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我今觉昨非,极乐参真知。
选举是短暂的,政治是一时的,交情却是长久的。
选举虽然能左右短期内的政治发展与未来方向,但在这之上我们必须要先有一个概念,
大家都是一家人,同样住在这块土地上,比选举更重要的事就是要爱国家、共同为这块
土地来打拼。
最忌讳的就是以私害公,基于一人一党之私欲,不顾政策的大是大非与国家未来性,便
着手杯葛恶搞,这不是在爱台湾,而是在害台湾。
台湾的战后发展模式,跟韩国、日本、新加坡有点相似,都是所谓的发展型国家。
东亚地区战后经济发展,很大因素是因为被纳入美国的防共体系,于美苏冷战时期
接受美国援助,并在威权体制下运用策略性产业的选定、实施土地改革促进产业转
型、推动普及的基础义务教育培养基层人力资源、共体时艰的勤奋努力,而获得经
济发展,至今仍为佳话。
但在我这种九零年代出生的人,松散的两极体系已经土崩瓦解,更不用说冷战,我
有记忆以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动员戡乱了!
冷战结束、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台湾民主转型,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在变!
一切的一切,变动实在是过于迅速,根本不能用过往所学来推断,因而农庄前辈才
会如此推崇邓小平。
一味的追求全盘式改革,是不切实际,是不可行的,因为你推动的政策还得不到大
多数民众的支持,就会先被保守旧势力反扑。
百日维新不就是落得这样的结局?
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邓小平改革开放就是采取渐进的方式,减少党内反动势力的
反扑,同时寻求民众支持,才成就今天看到的世界工厂。
蒋经国当时也是这种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为骨干,发展台湾经济,而非以财团为
主体,才能在追求经济成长同时,缓和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问题。
他们几位被称赞推崇,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问题是现在,台湾过去所拥有的优势都消失得差不多了,甚至被邻近其他国家所取
代,我们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硬要说的话,就是大学生比率高吧...
问题是学历比旧时代高了,但学力呢?
现在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后物质主义者,比起他们的长辈,他们更重视的是精神层次
的追求与愉悦,而非现在生活物质上的优渥,因为这方面父母会满足他们...
而他们本身就可以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在无后顾之忧情况下,他们可以去从事现
状的批判与社会关怀
但他们就是把所有事情都看得太理所当然,才会出现一堆不切实际的诉求与主张。
服贸协议等争议不就是这样吗?
在失去以往做为工业产品输出大国的地位后,留下产学供需失衡的大批人力资源,
这对经济发展影响很大。
但近几年看下来,在网络等媒体的操作与推波助澜下,政治上的影响力说不定还比
经济层面来得大,这会不会动摇到国家未来发展?
我想问一下德国大众、日本丰田,或许都可以得到解答。
我想问的是
国际贸易是台湾经济的命脉,唯有透过经济的自由化与国际化
方能维持甚至提升台湾的地位与能见度
但这一切的进行,都必须建立在两岸关系的稳定之下
两岸稳定的关系,符合美日的利益
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希望看到的
东亚地区虽然有能力发起世界大战国家不多,但台湾或许是可能成为世界大战因素
的国际热点之一
但问题是,打仗很烧钱,无限战争是愚蠢与不可行的,因为这是穷兵黩武,会把家
底都赔进去;有限战争是可欲的,因为这可以为国家带来利益,同时也是现在大多
数国际冲突的现状
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美国有可能将其他地方暂时缓和,腾出手来处理台海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只要不出乱子就好
所以马英九最近得奖,我并不会感觉到十分意外
只会觉得美国马要负责,因为湖南马的所作所为,符合美国的国际利益
自由藏于不自由中
如果凡事都要求自由,那只会陷入自然状态,成为无政府的混乱
在政治计算之余,我个人希望能够抛弃政治利害与勾心斗角
反对党可以在国家认同之下,成为忠实的反对党
共同为了中华民国、台湾的未来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