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版友精辟的讲解, 刚好这阵子对这个争议也满有兴趣的
看完版友的分析, 个人是觉得
也许设计系统的立意本身还算是良善的吧!
不过说实在的, 为了磨合大家的需求和从旧有制度来过渡
这套系统有两个很大的问题.
先说立意吧. 其实12年国教目的本来就是把高中变成像国中一样
大家都可以上高中, 也不用有什么明星不明星高中的差别
我想这样讲应该大家都同意吧
问题是要社会接受这样的变化, 要明星高中也接受
显然是很有困难的
可能也就是因为这样, 才采用了会考成绩模糊化, 和小额特招
菁英招生这样的迂回和两面手法.
但是第一个大问题就是特招. 因为特招和12年国教的基本精神根本就是背道而驰.
不管你招生手法做什么区隔, 招进去大家都是同一个学校的学生
你会考在怎么没鉴别度, 有那25%的特招学生当标竿, 明星高中就还在
那在明星高中还在的前提下把会考弄模糊徒然是增加就只想稳稳准备的考生的困扰而已
会考的准备是可能变轻松了(准备更完全也没用), 但是想上好的学校变成还要担心特招,
还要看同学都先放假...
用打电动譬喻, 这就好像有个魔王觉得设计不当想砍, 但是掉宝太好了砍掉会被玩家
骂很惨, 所以你做的事情就是把通往这个魔王的路弄得很难走, 战斗变的很随机
希望大家就此不打这个王了...但是说穿了, 掉的宝不改掉, 这些改动只是会引起民怨而已
真的要改, 不如直接宝拿掉 长痛不如短痛
而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志愿序比分
这个设计就更让人诟病了
在会考区别力这么低的设计底下, 居然变成同分比谁先填这个志愿
不知道这是不是效仿买火车票还是演唱会票, 一个先抢先赢的概念
还是设计的人弄错了志愿序应该的用法呢
所谓志愿序, 理论上在你排位前面的志愿排不上的情形下
也不能影响你进排位后面的志愿的机率的
更精确地说, 志愿序只须满足这个性质:
对每个学生来说,如果上了第x个志愿, 那对在前面的x-1个学校来说
收的人用学校各自采计的排序都会在该学生前面
这样填志愿对学生来说是全无负担
不需要考虑自己的分数, 只要照意愿填就好
现在的方法在排序里面增加了志愿分, 变成连填志愿也要比策略
虽然设计上勉强可以说是鼓励学校特色化
但是实务上高中就是高中, 是通识教育的一环
说什么特色也没差那么多
这样的作法结果只是为公平性添加更多的问号
连填志愿也是考试, 而且是和学习内容无关的考试
做成现在这样, 我也可以理解柯P为什么就说以民意为依归了
就算教育部坚持的方案其实也是四不像, 就算从理论层面也不全说得过去
也不见得有什么立竿见影或是长久的好处
既然这样, 那不如回归民意, 换一个也许可以说是没有理想
但是至少大家可以接受的方案
至于理想, 可能还是留待凝聚共识, 等待大家可以接受一个剧烈改变的时候吧
这样改一半真的是吃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