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talk.tw/news/view/2015-03-10/57595
作者:姚人多(清大社会所所长)
最近这一阵子,台湾社会的某一些圈子,人跟人互动的时候,除了会问对方吃饱
了没之外,还会触及一个很火热的话题:“你(妳)要不要出来选立委”?一时
之间,在这个苦闷的岛屿,选立委仿佛变成一项全民运动。今天这个阵营的人要
出来选,明天另外一个阵营的人要出来选。
然而,立委真的人人可以当吗?这项工作真的不需要任何专业吗?或者,讲得学
术一点,一个“好”的立委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这么多人要选立委并不奇
怪,真正奇怪的是,这个社会在这一片热潮蔓延之时,始终未曾广泛而深入地探
讨以上这些问题。
于是,有些人把选立委当成是选好人好事代表。这种心态其实过于天真。政治一
个很复杂的领域,它跟道德有关,但道德却不是它的全部。政治人物也许不必然
要跟魔鬼打交道,但是,这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最能对付魔鬼的往往不是圣人
。换句话说,好人不一定会是好立委,好人进到国会也不保证他永远会是好人。
这是一个痛苦却必须要有的体认。在这个意义之下,如果还有人认为,把好人选
进去,国会就会变好,这绝对是过于一厢情愿的想法。政治领域从来不缺好人,
一直以来,它所缺的是一套让好人可以发挥,以及让他们不会与坏人妥协与同流
合污的机制。
另外有一些人把立委选举当成是社运界的选秀大会。在全民参与的神圣理由之下
,有名气的公众人物在此时此刻的台湾都被列为可能的参选人。找出有名的好人
,这个简单的原则变成他们追求的目标。然而,这种作法是建立在一套诡异
的逻辑上头。它诡异的地方在于,它把社会运动与政治这两个领域混杂在一起,
在他们看来,会在体制外搞社会运动的,未来在体制内就一定会是好立委。很遗
憾,在我看来,这种想法完全没有事实基础。体制外的改革强调冲撞,不过,一
旦进入体制内之后,在我们这个相对保守的社会之中,协调与沟通却是所有人必
备的心理状态与实际技术。
在这一波选立委的风潮之中,还有另外一个值得商榷的现象,那就是“选民”似
乎不见了。立委是民意代表,换句话说,他(她)是代表人民来发声并行使权力
。不分区立委当然可以畅谈整体理念,不过,区域立委则必须照顾并且回应地方
上的选民的需求。这些需求有些是全台湾共通的,有些则是当地所特有的。截至
目前为止,那些宣称要出来选区域立委的人,都没有处理他(她)所在选区的特
殊性。也就是说,我看不出来他们曾经好好思考过,他即将要代表的那一群人,
其特质与需要究竟是什么。在这种运作方式之下,决定要去哪一个选区参选,不
是因为这些参选人对这个选区的选民有特别的情感,而是基于选战策略的考量。
某种程度来说,这种作法与基层是脱钩的,它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空降部队。未来
,这些参选人很有可能陷入曲高和寡的艰困局面,尤其是当他们所遭遇的对手是
地方组织非常绵密的传统候选人。
根据初步的计算,现在的立法委员之中,有25位具博士学历,57位具硕士学历,
二者加起来占了全体立委的73%。换句话说,照坊间的标准,我们的立法委员大
多数都是高级知识份子。不过,立法院还是为人所诟病,不是吗?可见知识与学
位并无法直接等同于立委问政的品质。所以,如果有人还坚持一定要找学者进立
法院,看来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以上这几点,绝非唱衰那些这一次想要参选立委的素人。我只是想强调,如果目
的在改革我们的国会,上述这四种操作方法不见得会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一个
好的立法委员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比如说,耐心并细心去看种种魔鬼藏在细节
里的预算,有足够的人脉可以串连来推动法案,有犀利的口才及眼光来质询政府
的施政,有专业的知识去判断种种适法性的问题,有不间断的热忱去照顾并服务
选区里面的各种大小事,以及,最重要的,在各种冲突的利益之间寻求解套之道
的运作能力。
在这个意义之下,把立委变成一项好像人人都可以当的职业,把立委变成一项人
人皆可参选的运动,对国会改革而言不见得是好事。它会产生一种非预期性结果
,国会的神圣性与专业性将会被削减。当然,话又说回来,正是那些现任的立委
表现太差,导致人人皆可当立委的假象蔓延在社会。所以,未来我们很有可能只
能在那些问题的制造者与被假象所欺骗的素人中间二选一。
当那天来到时,那将是台湾国会最可悲的景象。
-
看看漏尿的退选大安区
我想他们参选的目的只是要拼政党票,而不是要选上
但偏偏这堆人生鸡屎有,生鸡蛋无,上去大概也只能喊台独万万岁or脑残社福政策
姚就是在唱衰这堆人迟早用光社运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