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国民党会学民进党成立网络部吗?
朱主席真的会认真经营网络跟年轻人?
数字解读选举/柯文哲脸书275万次互动解密
【联合报╱本报记者李昭安】 2014.12.16 04:14 am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9132390.shtml
投票前夕,柯文哲脸书粉丝人数高达五十八万多人,连胜文仅廿三万多人,“柯粉”比“
连粉”多出一倍多。
图/取自柯文哲脸书
“这是一场网络主导的选战。”台北市长当选人柯文哲胜选当晚,把改变台北市的荣耀归
给庶民、乡民、公民。柯文哲团队“网络操盘手”透过分析大数据(Big Data)滚动修正
选战策略,不仅危机处理得当,还主动出击引“赞”,让网络赞声变实质选票,大赢连胜
文廿四万票。
对柯死忠 对连较酸
近年社群网站发达,网络成为候选人新战场。分析脸书数据,可观察到网络族群对柯文哲
好感度远高于连胜文。投票前夕,柯文哲脸书粉丝人数高达五十八万多人,连胜文仅廿三
万多人,“柯粉”比“连粉”多出一倍多。
据“网络温度计”(DailyView)、“林克传说”等网站统计,连胜文脸书虽网络声量、
讨论量都较高,但“高人气”不等于高支持度,反对连胜文的声音反而是网络主流。
“林克传说”蒐集七月一日至选前一天的脸书数据,分析出连胜文反对度高达百分之七十
,柯文哲反对度仅廿二点四二。
“网络温度计”则搜寻关键字进行“语意情绪判断”,计算“网友酸度”。从九月卅日到
选前一天,连胜文的“酸度”达廿一点九一,远高于柯文哲的九点五九,让连胜文不得不
感叹遭“网络霸凌”。
追踪数据 化解危机
透过全球社群分析网站Socialbakers提供的数据,也可发现网友在候选人脸书上互动的次
数,与此次候选人得票数有正相关。柯文哲近一个月脸书互动次数为两百七十五万多次,
以按赞、分享为主;连胜文互动次数仅九十八万多次,以按赞、留言为主,留言率虽高,
但多为负评。
柯文哲团队“网络操盘手”,也把网络声量当作重要的“危机探测器”。
立委罗淑蕾九月十日公布柯文哲MG一四九帐户问题,柯团队原想“冷处理”,但分析网
路数据后发现,讨论柯文章百分之六十与MG一四九有关;他们主推的“政见牌”,讨论
率却不到百分之廿。柯团队紧急修正策略,从较受网友好评的关键字“公开、透明、开放
”出发,开记者会“正面迎敌”,有效降低负面评论。
网络操盘 搜集舆情
为打赢这场“网络选战”,柯文哲聘请“Richi里斯特资讯媒体”创办人戴季全担任科技
顾问。戴季全透露,他除监控柯文哲脸书粉丝专页按赞、分享、讨论数外,包括官网点击
率、YouTube关键字、网络捐款者身分、所在地等,“只要能量化分析的数字,我都全面
掌握”。
戴季全说,网络捐款要开收据,捐款者须填写户籍地址,“从中可筛选出有投票权的支持
者有多少”。
戴季全表示,选战初期,捐款者中大约只有百分之廿是台北市民,团队非常担心另外百分
之八十支持者是外地民众,没实质投票权。且因网络无法区分台北、非台北“战场”,他
们只好把台北的选战,“当全台湾的选战在打”。
选战后期,台北市民捐款比率逐渐提高到百分之五十,戴季全才放下心中大石。
“网络数据是重要的舆情资料。”戴季全说,二○○八年欧巴马选美国总统时,早运用社
群网站打选战;此次台北市长选战,是台湾选举文化重要分水岭,政治人物如果不拥抱、
理解网络,就是赌上政治生命,“一只脚已在棺材里”。
不过戴季全也强调,大量搜集网络数据,是为“倾听”选民意见,重点还是候选人本身的
价值理念及主张。唯有理解“网络”这个全新的政治场域,不把网络视为“恶意媒体”,
而是当作“接触选民的触媒”,才能真正拉拢网络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