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从乾隆见马嘎尔尼谈到桃园大火

楼主: ThomasJP (笔剑春秋梁父吟)   2015-01-21 19:20:16
http://blog.udn.com/dracodeazure/20356412
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派出曾经担任印度孟加拉总督的马嘎尔尼率领使团前往中国,要求
拓展中英贸易。历史记载,1793年马嘎尔尼一行抵达北京之后,乾隆皇帝在信中如此回复
乔治三世的要求:
“天朝抚有四海……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齐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
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现在不论中国还是西方的历史课本,都说乾隆皇帝以“天朝上国”自居,而且对西方的发
展一无所知。因为骄傲自满、看不起西方的“奇技淫巧”,才会拒绝英国的通商要求。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当时北京紫禁城中有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精巧钟表,以及最新的天文望远镜。有意大利人郎
世宁为乾隆皇帝绘制西洋画像、协助设计圆明园里的西式建筑。大清帝国使用的历法,是
由西洋传教士协助修订的时宪历。此外还有自从“尼布楚条约”签订以来,就固定到北京
的俄国使节(甚至有一座俄国东正教教堂!)──乾隆皇帝自己也曾经两度派人前往新疆,
填补由外国传教士绘制的“康熙皇舆全览图”上的空白。
说乾隆皇帝对西方的进步太无知,这种论调未免过度简单了。
根据牛津大学的学者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的研究,其实乾隆非常了解国际情势。
比如大清帝国经由廓尔喀(尼泊尔)人,得知1757年英国人占领了孟加拉。马嘎尔尼使团离
开北京之后,乾隆还曾经下令东南沿海各地驻军加强防御,以免英国人前来进攻。
沈艾娣认为其实乾隆皇帝是感受到了英国人的威胁,才拒绝进一步跟英国发展经贸关系。
可是采取一昧拒绝来往的对外政策,并没有解决英国人带来的威胁。半个世纪后,英国还
是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
采取与乾隆皇帝类似做法的,还有同一时代日本采取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日本幕府为了
避免国内金银通货外流,驱逐了西方各国的商人。但是同时日本还是从长崎的荷兰商人那
里吸收“兰学”知识,也经由与中国通商得知世界大事。
说中国、日本的政府领导者对西方缺乏认识,显然都不是事实。
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却明显落后于西方,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中国跟日本的政府不愿面对“改变”和“挑战”。乾隆皇帝可以接受西式的宫殿建筑
,也可以给自己的妃子绘制西洋画像,但是却不愿跟英国发展贸易。他只想要西方文明的
好处,而不想处理那些随接触交流而来的棘手问题。
即使知道西方的进步和威胁,却鸵鸟心态地以为只要关起国门、不让西方人接近,就能把
西方人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减到最低。结果这种办法不只没有长保粉饰的太平,反而导致日
后不得不面对西方侵略时,只能吞下更加不利的苦果。
毕竟就算关闭了国门,外界还是继续不停变化。逃避改变并不能阻止挑战到来。
“抗拒改变”这种心态,其实是自古以来人类最普遍的想法。我们都会觉得原本日子过得
好好的,为什么非要面对新的挑战?可惜这个世界的真理,就是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想要生存,就得时时面对世间的变化。虽然变化通常都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可是拒
绝改变只会造成将来更大的痛苦。
但是,这个问题跟“桃园大火”又有什么关系呢?
报载桃园的六名消防员,因为冲入起火的铁皮屋未能及时逃出,在铁皮屋倒塌时不幸殉职
。虽然媒体上也有很多人提出消防设备不足,或是民众对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期待过
高等问题。这些说法其实都太轻描淡写了。
从网络上的图片我们可以发现,大陆上海的消防队,已经装备了能够自动喷水的遥控机器
人(车)。台湾的问题不是消防队经费不足、设备老旧,或是不够重视消防员的生命安全而
已。而是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却满足于使用智慧手机上FB,没有时时思考要如何应用
最新的现代技术解决更多问题。
如此安于现状、不积极求变的社会风气,跟两百多年前满足于西洋绘画、建筑,却抗拒贸
易的乾隆皇帝又有多少差别呢?我想这个问题,值得台湾的每个人好好思考。
作者: ermina   2015-01-21 20:06:00
推认真好文
作者: kevinjp (池袋西口公园)   2015-01-21 20:12:00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5-01-21 21:08:00
作者: kauosong (如何一少年,匆匆已白头)   2015-01-21 21:48:00
台湾拒绝服贸也是这样吗?
作者: JamesChen (James)   2015-01-22 10:41:00
拒绝服贸是伟大的学运份子在拯救我们,不一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