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jw工法
非常感谢大家的讨论,也很感谢N大整理资料,很棒耶,
先说明一下,我没有土木经验,只是觉得这个工法非常好,因此收集了满多资料,
看到有人讨论时,就忍不住把资料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所以我只能就资料、数据进行讨论,无法像M大用实务经验来说,所以请大家再补充。
就像柳中明教授所说,原本JW工法是只是泥水工人陈瑞文的发明,但是却让很多博士
帮他找资料、做实验,就是因为觉得这是解决台湾和其他地方面对极端气候的解决方案。
小弟做的就是找一些资料,跟有兴趣讨论的人聊一下。
关于费用
这似乎是大家共同的疑虑,
我的想法是JW工法的原料很简单,就是塑胶和水泥,这个部分成本应可下降
但是因为每做一条新的路,就要挖开道路,重新放入级配层(砂石层),
这个步骤是JW工法的核心精神所在,也是成本无法下降的部分,
所以可以预期的是JW工法的建置成本是不可能像一般道路这么便宜的,
只有可能靠加上维护成本的比较,才有可能胜出。
另外因为专利权的关系,所以没有其他人愿意开发降低成本的制程,
虽然JW工法说主动声明只要各项公共工程愿意使用JW工法,造福环境,他将
放弃所有专利权的行使,但是还是会影响后续开发。
关于强度,
其实水泥路强度是没问题的,而且因为是刚性路面,所以可以做的比柏油路更强,
而且也可能用钢筋再加强,
事实上,机场跑道就是用混凝土做的,而现在大陆那边有要用JW工法做机场跑道(新闻),
学理部分可以看FAQ。
关于工程问题,可以参考陈伸贤(前水利署长,土木博士,新北市副市长)这一篇
http://news.msn.com.tw/news3672049.aspx
陈伸贤说,JW工法做出来的道路,承载力完全不输一般水泥或柏油道路,彻底颠覆传统透
水路面因承载力不足,只能供做人行道、公园等没有大型车辆通行铺面使用的限制。因此
,美国、中国等不少国家都跟陈瑞文买专利,请他与当地团队合作,施做会呼吸的道路,
或称海绵道路。
然而,特定工法牵连上下游产业发展与生计,陈伸贤说,虽然他是永续生态工法发展协会
的理事长,但他更是公务员,在进行公共工程发包时,就算很想“摸著良心”推荐甚至指
定JW工法,也还是必须利益回避。
关于故步自封
引FAQ中,台湾一位退休的公路总局局长说:
“完全违背一辈子道路施工的概念,他绝不接受!”。一般大众都非
专家,所以就要去看前述的实绩,若果JW道路使用八年,都不会损
坏,传统观点可能是需要调整了!
大家对新概念应该更开放!!
关于被塞住时的透水效果,引用FAQ中的说法
依据李与郑(2004)的测量,当此特殊铺面在没有受阻塞时,其平
均透水率约是12,557 mm/hr ,就是一小时可倒12 公尺的水进去。而当
受完全阻塞时,也具1,487mm/hr 的平均透水率,就是一小时可倒接
近 1.5公尺的水进去。然后在阻塞被清理后,仍具12,372 mm/hr 的平
均透水率。这样的透水功能,在都市内当然可以避免豪雨积水。
关于M大说的骨料分离,我没有实务经验,我可能说目前北科、水利署的工程已经过十年了
,看来还满耐的。
关于滞留洪峰,完全同意JW工法非唯一解,做为局部滞洪可以,但还是要搭配下水道和
治洪设施。
关于噪音,中大的实验是否可以代表噪音较小,请大家提供看法,小弟功力仅至于此。
关于管线,应属工程问题,理论上可以解决,但是似乎有很多细节要处理。
关于舒适度,小弟认为是无解,就如M大所言,物理性质使然,只能看折衷,取其轻。
小结,我觉得以目前JW工法的实蹟,值得用一条实验道路来实证JW工法做为车用道路的
实际效益,看看是不是真的那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