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台湾企业
的问题,就会发现到台湾企业竞争力不足、欠缺顶尖人才以及薪资环境不佳,三者是呈现
环环相扣且恶性循环的状况。台湾企业由于缺乏具前瞻眼光和开创性的人才,也因此无法
在技术、行销乃至品牌建立上突破,同时因为企业层次无法提升,企业发展性和获利能力
不足,当然也就无法提供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也无法以优渥的薪资吸引人才进来。即便找到
了人才,台湾企业也无法提供足够的舞台供其施展能力。而台湾企业之所以会缺乏顶尖人
才,归咎根本还是因为台湾企业并未将人才视为资产。当政府想尽办法要招揽国外优秀人
才或是台湾留外人才进来台湾时,却没意识到,如果台湾企业仍然不愿意给予那些人才合
理报酬时,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愿意为台湾效力。
若要改变台湾产业现有的困境并在技术上突破,政府只能先修改法规,让公部门能以远比
目前高的多的薪资招募挖脚到我们所需要的人才,同时透过租税手段,惩罚大量聘用外劳
、却吝于招募人才的上市公司,奖励那些吸收外国优秀人才进到台湾的公司。
4、将现有对科技业的补贴转用于投资青创事业。台湾企业目前面临到的另外一项严重问
题,与上一点也高度相关。正因为台湾目前企业的水准无法提升,使得台湾许多优秀的年
轻人才以及众多接受大量教育资源培育的年轻劳动人口,无法真正发挥他们的能力,或是
在其职位上从事著远远不需他们现有智识能力就能进行的工作,或是受限台湾企业内僵化
的体制结构,而拖累了他们的真正竞争力,这点在电子业中尤其严重。若能将目前政府对
于现有电子业那些钜额的无效补助,改投资于以软件资讯为主体的青年新创事业,透过这
些新创事业快速成长,反而更有机会扩大就业需求。
5、扩大国内影视娱乐产业。过去政府在面临经济严重衰退、失业率飙升时,其挽救就业
率的方式常是透过举债扩大公共建设的方式,但这样的政策除了效果有限之外,通常也伴
随后续大量政府负债增加。在未来可预期的产业衰退状况下,扩大内需确实仍然是必须执
行的政策,但选择正确的方向来扩增就业需求,才能有效缓解失业问题。
以笔者来看,扩大内需的投资项目,最适合的标的,正是影视娱乐产业。台湾的影视娱乐
产业过去一直是华人世界的领头羊,在整个亚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直到近年来,台湾经
济衰退,连带影视娱乐产业的投资锐减,才被韩国、中国接连超越,但台湾的影视娱乐产
业仍然有相当扎实的根柢,而对于影视娱乐产业的投资,不仅能够创造职缺,还能促进消
费。尤其是在失业潮来临时,除了中高龄员工外,首当其冲的就是毕业即失业的新鲜人以
及职场新鲜人,以影视娱乐产业为中心,同时动带资讯、文化产业,便能有效消化掉失业
人口,同时扩张内需消费市场,持续带动工作需求,甚至可能再度带动台湾影视娱乐产业
出口复兴,更不会像过去举债扩大公共建设的作法,对于挽救经济和失业率的效果有效,
却增加公共财政泡沫化的风险。
当前其他候选人对于解决台湾产业问题所提出的政策,仍停留在空洞的口号和那些知易行
难的政策(例如产业创新、转型之类的说词)。上述笔者所提出的这些政策,咸信能够务
实地缓解未来四年内台湾产业愈加严重的衰退潮。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是从根本上加强台
湾产业的体质。笔者将在下篇继续提出强化产业体质的可行政策供蔡英文候选人参酌。
作者: chipher (紫星)   2015-09-25 21:36:00
推娱乐产业,台湾音乐实力很强,好好发挥的话商机很可观,而且没污染又能带动观光
作者: takuminauki (蚊子)   2015-09-25 21:46:00
人才不是重点 公司文化才是宏碁也用过很多歪国高层 还是变水饺股...
作者: bbo40453 (祐!)   2015-09-25 22:04:00
第一一点大家都会说,但那应该是企业家的事,第二点蔡之前才讲过,第三点台湾企业连台湾人才都留不住还想招揽外国人总结:台湾企业家自己作死
作者: takuminauki (蚊子)   2015-09-25 22:05:00
政府该做的还是一个好的环境...自由贸易 先进法案 开放政策 良好财政
楼主: Fant1408 ( )   2015-09-25 22:15:00
那takuminauki 为什么马政府照你想法做了 经济还更惨
作者: takuminauki (蚊子)   2015-09-25 23:46:00
马囧只有想法 但真正做的还太少
作者: fortun795 (飘≠伤)   2015-09-26 19:07:00
蔡英文推出的政策很务实可行,对台湾最有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