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韩国的话~~~~
身为韩迷?的我到是要讲一下
其实韩国历史上发生比较严重的军事镇压跟屠杀
除光州事件外
大多发生在李承晚时代 非朴正熙时代
朴执政的时代
韩国内部政治情势已经相对稳定
军警能有效控制国家秩序
所以反而比较没有大型平民屠杀事件
而李承晚时代 韩国其实情势很动荡
半岛南方的左翼势力相当活跃
当时韩国国家组织还不稳定
对于国家社会控制能力有限
韩国后来经历过一次意识型态纯化的运动
就是朝鲜战争
原本在南方的左翼势力 许多都在战争之中
投靠北方的金日成阵营
在停战后 这些人都在北方
当然投向北方的南方左派 后来几乎都被金日成肃清
金日成在50年代后期 为巩固领导第位
把苏联派 延安派 南方派 本土派等势力都铲除
而在与北方作战中
建立了韩国反共的主体意识型态
另外早期韩国军政界
其实有很多人 跟日本时代有密切关系
包括朴正熙 都曾当过大日本皇军 还取日本姓名(高木幸雄)
其他有名包括
白善烨 丁一权 金白一 蔡秉德 李应俊 李亨根 刘载兴 申泰英...
大韩民国国军成军之初
除一部分来自抗日武装(光复军等)外
几乎军士官骨干都是旧日本皇军(包括伪满洲国军)
政府官僚体系
也吸收很多前日本时代的官员
韩国早年并不反日
整个被亲日势力把持
韩国反日势力抬头反而是比较后来的事
(这也是为何早期部分在日韩国/朝鲜人在归返时
选择了北边的朝鲜而非南边的韩国 当时韩国尽是亲日派)
相比 原台籍皇军 在战后
几乎被社会遗忘 也少有人融入后来国军
因为当时国民党 国军 政府
基本上颇敌视 贬抑这些有替日本做事经验的台湾人
这跟韩国就大不同
难怪这些人会穿军服上街砍外省人...
另外讲到政治
韩国并不例外的 有很强的地域主义
这点在世界各国政治都可以看到
地域主义除影响地方政治 更会影响全国政治
韩国比较有名就是
大全罗(全北 全南 光州) v.s. 大庆尚(庆北 庆南 大邱 釜山 蔚山)
这两地域在历来全国大选
都呈现极端对比
不过这个现象也不是一开始就出现
1963年韩国总统大选时
朴正熙就同时赢的大全罗跟大庆尚
不过这也是最后一次韩国有总统候选人能同时赢这两地
造成大全罗极化主要还是光州事件
大全罗道至今仍非常反保守派 支持自由派
另外韩国著名反对派大将金大中出身大全罗道
也一定程度助长这样情势
另外韩国总统 从朴正熙到金泳三 全部出身大庆尚区
相对地 韩国政府长年许多资源 也往大庆尚区投入
而全罗则是被受压制(特别是光州事件后)
双边差异造成地不平衡 情绪就被突显
以实际数据为例
对比东西边差异有多大
1997年大选 2002年大选
金大中得票率 卢武铉得票率
光州 97.3% 光州 95.18%
全北 92.3% 全北 91.59%
全南 94.6% 全南 93.39%
釜山 15.3% 釜山 29.86%
蔚山 15.4% 蔚山 35.27%
大邱 12.5% 大邱 18.68%
庆北 13.7% 庆北 21.65%
庆南 11.0% 庆南 27.08%
台湾蓝绿差距算三小?
光州是城市
投票可以开出这种得票率
另外讲一下~
韩国亲日派长年把持军政大权
配合军事外交亲美 意识型态反共
相比来讲
韩国反对运动势力(俗称自由派)
反日反美色彩就强 同时也比较容共
如果台湾光复之初前期
军政大权是被旧皇民把持
现在台湾绝对会相对反日
现在在韩国
亲日派=>军事独裁专政 白色恐怖 打压自由民主人权 好战
所以朴正熙被民间团体认证为亲日派时
他的支持者还出来抗议
而国民党虽然早年意识形态偏反日
但在台湾地方政治上
还是跟不少日本时代亲日台籍仕绅合作
像高雄陈家 鹿港辜家 板桥林家...
反而一些抗日台籍人士
像李友邦 李万居等
前者被冠上通匪被处决
后者批评国民党 晚年失意而终
也多少有影响早期台湾本省人对国民党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