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中国国民党的败亡 正经的历史

楼主: kkamn (yy)   2015-08-04 11:52:40
=> 我先写国民党最后的结局:国民党因为课纲争议遭受民众唾弃,在台湾的政权也消失在
历史的洪流之中,而压倒国民党在世界上最后的政权的引火线,竟是一群十七八岁的高中生,
如果蒋中正还在世,一定会不胜唏嘘。 ~全剧终
国民党为何失掉大陆江山?-由郝柏村新书发表会谈起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849/tony0849.html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850/tony0850.html
今年六月十六日,前行政院长、国防部长与参谋总长郝柏村发表新书《蒋公日记一九四五
~一九四九.郝柏村摘注》, 国内各家媒体都有报导,我也注意到了这则新闻。郝柏村
花了四年时间,深入研读蒋介石在1945至1949年的日记,提出了个人的解读与看法。
1945年,蒋介石领导对日抗战胜利;1949年,国民党失去大陆江山。短短几年之间,政局
变化之大,为历史所罕见, 其中转折如何?身为国家领导人的蒋介石,想法如何?他的
私人日记,向来受到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所重视与关注。
郝柏村在这场新书发表会中感慨说,中央政府迁台后,党政要员对于大陆失败原因都讳莫
如深,当时他是一个校级军官, 大陆郑州、徐州、沈阳,及最后的重庆、成都沦陷,他
都在场,但却无法知道何以失败如此之快。
郝柏村的谈话内容,吸引了媒体的注意。其中之一,是他就军事观点,以“事后之明”提
到了“六个如果”。 他认为当时国军虽然作战失利,但如果蒋介石战略处置得宜,国民
党至少还能稳住局势, 不致于造成整个大陆的失守(注1)。
国民党在内战失败,郝柏村认为以黄埔一期为主的国军指挥官能力不足是主要的原因。他
说, 黄埔一期生短短十年内从排长升到师长,对于战略、战术素养,尤其大军团的指挥
能力不足, 所以造成作战失败。
郝柏村出身黄埔军校,这样的说法,大概是“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我不认为这是主
因。 黄埔军校生十年内从排长升到师长,对于战略、战术素养、大军团的指挥能力,诚
然历练不足, 然而中共建军的时间比黄埔军校成立的时间还晚,部份将领还是出自黄埔
军校, 中国共产党的将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共建军之后,先后对抗国军及日军的追
剿, 一向以小规模的游击战为主,又有几个将领曾有过指挥大军团的作战经验呢?
郝柏村严词批评黄埔一期生,而历史学者则是批评蒋介石在国共内战的领导能力大有问题
, 以致造成国军的溃败。郝柏村提到“六个如果”,其实都不是黄埔一期的战场指挥官
能做决定的, 最终的决策及定夺,都来自于蒋介石。
而回顾历史,民国15年(1926),蒋介石在广州誓师北伐,率领的是一支有思想、有主义
的部队。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短短两年之内,即统一中国。抗战期间,蒋介石以
“空间换取时间”,使日军陷于战争泥淊,而无法屈服中国; 抗战末期,蒋介石提出“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知识青年纷纷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蒋
介石的政治手腕及军事能力,确实有过人之处。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拥有数百万大军及美援军事装备,四年之间,却在内战中失败,政权
土崩瓦解。原因何在? 曾亲身经历国共内战的郝柏村,无法理解何以国军失败如此之快
。当时的蒋介石本人恐怕也无法充份理解个中原因。
国民党为何会失大陆江山?民国26年(1937),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
历史转折点。
抗战前一年(1936),中国共产党被国军追剿,历尽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毛泽东率领
的残余共军, 兵力不满万人,终于落脚于陕北的延安,辖境处于贫瘠的黄土高原,百姓
人口约二百万人而已。
在蒋介石眼里,中国共产党覆亡在即。不料,负责西北剿共任务的张学良却发动兵变(西
安事件), 软禁蒋介石,促成国共合解,双方同意停战,共同对外抗日。 日本发动侵华
战争,却给了中共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八年之后,抗战结束时,中共的部队已超过百万,
统治的人口超过一亿人。
虽然抗战胜利后,中共的实力远远超过战前,然而国民党的兵力亦远超过战前, 蒋介石
拥有美援装备的现代师,还接收了汪精卫政权垮台后的军队,总兵力超过四百万, 而当
时滞留在中国的日本部队,也都听令于蒋介石,协助国军,与共军交火,防止共军扩张地
盘。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认为国军拥有的部队数量及武器装备都胜过共产党,因此急于以军事
手段解决掉共产党。 反而毛泽东认为实力还不足,想藉和谈要拖延时间,不想太快与国
民党对决。 抗战胜利后的第一年,国共互抢地盘,在各地交火,整体上,国民党仍占优
势,国军以优势兵力攻下中共的临时首都张家口, 也攻下了中共的老巢延安,迫使毛泽
东仓惶撤退。
总之,日本侵略中国,虽然影响重大,但国共双方都已预见此事。真正影响日后双方实力
消长的关键, 是国共在抗战期间如何因应外力的挑战及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八年抗战,国共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共的政治中心延安在华北,距离日军的前线仅一百
公里而已,承受的存亡压力更大。
日本认为共产党的威胁,更甚于国民党,而全力肃清共产党。抗战期间,国民党将中央政
府迁往重庆, 有长江三峡的天然屏障,日军仅能空袭轰炸重庆,而无法挥军进入四川盆
地。
然而,国民党确实遭到重大的打击。蒋介石的统治基础主要在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海重
要的工商城镇, 中国的资产阶及主要支持蒋介石政权的社会力量,都集中在这些区域。
抗战爆发后不久, 这些地区就全部了日本的占领区。
国民党政府迁往四川盆地,原是旧军阀的地盘,国民政府因而处境艰辛。不过到了抗战后
期,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引起美国参战,国民政府成为同盟国之一,获得美国军事援
助, 物资源源而来,处境又胜过中国共产党。
中共则凭靠自己的力量在日军占领区内生存。中国土地辽阔,日军仅能控制主要的城市及
交通要脉, 广大乡村地区就成了中共建立组织,发展游击队的基地,从战火中逐渐茁壮
并扩大地盘。
对中共来说,打这种游击战,是如鱼得水。因为抗战之前,中共已被国军追剿多年, 早
已发展出各种有效的乡村游击战术。如今在自己的土地,应付入侵的外敌,游击作战更是
游刃有余。 中共以前要号召农民“叛变”,推翻政府,有较多的阻力;现在则是号召农
民“抗日”,抵御外侮,诉求更有力, 对农民也有号召力了。
抗战期间,国军处于正面作战,部队主力被日军压迫,大多退守西南,以保卫重庆中央政
府。 而共军的主力则分散于华北,以游击战为主,在日军占领区的乡村地带建立起一个
个小型的基地, 不断扩大的地盘,且不时以游击战骚扰日军,也让日军疲于奔命,又无
从与共军决战。
八年抗战期间,民心产生了重大的转折。共产党渐得民心,而国民党渐失民心。为何会发
生这样的转变呢?
历史学者认为,主要是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采取的策略不同,因此造成不同的结果。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作为完全以军事为考量。中央政府迁往四川之后,为因应战争的庞大
开销, 不断提高粮税及劳役,造成人民负担,加上通货膨胀的打击,百姓生活艰苦,甚
至发生饥饿。 只是在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支撑下,百姓忍饥耐劳,共赴国难,既缴粮草
,又出劳力, 修机场,盖公路,以求国家民族的生存。
相反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不只专注于重军事方面,则是抗日战争及社会改革并行。
中共在乡村建立政治组织, 动员农民参加抗战,同时同时进行土地改革,打击地主,将
土地分给穷贫的佃农,因而获得农民的认同与支持, 使中共在敌后地区建立了根据地。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不仅壮大了军事实力,更扩大了社会政治的影响力, 而逐步建立了
统治基础。
抗战期间,国民党的统治阶层不断的动员(压榨)农民的资源,以投入抗战。而共产党的
游击队及政工人员则在乡村与农民共苦, 进行土地改革,赢得了民心,也奠定了抗战胜
利后与国民党争天下的基础。
抗战胜利后,敌国倒了,“日本鬼子”走了,国民党虽然胜利了,却也无法再以民族主义
为号召来动员群众。 而对广大的中国农民来说,历经战争岁月的洗礼及共产党带来的解
放,这时显然觉得共产党要比国民党更深得我心了。
其实抗战还没结束时,国共内战就已经开打了。
民国28年(1939),日本攻下中国沿海各城市及取得华中的武汉重镇,达成占领中国的战
略目标后, 就已停止大规模的进攻,转而巩固占领区。
国共稍稍获得喘息空间,就开始火并,互争地盘,而爆发了“新四军事件”。 长江以南
的共军(新四军)遭国民党军队袭击而几乎全军覆灭, 残军只好放弃江南地盘,转进华
北。此后国共之间,在抗日的空档, 彼此仍有零星不断的冲突。
美国早已预见抗战结束后,中国势必发生内战,因此抗战一结束后,就努力促成国共和谈
, 以避免中国陷于内乱,而使苏联有可趁之机。国共表面都对接受美国提议,愿意展开
会谈, 实则尔虞我诈,各怀鬼胎。
抗战一结束,国共立即展开较劲,展开日本占领区的接收工作。蒋介石下令共军待在驻地
不动, 而由国军接受日军投降,中共岂肯同意?当时国军主力多在西南,短期间部队难
以大量北运,而中共在华北战场早已建立根据, 因此能够迅速动员,抢占地盘。
国军部队行动落后,蒋介石只能仰赖外援。蒋介石直接下令华北日军就地抵抗中共的接收
, 与共军交战。而美国亦提供空军及船舰,协助运送国民党的军队前往华北及东北执行
接收任务。
战后,共产党宣布将日本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冈村宁次列为头号战犯,而蒋介石则宣布“
以德报怨”, 并聘用冈村宁次为军事顾问,调动日军,对付华北的共军。美国也派遣海
军陆战队五万进驻北平(北京), 以避免这座中国北方最具政治象征意义的城市落入中
共的手里。
当时的中国东北的满州国,随着日本战败而垮台,日本关东军留下的大量军事装备及工业
物资,更是成为国共必争之地。 蒋介石在美军支援下,以飞机船舰运送数十万部队赶往
接收东北,而华北的共军亦迅速向东北推进。 国民党在东北击退了共军,占领长春、沈
阳等东北重要的大城市,中共部队则撤往乡村地区。 而随着中共政工人员进入东北乡村
,推动土地改革,获得了农民的支持,广大的乡村就迅速成了共军的地盘及兵源。
在东北战场,国民党占领了重要城市,鸁得了面子;而共产党则获得人民支持,鸁得了里
子。 国民党鸁得表面的胜利,不久之后,时间就证明,这只是短暂的胜利而已。
战后的国共较劲,初期国民党看似占了上风。各省省会、沿海通商口岸、重要城市,都掌
握在国民党手上, 共产党只控制乡村地区。国民党的部队甚至打下共产党的老巢延安。
然而这种胜利,只是表象。美国历史学者费正清指出,国共内战的初期情势,国民党的胜
利及处境就像1937年侵华的日军, 虽然顺利攻占中国沿海各大城市及掌握交通运输线,
然而中国土地辽阔,随着占领区域扩大,反而因防守城池而分散兵力, 而陷入泥沼里。
国民党的胜利,仅是象征性的取得统治权,兵力无法消灭盘据于乡间的共产党部队; 更
何况这些部队得到了农民的拥护,提供了种种情报,甚至加入成为共军,参加解放战争。
结果国民党陷入日军进攻中国时的困境,只能控制重要大城市及交通线,而把乡村留给了
共产党。 表面看来,国民党抢到了富庶的沿海口岸城市及资源丰富的各省工商大城,而
共产党只拿下了贫穷的乡村地区。 然而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广大的乡村受到战争的破坏
较轻微,战后很容易就恢复农业生产力。 更何况在战争期间,共产党已在乡村建立政治
组织,战后的接收是沿续战时的工作而已,可以很顺利的完成接受, 及迅速动员投入内
战。
相对的,国民党的战后接收任务就困难多了。
国民党必须在短期内接收日军及汪政权垮台后的庞大资产。 抗战胜利像是突然从天上掉
下来的(美国对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日军在中国战场并未被国军或共军彻底击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在中国的日军还有百万部队及无数的物资,国民党得从大后方调
遣国军及接收人员, 赶往中国各地日军占领区完成接收任务。
匆促接收,官员及部队素质不齐,又是接收富庶的沿海城市,接收不当就变成演变成所谓
的“劫收”了。 而城市经济受到战争的破坏远较乡村严重,经济的恢复,居民就业,物
价膨胀的问题,都远较农村经济复杂棘手。 战后国民党因接收不当,曾在中国不少地方
引起骚乱。例如台湾的二二八事件。
战后初期的地盘争夺,虽然国民党在军事占了上风,然而共产党顺利的在乡村站稳脚步,
国民党则在城市乱了方寸。一、两年之后,共军便以乡村包围城市,展开攻城略地的大
反攻了。 国共内战,互有胜负。然而国民党的部队愈战愈少,共产党的军队却愈源源不
断。
国军在东北的失败,是战局逆转的一大关键。蒋介石投入五十万精锐部队接收东北, 只
收回几座大城市,最后却陷于共军的包围。
1948年5月的长春防卫战,国军被共军围城五个月,仰赖空中微薄的补给,最后国军弹尽
援绝,只好投降。 围城战役,造成长春市民数十万人死亡,宛如人间炼狱,可见国共内
战之惨烈与残酷。
同年10月,长春失守,共军续扑向国军据守的沈阳。沈阳接着沦陷。
郝柏村在新书发表会提到的“第一个如果”(注1), 就是东北战场。郝柏村说,如果蒋
介石能够及早将部队撤退至营口,则国军能借由海上运补,使后勤无忧, 足以抵抗共军
的攻势。“第二个如果”,郝柏村说,如果国民党将三十万部队南撤, 以秦皇岛港及大
沽港为补给基地,亦足以保障平津走廊。
华北本是共军的地盘,加上东北失守,林彪的野战部队挟东北胜利的余威,由东北进入华
北,最后终于导致平津的失守。 当时蒋介石若能认清时势,不再耗损部队在华北与共军
争锋,将兵力集中布署于长江以南, 守住江浙闽粤等沿海城市(这些区域工商业发达,
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大本营,也是国民党统治的基础及重要支持力量), 等稳住经济及局
势后,再谋北伐中原,则应有机会能守住半壁江山,就不致于全盘皆输。
蒋介石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与中共在淮河平原进行决战。
徐蚌会战,中共称为“淮海战役”,是国共最后的大对决,双方都投入超过五十万的兵力

纯就军事观点而言,这场战役,国军的实力胜过共军。蒋介石并非盲目蛮干。 蒋介石投
入最后的王牌,精锐嫡系主力部队拥有美援装备的机械化部队,适合淮河平原作战。 国
军确实有机会一搏,以扭转战局。
结果国军惨败。蒋介石苦心保留到最后做为决战的装甲部队,被共军包围在壕沟内而动弹
不得。
这些平原上的壕沟是中共动员百万农民在辽阔的淮河平原上挖掘出来。中共动员群众的能
量惊人, 民心向背由此可知。
这种动员力量与人心向背,超出了黄埔将领及蒋介石的想像,以致于国军最后的优势兵力
, 在优势的战场上,竟一败涂地。从此,战争局势彻底逆转。这时,国民政府想重启和
谈,为时已晚。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布下野。4月,共军渡过长江,扑向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广州,
局势更急转而下。10月14日,广州失守。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蒋介石赶到重庆亲
自指挥。11月30日,重庆失守,蒋介石逃往成都。
共军续向成都进攻。1949年12月10日下午二时,蒋介石搭乘飞机,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
,飞往台湾, 内心想必感触良深。万里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蒋介石从此再也没有踏
上中国大陆的土地
民国37年(1948)年底,蒋介石在下野前,下令亲信陈诚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并密令中
央银行将库存黄金运往台湾。 徐蚌会战国军失败的消息陆续传来,蒋介石终于认清时势
,开始着手规划以台湾做为复兴基地了。
共军节节进逼,国军节节败退,中共已胜券在握。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
广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蒋介石退至台湾,处境艰辛,美国已不再支持他了。国民党认为蒋介石政府腐败,徒然浪
费掉美国投入军事援助。 美国发表对华政策白皮书,宣布不再介入中国事务,等于间接
宣告放弃蒋介石。 国府运抵台湾的黄金要应付军饷及军事开销,难以久撑,而共军积极
准备渡海攻台,希望一举彻底消灭国民党。
这一年的六月,韩战爆发。毛泽东下令“抗美援朝”,人民解放军投入韩战。韩战,成为
历史的转折点。美国 立即改变立场,派出太平洋第七舰队协防台湾,并恢复对台军事援
助。
国共内战的历史,充满了戏剧性。第一次国共内战(1927-1936),中共被国军追杀二万
五千里,几近覆灭; 第二次国共内战(1945-1949),国民党则一路溃败,几乎土崩瓦
解。 两党都曾山穷水尽,却又各自柳暗花明。第一次国共内战,因西安事变而结束,共
产党死里逃生; 第二次国共内战,则因韩战爆发而出现转折,国民党转危为安。
民国38年(1949)底,国民政府迁播来台。民国42年(1953),实施“耕者有其田”政策
,台湾的佃农从此成为自耕农, 拥有了自己的农地。短短不到四年,国民党迅速在台湾
完成了土地改革。这是丢掉整个大陆江山得到的血泪教训
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退守台湾。此事影响历史深远。
首当其冲的是,1951年在旧金山召开的战后对日和约会议。 参战的同盟国,英国已承认
北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美国支持台北的中华民国, 谁代表中国出席和会,各国意见
纷歧。
结果是,艰苦抗战八年,做为对日本作战的主要同盟国,中国(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
国), 未受邀参加旧金山和约会议。
二次大战期间,盟军领袖宣言战后台湾归还中国,也因国民党丢掉大陆江山而出现变量。
“中国”没有参加和会, 台湾要归还给哪一个中国,无法取得共识,所以和约没有明确
记载台湾的主权归属。条文仅陈述日本放弃对台湾的主权而已。
在当时,这对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而言,并不是一个难题。中华民国政府毕竟实际接收了
台湾, 并行使主权,而且受到美国为首的反共阵营国家所支持。然而,最终它还是成为
日后台湾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国民党毕竟失去了整个中国江山。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始终无法反攻大陆,时间拖久了,
国家的名实不符,终究难以在国际社会代表全中国。 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次,终于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取代。这代表国际社会正式承认了国共内战的胜负结果。
郝柏村在新书发表会,提出了“六个如果”,有着国军老将深厚的爱国情感。“六个如果
”,如果其中之一能够成真, 如果国民党能守住长江,或保住江浙、福建、两广及台湾
,则今日的中华民国,至少拥有二亿人口,国力足以雄峙东亚, 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平
起平坐,就不需要委屈的收国旗而与中共谈共识了。
注1:以下是郝柏村所说的“六个如果”,资料引自媒体报导。
●第一个如果:一九四八年秋,如果东北战场蒋介石采取军师长的意见, 放弃沈阳,主
力向营口撤退,确保以营口与葫芦岛两港,为补给线的据点,以三十万大军分守两个主要
海空据点, 足可牵制林彪五十万大军入关,可保华北平津走廊。
●第二个如果:如果以秦皇岛港及大沽港为补给基地,足可保卫平津走廊, 则一九四九
年十月一日,中共不可能在北平(北京)宣称建政。
●第三个如果:如果济南守军王耀武主力,于一九四八年初秋即主动放弃济南, 而向青
岛撤退,与胶东守军会合,组成以青岛港为补给基地的十万大军据点,足可牵制陈毅主力
南下,主导徐蚌会战。
●第四个如果:如果黄百韬兵团,由新安镇向连云港撤退,构成以连云港为补给线的十万
大军据点, 不仅免除在碾庄被歼,且可牵制陈毅主力,无法集中对杜聿明部形成包围。
●第五个如果:如果无碾庄的失败,杜聿明部主力可顺利撤至淮河以南,不致有徐蚌会战
失败。
●第六个如果:如果有营口、葫芦岛、秦皇岛、大沽港、青岛港、连云港为主体的据点,
足可牵制共军主力过江。
郝柏村认为,如果能够采用这些战略,国民政府既能和亦能战,可以等待美国政局的演变
,而不致于全面的溃败。
作者: chewie (北极熊)   2015-08-04 11:58:00
记得当初书出来就被当爆了...
作者: zuilon2000 (越过地平面_冲锋陷阵)   2015-08-04 12:02:00
历史是没有如果的,也没有后悔两个字,叫郝杯杯洗洗睡
作者: kapasky (伪卡巴斯基)   2015-08-04 12:06:00
黄埔能打的不多 那个汤恩伯玩掉20万大军蒋介石还当宝
楼主: kkamn (yy)   2015-08-04 12:21:00
蒋中正的历史中南京确实是首都
作者: andy2011 (andy2011)   2015-08-04 12:45:00
国民党军的班长可以帮共军排长连长上课怪一期生程度差xD不用六个如果一个如果不让共军开外挂就够了
作者: eternalecho   2015-08-04 13:58:00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 从上到下就是比别人腐败
作者: Chenyu5 (我)   2015-08-04 14:4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