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论-正视台湾经济的慢性病-人口老化

楼主: ThomasJP (笔剑春秋梁父吟)   2014-08-25 10:16:36
重点:
一般人可能会认为台湾每平方公里的人口641人,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二,人口负成长刚
好可以纾解拥挤的都市空间,并非坏事。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我们必须明白,台
湾人口负成长这个问题不只是量的减少,更是质的变化。所谓质的变化是指人口中的青年
人愈来愈少,而老年人愈来愈多
企业生产除了需仰赖资本,更重要的是人力,当一个社会的青年人口愈来愈少,企业的投
资自然会更加迟疑。更重要的是,少了年轻人,逛街消费的人也就跟着减少,以台湾目前
消费占GDP 6成而言,消费的荣枯直接影响经济成长。当台湾人口负成长并进入高龄社会
,城市拥挤在纾缓的同时,消费动能也消失了
随着老年人口愈来愈多,青年人力愈来愈少,经济生产活动少了,消费动能没了,投资机
会也不见了,经济社会何来活力?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5000074-260202
国发会日前发布了最新的人口推计,根据这项报告,台湾人口负成长将会提前4年到来,
由两年前推计的民国115年提前至111年,而工作年龄人口更将在105年开始下滑。
一般人可能会认为台湾每平方公里的人口641人,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二,人口负成长刚
好可以纾解拥挤的都市空间,并非坏事。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我们必须明白,台
湾人口负成长这个问题不只是量的减少,更是质的变化。所谓质的变化是指人口中的青年
人愈来愈少,而老年人愈来愈多,估计10年后每5个人里就有1个老人,老化的情况更甚于
美、英等国。
量的负成长如果没有伴随着质的改变,老实讲还不需令人忧心,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全
球人口的负成长皆是伴随着质的变化,也就是青年人口愈来愈少,老年人愈来愈多。也许
有人会接着问,老年人比较有智慧,没有年青人的冲动,如此一来社会比较祥和,有什么
不好,何需担忧?这个说法也有些道理,但却忽略了经济面的影响。老年人多半已退休,
赋闲在家含饴弄孙,这虽是温馨的画面,但当这个社会赋闲在家的人愈来愈多,能工作的
青年人力愈来愈少,经济活力便会愈来愈弱。
众所周知,企业生产除了需仰赖资本,更重要的是人力,当一个社会的青年人口愈来愈少
,企业的投资自然会更加迟疑。更重要的是,少了年轻人,逛街消费的人也就跟着减少,
以台湾目前消费占GDP 6成而言,消费的荣枯直接影响经济成长。当台湾人口负成长并进
入高龄社会,城市拥挤在纾缓的同时,消费动能也消失了,到那时台湾经济再怎么振兴,
也振兴不起来了。
我们可以这么说,一般的景气低迷,可以借由赤字预算推动公共建设、发消费券来提振一
下,也可采取促进就业措施,甚至法规松绑来引进成长动能。这些振兴措施早就被证明是
有效的,例如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海啸,各国政府的振兴政策的确阻止了一场大萧条的灾
难。景气循环下的衰退、萧条是可以采取这些政策工具立即加以纾缓,但当一国经济的疲
乏低迷是来自人口因素,是因为青年人愈来愈少、老年人愈来愈多,这就不是经济振兴政
策所可以解决的。
人口因素影响经济至钜,但它是慢慢的影响,今年消磨一点,明年消磨一点,几乎出于无
形,但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来加以检视,就会发现其可怕。随着老年人口愈来愈多,青
年人力愈来愈少,经济生产活动少了,消费动能没了,投资机会也不见了,经济社会何来
活力?若说景气重挫是经济的急性病,高龄化便是经济的慢性病。
慢性病通常容易被忽略,在政府施政的优先次序上也经常被摆在最后。长期以来每两年一
次的人口推计报告,也一直向决策者示警,但是执政者的回应始终是虚应故事,尽推出一
些不痛不痒的政策。什么育儿津贴、幼儿特别扣除额,还有行政院长江宜桦在内政部长任
内,更以百万元奖金征求一个“看了就让人想生小孩”的标语,这实在是天真过头了。前
年底内阁也看出老人年金的问题,开了百场座谈会并提出年金改革方案,但两年过去,一
事无成。
本次国发会发布的人口推计提出诸多值得参考的数据,除了8年后人口负成长、1年后工作
年龄人口负成长这两项讯息外,台湾老年人口比重也将在107年升逾14%,台湾正式进入
“高龄社会”,于114年老年人口比重升逾20%成为“超高龄社会”。此前台湾于民国82
年老年人口比重逾7%进入“高龄化社会”时,早已有学者专家提出警告,遗憾的是,20
年来政府从未以严肃的态度面对。如今人口负成长已近在眼前,超高龄社会10年后即将到
来,其所涉及的经济、财政、劳动及社福等问题,各部会依然各自为政,头痛医头,脚痛
医脚,没有一套因应高龄化的方案,历任内阁眼光短浅,于此可知。
自今年3月学运以来,我们发现各部会已如惊弓之鸟,成天开会写回应稿,部会首长经常
在网络社群与乡民对谈,行政院甚至在月前成立青年顾问团。首长们努力沟通固然重要,
但各部会的时间尽消耗在这些琐碎的事上,何来时间规划人口老化的因应政策,内阁再不
改变施政态度,非得再等2年、4年后的人口推计报告出来,再急就章的推出对策,恐为时
晚矣。我们已延宕了20年,没有多少2年、4年可等了。
明初学者方孝孺曾慨叹:“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
不可为。”我国人口老化问题亦然。但愿江内阁在如今可为之时尽速规划推动,莫待来日
不可为之时再为,则台湾经济危矣。我们明白台湾眼下确有许多迫切待解的问题,但即使
如此,因应人口老化一事,仍必须列为优先施政项目。
作者: DongRaeGu (东拉菇)   2014-08-25 10:28:00
西欧也是一样的状况 说穿了 就是得开放东南欧西亚北非的年轻劳力进来 台湾未来也会有这一天 只是有没有人愿意来呢?像东京的底层工作也都是中国人在做 但台湾有办法吸引中国人来工作吗?吱吱嘴里怕中国人 事实是人家还不想来咧
作者: wolfpeter (帅ㄉㄟˊ)   2014-08-25 10:32:00
只要还能吸引东南亚就还好 怕的昰以后连东南亚都兴趣乏乏XD
作者: joh (30分灭一国的匈奴)   2014-08-25 10:34:00
.....当人口红利降低 我就不信投资有动能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