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讨论戴季全和柯P的人事处理
发现当年阿扁当台北市长也发生过 还发生两次
一次是台北市警察局督察长陈衍敏
另一次是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张振宇
这两位都是被阿扁破格任用 后来都出事害惨阿扁
陈衍敏跟周人参有关
张振宇则是被抗议下不得不下台
以下摘自炎黄艺术月刊 1996 年 5 月号
北美馆近日风云诡谲!一幕幕戏码正在上演,扑朔迷离,让人目
不暇给,是一出收视率颇高的连续剧。
四月十二日,一群不满北美馆最近行事风格的艺术界人士,召开
“抢救北美馆”记者会,强烈抨击馆长张振宇,流弹并直射市长陈
永扁,揭开了整个事件的序幕。而隔日(四月十二日)由近五十位
艺术工作者组成的“除色小组”,粉墨登场,上演行动剧“我们的
脸绿了”,要求张振宇下台,并决定继续扩大抗争。张振宇随后举
行记者会,指“美术界的抗争,肇因于派系的纠葛、利益分配不均
”,并意外牵扯出馆员伪造公文。一时之间画坛震动,也震撼了台
北市议会,不但召开座谈会,并由廿多位议员连署要求进行调查;
而民进党籍的市长陈永扁、副市长陈师孟都先后出场,卷入这团绿
色疑云中。“外戚干政”“典藏黑幕”“排除异己”...“特权
反扑”“利益分配”...一幕幕的剧码,异声异调,惹得看官们
一头雾水,俨如一场“北美演义”;就目前情形看,戏码恐将持续
下去,但所暴露的一些现象却值得观众讨论。
一、美术馆的典藏作业
美术馆的典藏问题向来备受关注,“北美演义”主要的导火线即
是关于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黄海云作品的典藏案。该案于前任馆长
任内即通过,在新馆长任内却订出超低底价(五百号二十万),使
画家“灰头土脸自动出局”,而同案某位女画家,却订出高价(三
百号八十万),两相对照才引发轩然大波。
作品能进入美术馆典藏,是艺术家的梦想与荣誉。美术馆典藏作
品即使价格稍低,艺术家并不在意,但若低到毫无尊严的地步,则
“灰头土脸”、毫无荣誉可言,自难以让人接受。画价订定容难客
观,但画艺成就亦有公断,比次底价问题被疑为非单纯的行政疏失
,自难免争议。
大家都期待典藏作业能够透明化,作品定价“都经合法程序”“
一切可以摊在阳光下”,但尊重制度与玩弄制度却往往是一刀两刃
,诚如张馆长所说“公道自在人心”,馆长角色的扮演岂可不慎!
否则华丽的殿堂岂不成了艺术家的梦魇之地。
二、行政专业与艺术专业
从过去文大美术系与华冈艺校的经验,都说明艺术专业并不等同
行政专业,使命感也不等同行政能力。艺术家当行政主管有成功的
例子,也有失败的例子。艺术专业与行政专业是相得益彰、还是角
色混淆?民进党的“新人新政”是值得喝采、或是要赔掉“正义、
客观的形象”?是“快乐希望”、还是“利益权谋”?在在都严格
考验著全体市民与“绿色执政”当局。
三、资源的运用与分配
事件发生后,抗议者即已展开连署行动,而另一方面的护卫签名
也悄悄展开。过去艺术界对于抗议事件大都步伐齐一、沆瀣一气,
但此次却兵分两路,且颇有对决之势。张馆长曾一再强调,认为抗
议事件“这全是过去的特权被打压及利益分配的问题”。“特权”
之说令人忧心,“利益分配”之说亦乏格局。平心而论,美术馆有
义务将资源对社会作合理、有效的运用与分配,否则,岂不形成“
新特权”?此刻,馆方应对抗争焦点提出可以今人信服的说明,岂
可将责任推给“上帝”!如果将比次事件单纯的视为只是新、旧特
权之争,扭曲事件本质,不唯缺乏胸襟与误见,社会亦必付出巨大
代价,美术界将从此永无宁日。
“除绿行动”一波接一波,“北美演义”正在持续加温,但看官
希望看到的恐怕应是美术文化更美好的明天。
http://www2.nsysu.edu.tw/appaf/mountain/dg960501.html
其实当时美术界的抗议 阿扁都还撑得住
下台的决定点是当时台北市议员费鸿泰在事件延烧后
揭发张振宇要工友到家中修理水电
最后阿扁让张振宇下台
原来阿扁也有这一段 后来还是当总统了
虽然戴季全跟陈衍敏和张振宇比起来跟本小咖
柯P未来用人要更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