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怪哉!柯P之数据决定论

楼主: winnerme   2014-12-12 10:54:41
https://tw.news.yahoo.com/p-013017626.html
政治素人柯文哲医师,高票当选台北巿长以后,未及等他正式就任,就像放鞭炮一样,放
了一连串的“柯氏新政”,相当吵杂喧嚣,尤以裁撤派出所和北宜直铁欲采穿越翡翠水库
集水区方案,最为引起各界震惊与疑虑,吾人不怀疑柯P的用心,但却可直指柯P的“数据
决定论”的误谬,而且,选前对一些不宜话语修正得快,选后却如“脱缰野马”戴着钢盔
往前冲,有些文化人担心柯医师把台北巿府当“急诊室”,不无道理。
柯P的“数据决定论”,始于当选后,首次拜访即将卸任的郝龙斌巿长,闭门会谈一小时
后,面对媒体所抛出来的讯息,是前一日在各大媒体信誓旦旦要找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
,把它拆掉”的忠孝西路公共汽车专用道,改成“把资料带回去研究,一切用数据来决定”,
并说他是数据专家,骗不了他的。另外,他也对双子星案说:......说不定以前有什么误
会的地方.....言下之意,还是要凭“数据”来定夺双子星案,最后会不会“误会”一场

接下来,又抛出“裁撤派出所”案,警力及报案、办案全部集中在分局处理,就像外国警
匪片一样,机动警力“三分钟”就可赶到。再来是台北捷运延伸到基隆,在五股附近及捷
运沿线向基隆巿“借地”兴建数千户只租不售的社会住宅。更惊吓的事还在后头,到宜兰
拜访林聪贤县长,就抛出北宜直铁采穿过翡翠水库集水区的方案,理由是此方案最近,可
较次方案节省八分钟时间。一列车有多少人,可节省多少钟头,一条铁路以使用五十年计
,可省下很多很多的时间成本。当然,柯P也不忘加上“如果环保评估可行”的附带条件
,以及专业的事用专业解决。
好了,实在再也不想再有“罄竹难书”的事例,光以上几件“柯氏新政”就足够把人吓得
心惊肉跳,血压高升。古谚有云:盲人骑瞎马临深渊,大概就是类似状况。柯P当选的台
北巿长,却好像当上总统,兼任行政院长和各部会首长,选前曾以自己是狮子座,选后居
然当真封自己是森林之王,百兽之长,据说还有别人“封神”的。
不要说光一个台北巿政,就是整个台湾的整体治理,不讳言的,就和邻近的日、韩、新加
坡比较,实在不怎么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柯P像以往指挥台大急诊室团队,
紧急做切、割、缝、补,甚至于装上叶克膜,就能解决大部分的。柯一直强调他的当选是
“奇蹟”,只差没说出他是“下凡”而已。但据笔者数十年对台湾政情观察经验来看,柯
P的胜选并非是什么奇蹟,只是大环境“时势比人强”,恭逢其会而已。要说奇蹟,此次
屏东县有位议员女候选人,只凭一个人,在街头拉小提琴“竞选”,以前曾两次落选,此
次居然当选,这才是比较道地的“奇蹟”哪!
柯P是医生,学哪门学科来竞选当选巿长,其实并不那么重要。政治公职也不是政治系、
法律系的专利品,外交部长也不见得是外交科班出身的。但柯P当选后,已在数件重要巿
政上一再重复“一切以数据为准”、“専业交给专家处理”,可见这两原则已成为他心目
中以后判定抉择方案的不二法门。此二原则乍看十分符合逻辑理则,其实并不是那么“绝
对”,有时还会反其道而行,故柯P若执著以此二原则,做为他市政施政的“优先”法则
,恐怕会弊大于利。
我们所了解柯P的“数据决定论”,大概来自他数十年的医学训练和经验。没错,西医是
十足建立在数据上的一门科学,尤其血压、血液成分的数据,是西医诊断病情的重要参考
依据,有人笑称有部份科别的医生,若无血压数字和验血结果报告,可能就不会看诊了,
更遑论更精密的医学数据,可说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资料”和“工具”。柯P以“数据
会说话”当施政准则,其来有自。
但走出医学之门,所谓“数据”并不如量血压、验血液内容的那么单纯和“定于一”的合
乎科学定律。太空科学可以在几十万公里外,计算得分毫不差,但就算不出火箭某个套环
品质不合标准而致点火爆炸,牺牲无辜太空人。社会科学更是如此,像国民生产毛额、经
济成长率、失业率、生育率......都不像验血、验尿或量血压那般大致齐一。像笔者在大
选前,收到一份国民党台中市党部所具名“中国与韩国签订FTA冲击”的统计表,光对台
中巿面板、钢铁、工具机、汽车、纺织等五大产业,初估直接影响产值达6109亿,影响近
7万的就业人口。末尾,用大字标明“林佳龙,你支持继续杯葛吗?”
这份“初估冲撃表”是份实实在在的“数据”,但从那里来?巿党部吗?经济部吗?还是
中国?天晓得。正确吗?相信的人大概会投给胡志强,投给林佳龙的选民应是不相信或不
予理会。选举结果,林佳龙大赢21万票,创台中巿长选举之最,那这份“数据”应如何看
待?幸好没有被柯P拿去做投票根据,否则理智上他应会选胡弃林。而中央部会对此“冲
击”,也有三个相差很大的版本,你要采那个数据来决定呢?
还有,在立法院争议不断的两岸服贸协议、自由经璾示范区特别条例......等法案,其实
症结并不在于“利损数据”的计较,而在于政治、社会的高层次考量,远大于金钱利损多
少,这是极具敏感政治性的法案,不同于和一般正常国家所签的FTA等协议,“数据”几
乎沾不上边,而草拟、谈判和签订这些协议的,不就是政府的“精英”专家吗?让他们“
专业”处理就好了吗?危殆!
柯P在北宜直鐡还以穿过翡翠水库集水区的方案,可较目前主流方案省八分钟,而大大发
挥他数学计算的“特异功能”,据说还计算到五十年后大家一共可以节省多少时间?此为
见树不见林,笔者举英、法联合开发的“协和式”2倍音速的客机而言,商业飞行于巴黎
、伦敦和纽约之间,一般波音747航程需7.5小时,协和号只要3小时,可节省一半的时间
,但它油耗大,“吃油如喝水”,载客量少至一百人,成本高,纽约伦敦机票将近一万美
金;噪音特大,有违环保,许多国家不让其飞越领空。2000年在巴黎机场起飞不幸空难,
经一年调查改进,翌年复飞,但已江河日下,亏损累累,英、法忍痛于2003年10月全部停
飞。
协和式是迄今唯一两倍音速的超音速客机,停飞后再也没有飞机制造商去研发类似的超音
速客机了,非不能,而是不为也。它两倍音速的数据够亮丽吧,但终抵不过“成本过高”
作者: manlike ( )   2014-12-12 10:56:00
没有作者?
作者: setzer (setzer)   2014-12-12 10:57:00
没看粉丝连谢票广告花多少都要抓着取暖了嘛? XD
作者: castalchen (castal)   2014-12-12 10:57:00
这是他的问题没错没有了连胜文的保护 来到真实的世界
作者: MinaseShou (翔)   2014-12-12 11:01:00
其实看数据有个前提是要对数据的统计条件要清楚
作者: castalchen (castal)   2014-12-12 11:02:00
数据有时说实话 有时说谎话
作者: MinaseShou (翔)   2014-12-12 11:03:00
可能某个条件下,数据会失真没有代表性,了解这些条件的先天限制也是理工人的能力
作者: castalchen (castal)   2014-12-12 11:03:00
不是所有数据都会像这次他的民调一样真实
作者: MinaseShou (翔)   2014-12-12 11:05:00
比方说文中提的六千亿前提是中韩已全面开放(现实为逐步开放)下提出的数据,全面开放就是他的盲点
作者: lkcs (缤纷之狼)   2014-12-12 11:06:00
原来协和飞机的速度是数据,而油耗、噪音等等都“不是”数据
作者: MinaseShou (翔)   2014-12-12 11:06:00
所以除了数据,也要对数据的调查条件有所了解,才不容易误判
作者: MinaseShou (翔)   2014-12-12 11:08:00
比起FTA,如何强化企业体质我觉得是比较优先的,两者可以并行不悖就是
作者: castalchen (castal)   2014-12-12 11:08:00
还有 有时数据说的是实话但政治上是不被接受的这可能要挑战柯的基本价值观这样冲突会很大柯文哲会说病人没救了被骂就是这类
作者: MinaseShou (翔)   2014-12-12 11:11:00
对啊,其实像服贸政府提出的数据影响GDP那零点几个百分点,就容易被反对者大作文章不过服务业出口这件事情,能去中国的台湾商人早就都去了……要能解读数据也是要需要实力的,能在各种指标下看出关键点才是理工人的价值
作者: xajx (aj)   2014-12-12 11:14:00
这篇真的是为反对而反对的极致XDDD
作者: peterhuo (人生位阶乐胜真爽)   2014-12-12 11:15:00
这篇把数据决定论搞成唯一论,根本唬烂
作者: castalchen (castal)   2014-12-12 11:16:00
但我看柯文哲对政治局势有过人的洞察力
作者: peterhuo (人生位阶乐胜真爽)   2014-12-12 11:16:00
数据就是基石,而不是把印象感觉甚至权谋当基础
作者: lkcs (缤纷之狼)   2014-12-12 11:17:00
这篇的核心是,速度是数据,油耗不是数据
作者: ckcheng2   2014-12-12 11:49:00
台北市 喔不,全台慢慢品尝柯氏风格吧
作者: archie (季夏麦杆菊之梦)   2014-12-12 11:50:00
看懂数据没这么简单哦
作者: narsilx (反正我们都是训练用猴子)   2014-12-12 13:53:00
什么x巴玩意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