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的基本理念,就是无责任,
所以安定的DPP推出来的政策,注定就是要事先设计好推责任机制的。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68982.shtml
当柯文哲的“公民参与”碰上“责任政治”
【联合报╱社论】
2014.11.16 01:43 am
台北市长候选人柯文哲在电视辩论会上提出“公民参与”的诉求,宣示若当选将在市府成
立“公民参与委员会”,开放公民参与市政决策。柯营日昨也公布了首批“遴选委员会”
的名单,声称未来市府各局处首长的产生,将交由遴选委员推举,再交由网民投票。柯文
哲力倡的“直接民主”,听起来很诱人,但会不会变成无头政治?
柯文哲如此强调“公民参与”,无非是看准了“年轻族群”及“网络公民”这块政治新生
地,希望吸引其支持。近两年台湾多次发生规模不一的社会运动,“公民抗争”及“公民
不服从”的论调高涨,年轻世代“反体制”的声浪升高。柯文哲看准这波浪潮,他稍早启
动“青年海选计画”时,已打出号召“庶民、乡民、公民”的“新三民主义”;现在,再
浓缩成“公民参与”,就是要表现有别于国、民两党的执政模式,塑造自己亲民和分享权
力的形象。
至于柯文哲标榜“局处长以遴选和票选产生”,除了上述环境背景外,还有几项原因。第
一,扩大跨党派宣传,显示他举才任贤大公无私,以号召更多支持;第二,建立防火墙,
宣示民进党无法在他胜选后大举抢占市府职位;第三,借此遮掩他“素人”社会历练之不
足。柯文哲长期从医,对许多政策或社会议题从未涉猎,一旦当选,不仅市政运作要仰赖
他人协助,可能连人事布局都无法独力完成;因此,邀请社会专家贤达代为遴选局处首长
,借此拉拢,又炫耀开明,可谓一鱼三吃。
事实上,柯P阵营近日已传出有人在“抢官位”的情事。其中原因不难猜想:柯文哲民调
声势看好,他自认为胜券在握,早已发出“准备执政,解救台湾”的豪语;因此,一年来
帮他抬轿、帮他恶补、帮他造势的轿夫,也都觉得已到了“论功行赏”之时。而柯文哲似
乎仍未想好如何组建他的执政团队,只是要先把“防抢”的形势营造出来。
对台北市民而言,不论月底将投谁一票,对于柯文哲提出的“公民参与”、“直接民主”
和“遴选局处长”等政见,除了觉得新鲜之外,也不妨想想它在实际政治上的作用及可能
遭遇的问题。不可讳言,相较于目前朝野两党只要赢得选举就“整碗捧去”的作风,柯营
提出的“公民参与”或“首长遴选”,表面上确颇具新意,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政强度,
也能避免行政独断独行或过度僵化。但从另一方面看,所谓“公民参与”最大的挑战,就
是它要如何与既有的“代议政治”接轨?又要如何形成“责任政治”?
这次选举,同时将选出六十几名台北市议员,这些议员各有其民意代表性;依目前的议会
运作,不论是透过协商或表决,许多重要市政均由这些议员议决。未来如果柯文哲入主市
府,而他对议会的决议有不同意见时,可不可以透过“公民参与”的运作,予以否决?或
者是,若公民团体对市府或议会有不同意见,可否透过公民参与委员会的运作,将其推翻
?
如果柯文哲可以用“公民参与”的主张来推翻议会决议,那么,代议政治的精神就会遭到
倾覆;因为市长可利用少数公民为工具,来挟制体制。反过来看,如果公民群体的主张无
法为市府或议会接纳,那么,喊得如此响亮的公民参与岂非一场虚话?
柯文哲必须想清楚的是,他在什么情况下可引进公民参与,以补代议政治之不足,而不是
高唱自己要如何把可能到手的市长权力和人民“分享”,由市民来“共同治理”首都。那
样的话,台北市政即可能旷日废时,而动弹不得;更糟糕的是,找不到人为政策负责。
以“局处长遴选”为例,未来果真透过“遴选”和“票选”产生局处长,这些局处长若与
柯文哲意见相左,是否可以不听命于市长?届时,柯文哲要如何实现他今天许下的种种承
诺?又将如何实现责任政治?再说,柯文哲先前说九十五%的局处长都要遴选,隔几日突
然缩水成仅教育、文化等五个局处长要遴选。以这样的变化速度,俟柯文哲真的当选,什
么首长遴选、什么开放政府,还会剩下几分认真?
不可否认,“公民参与”确有吸引人之处,但要处理它和“议会政治”的碰撞、和“责任
政治”的矛盾,恐怕是柯文哲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而“直接民主”若最后只变成“公民
提案权”或“网络投票”,那不是在愚弄选民吗?
【2014/11/16 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