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ohole (好)
2014-04-09 14:41:28原文连结: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409/344231.htm
廖本全
台北市内湖慈济保护区变更案,是一个极为荒谬的都市计画变更案,不仅诸多程序有疑义
(如法令依据、环评),实质问题也未见实质讨论,只流于容积率的讨价还价。更令人玩
味的是,变更开发单位(慈济基金会)永续坚持变更,而申请单位(台北市都市发展局)
也坚持配合办理,竭尽所能为慈济打通关,因而造成不断送案、不断审议(9次专案小组
)的荒诞都计风景。
这样的行径,的确就是“将变更开发做为终极目标,且不达目的、绝不终止”。而只要能
够有幸巧遇一票发大愿、变身宗教护法,而罔顾护都市计画之法的都计委员,则这场野蛮
游戏就会顺利落幕,让权力者掌握一切,没有不能做的,也没有做不到的。
慈济内湖保护区变更案,在去(102)年11月28日,就是这么地被一票舍弃专业、却怀抱
志业的都计委员,决议送出了专案小组,而即将在本周四(4月10日)下午的都委会大会
审议。
看见护法们
去年专案小组会议,我陈情发言三分钟后全程旁听与记录。委员所言,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特别是专案小组召集人辛晚教教授,因为是议事的主导者,不仅是大护法,更是大护航
。其他委员有黄台生(交通大学交通运输所兼任副教授)、陈盈蓉(北市府财政局长)、
陈春铜(良茂机构董事长)、许俊美(中华民国全国建筑师公会理事长)。所幸的是,专
案小组中有一位唯一坚持专业的委员,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永展,在他的坚持下,才
有两案并陈(个案变更或通盘检讨)的结果。
那些自甘做为宗教护法的委员,护航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可归纳如下:
第一,开发优于现况。先强调基地现况不佳,再说明以变更开发利用做为手段,可以达到
环境改善的目标。企图以环境改善来护航变更,让开发者有正当性。
但是这一套谬论,被了解都市计画法与体制运作的李永展委员完全的识破与戳破,他直言
:“若慈济不变更此保护区,5000平方公尺以下,现在就可以做社会福利设施之使用,也
可以将此基地予以绿美化而且整理的更棒!”的确,基地环境改善与否,是所有权人
(慈济基金会)现在就可做的事,不要把它与变更开发混为一谈,更不能拿来做为要胁的
筹码。事实上,慈济要的是超过5000平方公尺的大规模开发,这才是变更的关键所在。
第二,个案变更优于通盘检讨。以各种荒唐理由如缓不济急、拖延通盘检讨、无法深入讨
论,强调本案应以个案变更进行。
这种说法,不是对都市计画无知,就是昧著良心发言。因为依都市计画法的规定,都市计
画经发布实施后,除拟订机关应于每3年内或5年内定期通盘检讨一次之外,不得随时任意
变更(第26条)。故李永展委员会中强调“通盘检讨是原则,个案变更是例外”,即是阐
明除非有特定之重大事变造成特殊情况,以及时间上的紧急要求,才能依例外规定办理个
案变更(第27条)。简言之,个案变更的办理,必须审慎而从严认定。
然而,慈济保护区变更案,自94年3月31日公告办理都市计画公开展览开始,这个假经济
发展需要为名,变更保护区、兴建社会福利大楼的开发案,迄今已逾10年,没有特殊性、
急迫性,却有挂羊头、卖狗肉的适法性问题。不禁令人想问,这些护法委员,到底在急什
么?
大护航
当然,会议的最关键是主席,主席的态度与立场,往往可以决定议事的方向,甚至审查意
见的定调。
专案小组召集人辛晚教教授,对于适法性的质疑,根本不顾民间团体的要求(应由都委会
说明)与李永展委员的提醒(应由中央主管机关解释),仍一意请都发局回答。都发局是
变更的申请单位,怎可由其球员兼裁判?何况都发局根本无法回答,仅能列举相关(事实
上大多无关)之案例,但召集人照单全收,认为这就无程序上的疑义。
其次,变更计画内容的实质问题,则完全没有讨论,只是依开发单位(慈济基金会)所提
供之资料,委员及主席即妄下“无关、无影响、无疑虑”的判断,而完全漠视过去专案小
组会议委员的疑虑,特别是第6次专案小组会议对本案的所有质疑。
为了护航,主席搬出大道理,谈开发许可制与国土计画法,但本案根本与国土计画法无关
,也完全不是开发许可制。为了护航,主席将容积总量调降到100%以下,理由是考虑环
境容受力,但事实上本案从未厘清环境容受力,容积率根本是喊价而来。
为了护航,主席在会议中用了很长的时间谈国际环境政策,并将永续的环境政策归结到
“零垃圾”,借此颂扬变更开发者(慈济基金会)的贡献,主席似乎已经浑然忘我,
忘了自己的责任,也忘了这是都市计画审查,而不是社会福利审查,更不是资源回收再
利用审查。
李永展委员发言特别提醒“本案应回归都市计画的角度来进行审议,而非审议一社会福利
的事业”,主席也完全无动于衷。
最后,主席有一段重要的独白(会议纪录并未记载),先是肯定慈济在救灾与环保(环保
不是只有资源回收)的贡献,然后认为社会不能只知道自然环境的价值,而要明白人文环
境更是重要。并且从华人社会的五常说起,结合论语里仁为美,最后归依慈济大爱,总结
就是:“要支持”。
这段话,让我有一点时空错置感,什么时候都委会变成道德伦理审查会了?
其实,主席的发言中,有一句话是我全然认同的,就是“人心贪瞋痴,造成灾难”,这句
话,真是直指本案核心、一语中的。
当慈善成为变更开发的保证书,当委员成为宗教的护法们。这是专业者的自我颠覆,透过
这样的背道行为,向社会宣告与证明,都市计画是一门虚伪的科学。4月10日下午二点,
邀请全台民众集体见证,台北市都市计画委员会第657次大会审议,看看委员们究竟护的
是“都市计画法”,还是……感恩之法。