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基改作物?何为非基改的天然作物?其实这是个笨问题,因为所有作物,
都是基改的结果。
大约在一万年前,当人类采了些野果、野莓,回到部落吃完之后,随手把吃剩
的丢弃,结果过一阵子,这些厨余里的种籽,开始发芽长大。由于人类在野外
采果时,会挑选果大、易摘、味道好的,所以从厨余堆里长出来果子,也必然
是人类曾吃而喜欢的,换言之,人类最早的农业基改场,就是在厨余堆里。
被子植物在演化当中,当然会希望动物会帮忙传播,所以主动上就会把果子做的
鲜艳和鲜甜,但是实际上,一般的动物是不挑食的,只要可以吃就都会吃,因此
鲜甜的果子和无味的果子,在演化上并无明显优势,而人类会去保存鲜甜果子的
种籽,这才显出了鲜甜果子的演化优势,这种挑选就是最简单的基因改良。
所以,现生的水果,绝大多数的风味都和原始(自然)版本非常不同,西瓜的原味
是苦的,哈密瓜本来水份并不多,大家都看过野草莓吧?和蛋糕上的草莓,大小
差了5倍有余。
至于榖类,基改的幅度就更大了,在DNA定序未发明前,农业专家一直都无法肯
定玉米的原生种长什么样,因为差别实在太大了,原生种的玉米,种籽覆有硬壳,
也并没有甜味,因为原玉米的甜味保存在玉米杆当中,但是只要1个基因发生突变,
改变了玉米粒的表皮结构,也改变了外观,美洲原住民保留了这种突变玉米加以
栽种,才有了现在的玉米。
粮食和野草,差别就在一个是基改,一个非基改,中国古代有很多作物后来就不吃
了,因为太野太土,味道不好,所以就放弃了栽种,最典型的例子就稗。
稗是一种原生稻,需要的水不多,很好种,但是口感很差,在中国古代就很不重要,
所以稗官就是微不足道的小官之。当时的定位就是荒年时才去吃的紧急粮食,后来根
本就是野草了,台湾也有原生种的台湾野稗,公园、荒屋都看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