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观点:写给“钱途纠结”的青年

楼主: askemm   2014-05-13 21:03:57
哇,惯老板在汪中报的投书,
这大概是典型下去领500RMB的铜公仔文(请用台语发音)惹,
黑到不行XD
不过里头有些话真的是很台肯,
忍不住标明一点给大家看一下。
只是台肯无益于台出啊。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513001836-260405
观点:写给“钱途纠结”的青年
2014年05月13日 08:33
工商即时 谢永生/朔荣有机光电科技总经理
22K薪水的事,造成社会上的诸多议论 。(本报系资料照片)
这几天,大家持续关心着22K的事。
郭董说:“鸿海没有人拿22K的薪水。”你,还是很火大。
别怒。天下只有父母给钱,是不计成本,不求回报的。话说回来, 如果你是个“人材”
,肯努力,肯放下身段,无论在哪一行、在何处,有了经验,就会有机会的。重点是,怎
么了解“人材”这两个字。
我先说企业界怎么看“人材”。
我在洛杉矶和北京都有公司, 员工中不少有硕、博士学位。初来时,眼高手低,很正常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就可以调整好。但我们对要高薪的人,则敬而远之。对我们而言,
人材是“性价比”潜力高的员工。 在企业界,贡献度、解决问题或创造价值的能力等于
你的名片。我很喜欢统一集团的经营理念“三好一公道”。我认为性价比高的员工,是“
绩效好,学习好,态度好,要求公道。”如果一名员工不能解决问题,那么三个月后,“
你”很可能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管理上称这些压力叫“绩效考覈”。在这样的环境下
,培养的各种能力叫“竞争力”。竞争力越强,对未来的谈判实力就越强。变成一个竞争
力强的人,是你的目标,也是你的责任。
台湾如何为培养人材成就一个有利的环境?个人认为,塑造一个人文荟萃的社会,是重点

先从视野讲起。
“视野”指的是思考事情的范围。这样讲有点玄,但年青人都熟悉谷歌的 Google Earth
,如果我们从台湾往外太空来回观察几次,会很清楚的看到台湾与这个世界的地理关系。
台湾,不是很大。只占所有陆地面积的 0.024% ;人口也只占地球总人口数的 0.33%,
都不足百分之一。 我这样说,不是要你“妄自菲薄”,而是要有“自知之明”。
新加坡就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岛国。他们以自己当立足点,逐渐的将视野向外辐射
到东南亚、东北亚、南亚,以至于世界。但当初他们是就自己的条件,论自己的机会。前
总理李光耀曾说:“新加坡除了太阳,就没别的了。”新加坡有外在威胁:马来西亚的国
族主义,印尼的反华情结,以及殖民时代的历史恩怨,都对新加坡的安全造成顾虑。偏偏
新加坡的水电、农产等民生用品都来自邻国,不能随便得罪。所以他们学习与邻国保持均
衡的、正面的关系。但同时,新加坡坚决走全球化的路,把自信当资本来投资,拿国家做
品牌来经营,成功的回应挑战。把自己扮成亚洲的“酒店大厅”,欢迎大家到那儿喝茶做
生意,共同学习研究。靠法治包容各族群,协力构筑群贤毕至、童叟不欺的大同社会 。
新加坡还不断的投资自己,也不断的在邻近国家投资自己不能,也不适合做的产业。在经
济上与邻国分工合作,在落后的区域与主权国协力开发。依循这个方向努力了30年,新加
坡不但进入已开发国家之列,有了傲人的人均收入,也成了优秀人材追梦的选择。
讲到此,你是否觉得台湾也应该可以?
在台湾,台北算是最开放、最国际化的城市了。相较之下,澎湖县就显得孤立而封闭。我
们若与新加坡比国际化的程度,就犹如澎湖之于台北。想想看,有多少公司会选择澎湖做
他们的营运中心?澎湖青年有多少在地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要吸引机会、资金、人材,
就必得有自由开放的氛围。这对培养年青人的“职场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台湾
是孤岛,但不能孤立。
怎么办?最直接的答案是:双向的、完全的开放。你也许会说,这不可能,不合理。但是
“突破是不合理之母”。完全的开放,才能彰显市场机制,防止人为干预,从而培养竞争
力。“双向”呢?这是因为台湾人一向把“开放的社会”解读成别人要对我们开放,却对
在台湾的外国人小鼻子小眼的,这像话吗?这就是偏狭的视野造成的村落化体制。讲白了
,就是深怕村外的人来赚自己赚不到的钱的排外想法。
要培养有国际观的人才,我建议政府要奖励年轻人到世界各地学习,做生意。如果我是你
,我会选大陆。美国现正筹措奖学金,计划未来4年派10万名学生到大陆留学。而大陆也
将提供奖学金给美国优秀的学生到大陆学习。人家大国都这样了, 我们是不是也该舍弃
敌对漠视中国,修正怀疑大陆人的锁国政策与态度了?尤有甚者,台湾更要努力招纳优秀
且有潜力的国际人才,让他们觉得这里是他们可以耕耘追梦的地方。接纳他们,就如同我
们自己的子弟一样。这样台湾年青人才能与国际接轨,竞争力自然会提升。
“楚材晋用”是美国的国策,其成就是举世闻名的。对人材的开放,容或宽严不定,总的
路线都不变。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必须和美国政府、军方、大学与能源公司的研发单位合
作。主持这些尖端科技发展的科学家里,过半都有浓厚的外国口音(还有为数不少的大陆
人),一听就知道不是所谓“美国生的”学者专家。重点是,没有任何人在意。
在英文不普及的状况下,谁最有可能来台湾参与贡献?我认为是大陆的人材。两岸同文同
种,习性相似。但台湾在文明程度、生活环境及科研水准上,都超前很多,因此提供了大
陆科研业者熟悉但不同的选择。我评估大陆现在的科研人材与工程师,是大陆仅存“性价
比”还非常高的资产。人家若愿意来台湾,为什么不用?
再有,近年来台湾的大学院校苦于没有足够的学生入学,浪费了教育资源。同时期,大陆
则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学生输出国,每年有将近20万人出国留学。2011年以来,台湾虽然开
放陆生来台就读,却因无法与“恐中情结”脱钩,导致限制重重,并未达成预期的效果。
反观欧美、日、韩、港、星都系统性的以开放的环境与包容的态度招募陆生。地狭人稠的
新加坡,现在已有超过15万名陆生。
在地球村的观念下,教育就像医疗保健一样,已成无国界且产值上百亿元的服务业,国际
学生则是国际间交相争取的资源。把教育服务国际化,招募国际科研人材,是台湾必须加
紧跟上的。
受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台湾不例外的也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因贫富差
距持续扩大所引发的社会不安,最是令人忧心。对未蒙其利的低收入族群与中小企业;对
长期失业的劳工及焦虑愤怒的青年,政府都要负责任地透过赋税手段、利益分配、职技训
练及社会保险,尽速让大家雨露均霑。让想学的人,有机会;想做的人,有方法。
读史阅世,成败端赖我们能否成功的“回应挑战”。锁国偏安只是愚民反智,终至民坠涂
炭。在历史事实里,这个道理始终不变。我没有深远的阅历与智慧,可以预言台湾一定会
变成怎样。我只是很实际的,根据走过的路,综合一些观察,跟你分享现在世界怎么看台
湾的路,怎么盼我们的机会。
作者: PlasmidDNA (evo n610c)   2014-05-13 21:07:00
写得很正确,同时也会被酸民嘘到XN.
作者: destinycode (destiny)   2014-05-13 21:09:00
我们不是锁国是反中 如果反中导致其他国家不跟我们谈全是国民党的错
作者: cjjh90562 (北极熊)   2014-05-14 00:51:00
台湾哪里锁国了= = 是反对专制中国强暴我们而已...
作者: justlazy (.....)   2014-05-14 02:32:00
没用的,他们也赞成开放,但是要国与国对等的谈判刚好符合第一点"自知之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