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中国人的文化祖)
“神品至宝”,我喜欢这四个字。日文和中文同义,冯明珠写的。
神,非人也。至,非凡也。神品至宝,都在台北故宫。故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故宫的价
值不在收藏的多量、多样,不在时间久远,而在“好”。至精至美之好。虽然是和“日本
一”东京博物馆换展,但坦白讲,不管行政级别、国际地位、文物人气,东博和故宫差太
远了。
台北不该有故宫。这些“神品至宝”出现台湾,是文化史一段不可思议的奇幻漂流。偶然
中的偶然。这一切的偶然,起因于日本。
我很在意这一段。我看过一些老照片,老文献。这些“神品至宝”都是皇帝玩具。民国13
年,溥仪正式被请出紫禁城,清点文物,故宫雏样初现。但不到7年,日本窃东北,扶植
溥仪。蒋介石预期战祸难免,故宫开始南迁,西迁。
你该想想、看看这些极脆极弱的“神品至宝”在那个风雨飘摇、物力维艰的年代,是用何
等因陋就简、土法炼钢的方式逃避日本的战祸?尤其在风雪中翻越秦岭的那一段,连路都
是临时开出来的。中国人世代都不该忘记,这些文物能在战火中完好存活,真是奇蹟。
这是国民政府、蒋介石对文化保存的伟大决定和贡献。如果你只把他当威权象征,抗争道
具,那是你视野侷限。
今天,日本热迎“神品至宝”,起码该侵略者知道这曲折的漂流之路。 这是历史。故宫
把“故宫院史留真”也翻成日文,和“神品至宝”一起赴日。希望日本朋友看展时,一边
赞叹,一边警惕。
年初,偶遇院长冯明珠,已经知道将有此盛展。冯明珠既骄傲又苦恼。包括翠玉白菜,她
说:“日本举国相求。”果然。展前,媒体角力,争先挂名;展后,人龙迤迤,人气蒸腾
,远非欧美展品可比。
日本人极爱故宫,台湾人轻视故宫。故宫在日本,是神品。在台湾,越来越只是商品。
台湾不该有故宫。有,是命运锁链,历史偶然。但重点是:台湾其实已经不配有故宫。越
来越不配。一个对故宫文物呈现文化冷淡和政治对待的社会,已经失去持有这批文化圣物
的正当性。
持有这些文物,需要一个“一中原则”的情感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这批“神品至宝”
的身份就是“战争掠夺品”。不要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拥有不配拥有的“神品至
宝”,大不祥。
何况这些“神品至宝”,堪称“东方美学的原乡”。“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祖灵之地”。
除了文化和情感,这些宝物和极端狭隘台湾认同毫无关系。
年轻时,我曾访问“人间”杂志创办人,台湾左翼文学旗手陈映真。我问他:身为一个在
台第九代的闽南人,为何还有如此浓烈的中国情怀?他说:“文化!那个文化!”
如果不是某种夹杂优越感的分离意识,台湾应该极适合做为这批文化圣物的永久归宿。每
一个生活在台湾的中国人,都是被拣选的,守护圣物的神兽。连冯明珠都是一种特殊的缘
分。她其实是香港土生土长,18岁来台读书,进入故宫,今天竟然成了“神品至宝”的守
护者。台湾曾经如此天寛地阔,让人与物都可以泊靠。
21世纪,随着中国、中国文化的整体上升,这批无价的“神品至宝”,价值更是水涨船高
。
虽然是日本人的罪行让他们来到了台湾,但今天日本人发自内心喜爱这些宝物仍令人感动
。最轻贱这些宝物的地方,就是台湾。台湾还配拥有这些“神品至宝”吗?
不配。
作者: 唐湘龙
唐湘龙这篇明确点名出自己的立场
不过他一直以来都是走这条路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