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板友问到旧高雄市近几年怎么忽然变绿, 这边简短附上过去资料与自己简短的心得。
旧高雄市在蓝绿双方充分表态情况之下, 是绿营占优但差距不大, 可以说是微绿~浅绿的
城市。
旧高雄市 (泛蓝/泛绿)
1998 占总选民比重 (%)
蓝 绿 蓝 绿
383232 387797 38.14% 38.59%
选票数: 1004872
谢长廷当选。高雄市首度绿化, 当年蓝绿得票数占总选民比都在38%以上。
2002 占总选民比重 (%)
蓝 绿 蓝 绿
361546 386384 33.09% 35.36%
选票数: 1092668
谢长廷竞选连任, 高雄四大家族选前才跳出来支持黄俊英, 但结果论来看, 谢长廷赢的并
不轻松, 双方差距只有两万四千余票。
2004 占总选民比重 (%)
蓝 绿 蓝 绿
398769 500304 35.69% 44.77%
选票数: 1117380
绿营战神阿扁以秋风扫落叶之姿, 在高雄狂胜10万票, 得票占选民比更提升至44.77%高档
; 反观连宋只拿到35.69%, 比1998年还低, 第一种可能是蓝营支持者在高雄收复无望后,
逐步丧失热情; 第二种可能是李登辉转向台联后把一部份本土派票源带走 (看旗津最准,
1998年旗津吴敦义拿到8241张选票, 得票率47.11% (排除杂鱼), 2004年连宋得票数6244
票, 得票率剩下34.77%。)
2006 占总选民比重 (%)
蓝 绿 蓝 绿
378303 386016 33.18% 33.86%
选票数: 1140110
绿营为陈菊+罗志明得票数。
我一直想讲的是, 大家印象不要一直停留在 "黄俊英被走路工打败" 这件事情上, 我只问
一句话: 说好的四大家族相挺呢? 说好的50%民调支持度呢? 在绿营声势最低迷时, 黄俊
英得票占选民比只有33.18%, 那到底能怪谁?
今天要不是有罗志明分绿营票, 如果走路工没发生, 搞不好一对一黄俊英还是要输!
你只能怪国民党在高雄提不出坚强人选来吸收空气票, 没有其他理由; 如果拿走路工来安
慰自己, 就太不长进!
从那一年起, 我就坚信一件事: 气势领先方的民调支持率会最终投票率相仿。这点在往后
选举仍然应验。
2008 占总选民比重 (%)
蓝 绿 蓝 绿
469252 440367 40.33% 37.85%
选票数: 1163546
不多说, 马英九赢了。
在空气票加持下, 蓝赢得票站选民比提升至40.33%, 这就对了嘛! 国民党有没有好好检讨
过怎么拿回高雄这件事? 我相信是没有, 否则, 现在高雄的人选怎么都不得人缘。
当年马英九在左营得票率60.47%, 屠杀谢长廷22802票; 很遗憾, 国民党辜负了这些人的
期待, 才造就了2010年的大败, 甚至连左营泛蓝都拿不到55%。
人才, 在哪里?
2010 占总选民比重 (%)
蓝 绿 蓝 绿
384064 453099 32.22% 38.02%
选票数: 1191893
蓝营为黄昭顺+杨秋兴。
这一届蓝营选票应该有灌点水 (杨秋兴或多或少能拿到一点绿营的票), 得票占选民比还
掉到32.22%, 为什么? 因为国民党人选上根本不尊重高雄人。
一次, 我含泪投票, 两次, 我带着干意进投票所, 三次, 打死我都不回高雄投票。
失去民心也是刚好而已。
但陈菊有很强吗? 在民意支持度高涨媲美当年阿扁下, 陈菊得票占比38.02, 并没有超过
1998年的水准, 投票率较低是一个原因, 但也隐含着, 绿营支持者也变懒了, 觉得稳赢
不投票, 还是人口外移北上工作, 不想花钱返乡投票, 都是可能的原因。
2012 占总选民比重 (%)
蓝 绿 蓝 绿
424480 450566 35.31% 37.48%
马英九跟蔡英文都没有人气, 一目了然。
蔡英文得票占选民比, 竟然较2008年谢长廷还差, 讲句难听的, 在高雄没有草根气息,
不会讲台语, 真的是没有票。
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 选战就是一种投其所好, 语言隔阂与生长背景差异, 造成两位候选
人都无法贴近基层高雄民意。
由过往纪录看, 旧高雄市是微绿~浅绿没错, 但会让部分板友产生高雄被绿化的错觉, 主
要还是支持者变懒的关系。蓝绿历届选举得票占选民比趋势都呈现下滑, 但蓝营衰退速度
较绿营快, 使得选举结果越差越多, 可能原因有
(1) 蓝营提不出耳目一新的人选, 形同放生状态, 支持者懒的投票
(2) 绿营支持者也开始觉得自己稳赢, 不用投票
(3) 就业机会减少, 高雄人北上工作比例增加, 这些人不见得会花钱返乡投票, 甚至投给
没有希望当选的候选人。
若要我来讲蓝营重振高雄声势的方法, 提个新人吧! 林右昌模式, 一开始一定是砲灰, 耕
耘几次, 等待对手犯错 (像是今年的基隆), 一举夺回执政权。不然说实在话, 县市合并
后, 蓝营要拿回高雄市, 真的越来越渺茫。
以上是小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